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学风之变与诗经学走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16:00

  本文关键词:魏晋学风之变与诗经学走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魏晋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与风气发生重大转折、多元展开并进行整合与集成的时期。政治、经学、文学等方面的思想与风气变化,在诗经学领域有集中体现。魏晋诗经学既继承了先秦两汉诗经学的传统思想观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主题、方式与方法。本文以魏晋学风之变为视角,结合政治时局、文化背景及学术自身传统,研究这一时期诗经学在思想观念、主题内容、研究方法或模式等方面的新走向。在思想方面,随着汉末政权的衰弱、瓦解,及士大夫阶层政治话语权被宦官阶层排挤,儒家大一统思想格局逐渐被打破。曹操尚刑名,诸葛亮重法制,矫正了儒家思想过度推崇仁德造成的弊端。曹氏父子重文修儒,使儒学士大夫与文学之士对立的局面逐渐缓和,甚至融合在一起。在魏晋90位诗经学者中,不少兼有文章作者的身份,而有些以文学著名的人士亦有经学著述。晋代儒释道并存于思想界,其影响是玄学家有诗经学著作,在清谈中引用《诗经》;而诗经学也渗入玄学之义。在汉魏晋学风由经学向玄学的转变过程中,64部《诗》学著作或对《诗经》有所评述的学术著述,不仅有政教阐释的角度,也不乏审美鉴赏的角度。一些文学家在其诗赋作品中征引《诗经》时,有利用《诗经》宣扬儒家政教的一面,也有追求诗赋丽雅的一面。经学家和文学家对《诗经》的政教性和审美性都有充分的发扬。文论家已开始从理论上总结文学的审美特性,诗经学和玄学也在经典的阐释中将圣人情感常人化,强调个体。汉末形成了四大经学中心。郑玄《毛诗笺》非凡的影响力,荆州官学的“以简驭繁”、注重理性的新学风,都影响了魏晋《诗经》学的发展走向。王肃对郑玄的驳难,有继承《毛诗》政教的一面,也有偏离政教重人情的一面。王基对王肃的驳难,有维护郑玄的因素在里面,也有自己的理解。晋代留存下来的诗经学资料,主要是孙毓和陈统的著述,二人仍然延续郑王之争。在诗经学领域这种驳难方式几乎贯穿整个魏晋时期,与玄学清谈、佛教辩经中的驳难方式相互呼应,共同标志着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及学术方法的进步。孙吴时期,出现第一部专门为《诗经》名物作训诂的著作——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这部著作对《诗经》中动植物的形态、习性、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考证和记录,其中少数解释涉及到对诗义的理解。陆《疏》开启了专门对《诗经》名物进行训诂考论的先河,标志着魏晋诗经学由传统的学术训诂传疏走向实地和实物考证,也体现了魏晋时期学术将视野投向自然与社会、讲究实证、以博涉为贵的新风气。综上所述,魏晋学风的变化由政治时局的巨变引发,受学术传统影响而又突破了传统。魏晋诗经学出现了重视审美、重视文学、重视多方面文化思想内容和多方面知识、重视实证的新走向。
【关键词】:魏晋 学风 诗经学 王肃 陆玑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9
  • 第1章 魏晋思想转型与经学流变19-56
  • 1.1 汉末士人迁移与四大经学中心的形成19-28
  • 1.1.1 荆州20-23
  • 1.1.2 青州23-25
  • 1.1.3 辽东25-26
  • 1.1.4 交州26-28
  • 1.2 三国政风与经学家境况28-48
  • 1.2.1 曹魏政治与儒学文学相辅28-40
  • 1.2.2 蜀国经学家及其著述40-43
  • 1.2.3 吴国经学家及其著述43-48
  • 1.3 两晋多变政局与多元学术思潮48-51
  • 1.4 汉魏晋学术变化的根由与影响51-56
  • 1.4.1 政风之变与学风之变51-53
  • 1.4.2 今学之弊与古学之兴53-56
  • 第2章 魏晋诗经学兼综各家及传播方式之变56-108
  • 2.1 汉魏学风变化在诗经学领域的体现56-62
  • 2.1.1 淡化神学色彩56-57
  • 2.1.2 打破师说家法57-60
  • 2.1.3 走向简约60-62
  • 2.2 三国时期《诗经》学者与著述考62-78
  • 2.2.1 专宗一家者62-71
  • 2.2.2 兼治四家者71
  • 2.2.3 治《诗纬》者71
  • 2.2.4 治数经含治《诗经》者71-78
  • 2.3 两晋时期《诗经》学者与著述考78-89
  • 2.3.1 治《诗经》者78-86
  • 2.3.2 治《五经》当含治《诗经》者86-88
  • 2.3.3 明《韩诗》者88-89
  • 2.4 魏晋《诗经》传播方式之变89-108
  • 2.4.1《诗经》在帝王及私学中的传播89-94
  • 2.4.2《诗经》在清谈、著述中的传播94-108
  • 第3章 继承与反拨——王肃诗经学108-130
  • 3.1 发扬《毛诗》郑笺的政教传统109-118
  • 3.2 倾向个人情感的审美阐释118-130
  • 第4章 驳难方法——魏晋诗经学新维度130-155
  • 4.1 王基对王肃的四方面驳难130-142
  • 4.1.1 词语训诂的论难131-134
  • 4.1.2 历史事件的驳难134-135
  • 4.1.3 神话与历史的驳难135-139
  • 4.1.4 礼乐上的驳难139-142
  • 4.2 王基驳难王肃的原因及影响142-144
  • 4.3 孙毓的评说与陈统的驳难144-155
  • 4.3.1 对礼乐制度的不同理解147-149
  • 4.3.2 对诗中人情事理的不同解释149
  • 4.3.3 对词语的不同释义149-151
  • 4.3.4 上下文逻辑推理方法不同151-153
  • 4.3.5 所主儒、玄思想不同而使诗义不同153-155
  • 第5章 名物训诂——魏晋诗经学新主题155-172
  • 5.1 汉代《诗》作中的名物注疏156-158
  • 5.1.1 汉代《诗》作中的名物之义156-158
  • 5.2 魏晋名物注疏兴起的学术基础158-162
  • 5.3 陆《疏》名物释义之内容162-166
  • 5.3.1 对动植物古今名称的搜集163-165
  • 5.3.2 对动植物性质功用的描述165-166
  • 5.4 陆《疏》名物释义之特色166-172
  • 5.4.1 注释细致166-167
  • 5.4.2 注重趣味167-169
  • 5.4.3 注《诗》新方式169-170
  • 5.4.4 间接释《毛诗》170-172
  • 结语172-174
  • 参考文献174-180
  • 附录180-219
  • 致谢219-22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22

  本文关键词:魏晋学风之变与诗经学走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6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1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