清代咏史创作论稿

发布时间:2017-03-17 17:05

  本文关键词:清代咏史创作论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诗歌研究经过上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发酵,逐渐改变了研究冷清荒漠化状态,在进入新世纪后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升温,终于迎来了清代诗歌研究的春天,这与学者对中国整体文学发展史研究观念的宏观把握有着密切的关联。清代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前代的诗歌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进而创造出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后的灿烂。 咏史诗作为“诗学”与“史学”结合的产物,虽说属于诗歌领域里的边缘性创作,但是又可以说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高难度文学创作,需要作者具备史才与诗才,更重要的是把握好二者之间创作的平衡点,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消化在短则二十字的五言绝句,长则数百字的七言排律中,真真可谓多一字则冗,少一字则憾,其间的对偶排仗,平仄韵律,又需要极细密的组织安排,稍有差池,则谬以千里,贻笑大方。这也难怪清代众多诗人直呼咏史创作最难了,甚而要拿咏史创作来作为评判诗才高下的重要标杆。但是,咏史创作对于增长史学知识与提高诗学素养又是极为难得的媒介,以致像曾国藩这样的名臣贤哲都写信告诫子女要坚持进行咏史创作,扩而大之,竟在科举考试的试帖诗中,也留下了咏史创作繁盛的丰姿。那还有什么理由阻止咏史创作走向繁荣发达的圣地呢?况且经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萌发扎根,隋唐五代的成长分蘖,宋代已经长大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又经过元明时期的蓄势开花,最终在清代收获了累累硕果,创作有730余种咏史专集,现存430余种,再加上单篇、小型组诗之类的咏史创作,总量可能不下数十万,能收获如此丰厚的正果,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面对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本来可以成为研究者的无尽宝库,但是也会有老虎吃天无法下嘴的茫然,无所适从之尴尬,因此本论文研究的整体构思是:首先对清代咏史创作进行宏观鸟瞰式的总体论述,然后选择有特色的咏史创作群体进行专题分论,进而在分论过程中又密切关注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实现纵横交叉式的复合研究。 论文总体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总论,主要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下篇是分论,主要是第三章至第七章,在下篇中,由于清代女性文学发展的整体高涨,清代女作家的咏史创作成果丰硕而特色鲜明,又以此为研究的一个中心点,由第六章和第七章分为上、下两部分,从总论古代女作家咏史创作的发展历程到专题分论清代女作家对历史上某一人或者一类人的现实接受,从而构成清代女作家咏史创作研究的完整画面。 具体而言:第一章主要探讨清代文学与古代咏史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论述本文选题研究之意义。第二章从总体上讨论清代咏史创作的盛况,按照清代咏史创作发展的自然生态状况,又分为清前期的奠基、清中期的繁盛、晚清时期的衰落与新变三个不同的研究时段,重点讨论了清中期的咏史创作情况。第三章主要以顾炎武、王夫之、孙枝蔚及卓尔堪《明遗民诗》中的咏史创作为例,先分论明末清初有代表性的遗民咏史创作的情况,后总论明遗民的咏史创作特色。第四章首先从清前皇帝的咏史创作研究开始,接着探析清代皇帝的咏史创作,再到清代皇子皇孙们的咏史创作研究,最后简略分析了清代宗室咏史创作繁荣的原因。第五章选择清中后期咏史创作繁盛时期的集大成之作——罗`茄艿摹都逍绞肥纷魑芯克夭,

本文编号:253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3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