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作品中的“色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22:11

  本文关键词:川端康成作品中的“色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著名作家,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亚洲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从处女作《十六岁的日记》开始,川端康成就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挚爱的文学事业。直到生命的尽头,川端才终止创作。1972年,这位东方文豪口含煤气管自杀,毅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日本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川端康成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他总能捕捉到生活中色彩的微妙变化,并用艺术性语言准确地予以表达。丰富多变的色彩构成了绚丽的自然美,也极大地丰富了川端文学。 川端康成是色彩描写的大师,他总能用不同色彩准确而形象地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展现对爱与美的独特理解。川端文学中的色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已经超越了色彩本身。因此,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色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川端作品中五种主要色彩及其象征意义的研究,力求深入挖掘川端康成色彩审美意识形成的根源,并结合其作品,探寻川端文学对日本传统色彩文化的继承。 论文一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从川端康成对黑色的描写与表现方式入手,结合川端康成生活的时代以及成长背景,力求探析川端文学中黑色背后深层的审美文化象征意义。 黑色是川端文学中的重要色彩。在其主要作品中,黑色出现的频率颇高。黑色的色彩审美在日本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日本古代四大基本色之一。古代日本人一直将黑色作为一种暗色来看待,把它与恶以及令人恐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剥离了它的正面情感意义,认为它是一种消极色彩。川端继承了日本民族的黑色审美文化传统,也将黑色视为一种负面情感意义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压抑与低沉的氛围。这种负面情感在小说《千只鹤》中有突出表现,川端在文本中借“黑痣”强化“黑色”情感的表现力。在川端文学中,黑色是黑暗、寂寞、丑陋与死亡的象征。 川端康成黑色审美观的形成,除了深受日本民族传统色彩审美文化的影响外,主要根源于川端康成独特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具体来看,孤儿的境遇和战争的阴霾是两大主要因素。川端康成是一名孤儿,从小就饱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使他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孤儿根性”。如果说孤儿根性是川端黑色审美观形成的内因,那么战争的爆发就是其外部因素。面对旷日持久的战争,他试图将自己包裹、隐藏起来,不理会外面腥风血雨的世界,用古典文学来慰藉自己那颗冰冷的心,但在现实中却不可能置身事外。挥之不去的童年遭遇和战争阴霾,让他缺失亲情的关爱,缺乏安全感,因此他对黑色的记忆尤为深刻,也异常敏感。黑色情结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川端康成的一生。 由于黑色情结的纠缠,川端康成最终选择了自杀。围绕川端的死因,众说纷纭。实际上,川端康成的死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诸如孤儿遭遇、爱情的失意、糟糕的身体状态、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以及外部环境的加速影响等。 第二章试图从川端文学中对红色和绿色两种色彩的展现,探寻其在日本文学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窥视中日两个民族间色彩观的异同。 在川端文学中,红色出现的次数较多,位居几种主要色彩的前列。红色是一种暖色调,给人一种比较正面的情感属性。在川端文学中,红色更多表达一种积极的情感,这种色彩更多被用来形容女性的美,展示女性的美丽和妩媚,同时也是性爱之美的象征。川端康成红色审美观的形成,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情感的缺失,因为他在成长时期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失去了家庭内本该拥有的亲情,致使其心理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最需要的是得到亲人的关怀与慰藉,渴望得到人间爱的抚慰。二是“千代情结”的深刻影响。川端康成先后与四位名叫“千代”的姑娘恋爱,但是都无果而终。这种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情感缺憾,更促使他渴望得到女性的爱,渴望得到纯洁、真挚的爱情。 绿色也是川端文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的色彩,绿色是一种较为平和的色彩,与红色一样,绿色同样能够带给人正面的情感,焕发人的生命力。在川端文学中,绿色呈现的是大自然生机盎然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律动。绿色在川端文学中是大自然生命激情的象征,这种绿色审美观的形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日本传统的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关系。日本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崇拜自然,敬畏自然。二与日本传统的森林文明有关。日本的森林文化始于绳文时代,古代日本人被称为“森之民”,森林是早期日本人崇拜的对象,这样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森林文化。 中国文化中具有浓厚的“红色”情结。通过对川端康成红色审美观的研究,可以发现日本民族对红色的色彩审美文化传统。在日本,红色有多重象征性,红色除了象征神的法力、权威以及情爱之外,还象征着血腥与罪恶,这一点与中华民族的红色情结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三章从川端文学对白色世界的展示切入,分析白色在日本深受喜爱的原因,结合禅宗在日本的发展及其影响,进一步探寻日本传统色彩美的审美情趣。 在日本,白色是至高无上的色彩,自古以来就受到日本人的崇尚和喜爱。在古代,日本先民就将白色视为一种神圣的色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原色(即无色)是最高的色,也是最纯洁的色,这种民族色彩审美心理可以从川端文学中得到较好的印证。在川端文学中,白色是一种接近完美的色彩,川端文学崇尚白色,纯净的雪国就是川端康成塑造的理想境界,白色在川端文学中是纯真与圣洁的象征。 川端康成的白色审美观深受其内心情结以及禅宗精神的影响。从内心情结来看,由于童年时期爱的残缺,川端康成更加渴望获得一份完整的爱。因此,他的很多作品表现出对少女的崇拜意识与处女情结。