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诸帝与文学

发布时间:2017-03-19 02:06

  本文关键词:汉初诸帝与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帝王是中国封建等级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出于稳固政权的需要或自身的兴趣喜好,帝王往往借助国家机器来影响文学的发生、发展。一些帝王本身也兼有文学家的身份,他们凭借帝王在社会中的特殊政治地位,使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对文坛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帝王对文学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其执政期间的文学,甚至也影响了其后代的文学。汉高祖刘邦对汉代文学的影响有三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是还乡时创作的《大风歌》。《大风歌》无论在文学内容还是在文学形式上,都继承了屈赋楚辞的文学风格。汉惠帝继位后,为了追念先皇以表哀思并发扬高祖文化,钦定了《大风歌》为汉代礼乐,要求官府乐官排演吟唱;二是刘邦关注并承认儒学在治国中的作用,是汉初文学思想的主导者。三是对《安世房中歌》的高度重视。《安世房中歌》能得到刘邦的重视,主要是因为歌中宣扬的“德孝思想”有利于汉初安邦定国。孝,可以规范帝王及各位宗亲的行为;德,可以警示百姓遵守规范。因此,高祖刘邦出于个人对《安世房中歌》的喜好,确立了“孝德”思想在其执政期间的地位。儒家思想对汉初文学的发展趋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了汉代乃至整个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高祖刘邦死后至汉武帝刘彻登基前这段时间,汉初诸帝在文学上的影响及取得的成就有限。这段时间是儒家礼乐思想和黄老之学在汉初统治阶级中碰撞、融合,相互影响的关键阶段。汉惠帝时,儒家礼乐思想在传播上受到限制,黄老之学主导统治阶级。这一时期,汉王朝基本“不任儒者”,汉惠帝本人也亲自到田何家中学习《易经》,一直到汉文帝时期,才重新开始重用儒生。儒学受到汉初帝王的重视,使得儒学成为汉初王朝的帝王之学,儒学自然也成为了汉初文学的主要思想内核。汉武帝刘彻即位前,在诸侯藩国中形成了三个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学术中心:吴、梁之地、淮南之地以及河间地区。这三个学术中心推动了汉初文学迈进繁荣,在建立文学与经学的关系上作用不容低估。汉武帝登基后,从政治、经济、军事多个角度构建大一统王朝,文学上也不例外。汉武帝绝对不能容忍藩国文学与中央对抗,甚至优于中央。因此,刘彻采用大一统措施,清洗诸子学说,树立儒学、经学在朝廷中的独尊地位,并奖掖儒生,推动朝野内外习经。此外,武帝还在举国范围内征集擅长辞赋的文学之士,表示对文学家的尊重;且汉武帝自己也创作了不少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如《秋风辞》、《天马歌》、《李夫人歌》等。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受到内在、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在影响文学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帝王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帝王是国家权利的象征,帝王的政治策略、文化导向,甚至个人的兴趣、喜好,都会渗入其自身以及其执政期间的文学创作中,进而影响后代文学的风格、内容。因此,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应该关注帝王及统治阶层对文学的作用。本文旨在从帝王与文学的关系切入,探讨汉初诸帝对汉初文学观念、策略政策,以及文学活动做出了哪些影响和贡献。
【关键词】:汉初诸帝 汉初文学 楚风 黄老之风 儒风 大一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论文选题源起10
  • 二、研究对象及文献现状10-13
  • 三、论文创新意义13-14
  • 第一章 汉初诸帝行事述略14-30
  • 第一节 汉高祖、惠帝、高后14-21
  • 一、汉高祖、惠帝政绩14-15
  • 二、汉高祖刘邦为人15-18
  • 三、汉惠帝刘盈为人18-21
  • 第二节 汉文帝、景帝21-26
  • 一、汉文帝、景帝政绩21-22
  • 二、汉文帝刘恒为人22-24
  • 三、汉景帝刘启为人24-26
  • 第三节 汉武帝26-30
  • 一、汉武帝刘彻政绩27-28
  • 二、汉武帝为人28-30
  • 第二章 楚风与文学30-56
  • 第一节 楚风、楚文学概述30-34
  • 一、楚风溯源30-31
  • 二、楚文学发生发展历史过程31-33
  • 三、汉初楚风33-34
  • 第二节 汉高祖楚歌34-38
  • 一、《大风歌》34-36
  • 二、《鸿鹄歌》36-37
  • 三、高祖楚歌影响下的汉代诸帝楚歌37-38
  • 第三节 汉武帝楚歌38-49
  • 一、《秋风辞》39-42
  • 二、《天马歌》42-45
  • 三、《李夫人歌》45-47
  • 四、《瓠子歌》47-49
  • 第四节 汉初诸帝与楚辞49-56
  • 一、汉高祖与楚辞49-51
  • 二、汉武帝与楚辞51-54
  • 三、汉代其他帝王与楚辞54-56
  • 第三章 黄老之风与文学56-82
  • 第一节 黄老之风溯源57-60
  • 一、黄老并称57-58
  • 二、黄老学派在秦汉之际发展概况58-60
  • 第二节 黄老之风与汉初诸帝60-68
  • 一、汉高祖与黄老之风60-61
  • 二、汉惠帝与黄老之风(含吕后)61-62
  • 三、汉文帝与黄老之风(含窦氏)62-65
  • 四、汉武帝与黄老之风65-68
  • 第三节 黄老之风与汉初文学68-82
  • 一、黄老之风与汉初散文68-71
  • 二、黄老之风与汉初辞赋71-75
  • 三、黄老之风与乐府诗75-82
  • 第四章 儒风与文学82-109
  • 第一节 儒风溯源83-92
  • 一、先秦儒学的产生83-86
  • 二、汉初儒学的发展概况86-92
  • 第二节 儒风与汉初诸帝92-98
  • 一、汉高祖刘邦与儒风92-93
  • 二、汉惠帝刘盈与儒风93-94
  • 三、汉文帝刘恒与儒风94-95
  • 四、汉武帝刘彻与儒风95-98
  • 第三节 汉初儒家经典文学价值考98-104
  • 一、陆贾《新语》99-100
  • 二、贾谊《新书》100-104
  • 第四节 儒风与汉初辞赋104-109
  • 一、儒风与汉大赋104-106
  • 二、儒风与汉初小赋106-109
  • 第五章 大一统与文学109-123
  • 第一节 大一统思想溯源109-112
  • 一、大一统的起源及思想内涵109-110
  • 二、《春秋公羊传》与汉武帝110-112
  • 第二节 汉武帝大一统王朝112-114
  •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112-113
  • 二、经济上的大一统113
  • 三、军事上的大一统113-114
  • 第三节 大一统思想对汉初文学影响概论114-117
  • 一、汉初文学的大一统政治背景114-115
  • 二、大一统影响下的汉初文学特征115-117
  • 第四节 大一统与汉初政论散文117-123
  • 一、大一统对汉初散文家的影响118-119
  • 二、经学对汉初政论散文的影响119-123
  • 第六章 汉初文学对后代文学的影响123-135
  • 第一节 汉初散文对后代散文的影响123-127
  • 一、汉初散文与唐宋古文运动123-125
  • 二、汉初散文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125-127
  • 第二节 汉初辞赋对后代辞赋的影响127-129
  • 一、汉初大赋气象对后世辞赋的影响127-128
  • 二、艺术表现形式对后代辞赋的影响128-129
  • 第三节 汉初乐府对后代乐府诗的影响129-135
  • 一、对曹魏乐府诗的影响129-130
  • 二、对两晋乐府诗影响130-132
  • 三、对南北朝及隋乐府影响132-135
  • 结论135-136
  • 参考文献136-141
  • 后记141-142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友权;关于建设网络文学湘军的思考[J];求索;2002年01期