川端康成对白色梦幻般的呈现,除了与少女崇拜意识有关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白色是原色,从这个层面看,它可以象征人类最原初的状态。川端康成在其诸多作品中借助白色的象征性,探寻人类童年时代的纯真性,表达其返璞归真的本初愿望。此外,禅宗在日本较为发达,禅宗精神讲究简朴、淡泊的意境之美,对日本传统文化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川端文学也得到禅宗精神的深刻浸润。 川端文学用大量素朴的色彩(白色),营造了淡和雅的意境。这种意境之美,与日本传统审美情趣一脉相承。日本传统审美文化重素朴,较少表现出对华丽风格的追求。总体来看,日本文化呈现出静的特点,日本民族是一个崇尚“淡”和“雅”的民族。川端文学同样讲究意境的“淡”与“雅”,呈现一种质朴的美感,《源氏物语》是日本传统美的集大成之作,对川端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四章主要研究川端文学中的神秘色彩——紫色,发掘川端康成对紫色的特殊情结,探寻紫色的象征意义,展现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美的继承。 紫色在川端文学中是一种颇为神秘的色彩。它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在川端文学中,紫色是重要的色彩,象征高贵与典雅。川端康成具有浓郁的“紫色情结”,这种情结的形成主要受日本古典美的影响。具体来看,《源氏物语》对紫色的偏爱,深深影响了川端康成的紫色审美观。川端康成非常喜爱《源氏物语》,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这部经典作品,甚至忘却了战争的存在,《源氏物语》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此外,紫色是高贵与典雅的象征,是日本贵族喜爱的传统色彩,川端康成具有一种内在的贵族性格,因此紫色颇受川端青睐。 在中国,紫色的地位有一个渐进的演变历程,从开始的卑贱低下到后来的高贵典雅。反观日本,自古代开始就崇尚紫色,紫色在日本色彩文化中一直占据较高的地位。川端康成的紫色情结,源于其对古典的热爱。他从日本古典中发现了拯救日本社会走出精神困境的途径,而对于古典的执着与探寻,让川端文学焕发出久远的艺术生命力,呈现出永恒之美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川端康成 色彩 象征性 成因 传统美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313.06
【目录】:
  • 目录4-6
  • CONTENTS6-8
  • 中文摘要8-12
  • ABSTRACT12-17
  • 绪论17-24
  • 一、川端康成文学中的色彩世界17-18
  • 二、川端康成线性研究综述18-22
  •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22-24
  • 第一章 黑色与死亡24-59
  • 第一节 川端文学的黑色世界24-31
  • 一、川端的黑色世界25-28
  • 二、川端式的黑色表现模式:黑与白的泾渭分明28-31
  • 第二节 童年梦靥和孤儿根性31-44
  • 一、孤儿根性的形成32-37
  • 二、身处战争的无奈与彷徨37-44
  • 第三节 黑暗、寂寞、丑陋与死亡之吻44-52
  • 一、丑陋的印记44-47
  • 二、悲哀与寂寞的回旋47-49
  • 三、死亡之吻49-52
  • 第四节 自杀之谜的探寻52-59
  • 第二章 性爱之美与不息的生命力59-92
  • 第一节 川端文学中的红与绿59-64
  • 一、热烈的红色世界59-62
  • 二、盎然的生机62-64
  • 第二节 情感的缺失与“千代”情结64-72
  • 一、情感的荒芜64-66
  • 二、川端康成的“千代情结”66-72
  • 第三节 对自然的热爱和森林文明72-77
  • 一、川端康成的“自然之爱72-75
  • 二、日本的森林文明75-77
  • 第四节 生命的激情与性爱之美77-86
  • 一、绿色:生命激情的象征77-81
  • 二、红色:性爱之美81-86
  • 第五节 中日民族对红色色彩审美的异同86-92
  • 一、中国文化的“红色”情结86-88
  • 二、中日民族红色审美的异同88-92
  • 第三章 素和雅的传统之美92-118
  • 第一节 川端文学的素雅之色92-98
  • 一、雪国:白色的梦幻世界92-94
  • 二、心灵净化的旅程:川端文学中的白色94-98
  • 第二节 少女崇拜和回归意识98-103
  • 一、少女崇拜和处女情结98-100
  • 二、回归童年的纯真100-103
  • 第三节 禅宗精神的浸润103-110
  • 一、禅宗的起源及其日本化103-105
  • 二、川端康成的禅宗意识105-110
  • 第四节 日本传统美的审美情趣110-118
  • 一、崇尚“淡”和“雅”的民族111-114
  • 二、川端文学的“淡雅”美与《源氏物语》的日本传统美114-118
  • 第四章 川端文学的永恒之美118-136
  • 第一节 川端文学中的紫色情结118-125
  • 一、初探“紫色”119-121
  • 二、川端文学的紫色情结121-125
  • 第二节 梦回古典125-129
  • 一、《源氏物语》的直接影响125-127
  • 二、川端康成的“贵族性格”127-129
  • 第三节 中日民族紫色观之比较129-136
  • 一、紫色在中国的演进129-132
  • 二、日本的紫色观132-136
  • 结语136-139
  • 参考文献139-146
  • 致谢146-14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47-14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华;禅意诗心:川端康成和他的《雪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何乃英;《水晶幻想》──川端康成文学创作的变奏曲[J];日本研究;1995年04期

3 周阅;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J];日本学刊;1998年04期

4 管虹;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读《十六岁的日记》和《油》[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04期

5 何乃英;川端康成的《圣经》情结——以《水晶幻想》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03期

6 雷华;;论川端康成散文的色彩美[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04期

7 叶渭渠;结合东西方的川端康成[J];上海教育;2005年Z2期

8 宿久高;川端康成的新感觉派文学理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9 吴舜立;佛禅与川端康成的“虚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李强;《雪国》与川端康成的"回归传统"情结——兼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取向[J];国外文学;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琛;川端文学的精神分析阐发[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川端康成作品中的“色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6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2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