2 张荣翼;关于文学传统的类型分析[J];江汉论坛;2004年06期

3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学科形态建设[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4期

4 张屏瑾;那儿来的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6期

5 王晓渔;呼唤“灰姑娘文学奖”[J];社会观察;2005年10期

6 惠松骐;哲学、政治与诗:西方世界两种文学传统的互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梁璐;;陕西文学地理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8 傅林林;;中国喜剧文学传统初探[J];当代戏剧;2008年02期

9 欧阳文风;谭德晶;唐祖敏;;“博客文学”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建疆;;文学经典的死去活来[J];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畅;;市场经济与文学传统——关于文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的辩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仇鸿伟;;传统文学与文学传统[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雷达;;中国文学将被时代改写?[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5 叶岗;;文体意识与文学史体例[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欧阳萍;;网络时代的文学命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7 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8 钟俊昆;;从文学地理学论宁都客家文学[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乔治·恩·格勒伯格;王杰;;规则的非殖民化:关于第三世界文学的思考[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10 刘淮南;;文学的现实言说与文学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浩月;属于大众的文学不会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何志钧 秦凤珍;文学的多维延展与文学性的隐性存在[N];文艺报;2010年

3 南帆;文学的潜能[N];人民日报;2011年

4 王本朝;重庆文学:离大奖还有多远[N];重庆日报;2000年

5 雷达;当今文学审美趋向辨析(下)[N];光明日报;2004年

6 陈福民;文学需要市场但不等同于市场[N];文汇报;2004年

7 雷达;中国文学将被时代改写?[N];工人日报;2010年

8 ;教育得为文学负责任[N];辽宁日报;2010年

9 胡平;文学观念问题是根本问题[N];文艺报;2010年

10 侯德云;文学与世俗[N];文学报;2011年


  本文关键词:汉初诸帝与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5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