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

发布时间:2017-03-20 00:00

  本文关键词: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1949年以前)是一段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期间汇聚了无数电影人的汗水与智慧,是普通民众、智识阶层与官方意志共同耕耘的结果。在急剧变化的政治、经济环境之中,在动荡的社会语境之中,早期中国电影不断克服着自身的种种不足,与外界的干预和困扰,用艺术的血液来适应着时代的变迁与民众的需求,谱写了一段尝试、斗争、探索的历史。鉴于早期中国电影史在整个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一直是当代电影史学者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尤其是在“重写电影史”呼声日渐高涨的当下,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更是成为了争论与研究的焦点。在这种境况之下,早期电影史学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自然也就被突显出来。 如果说历史研究是人类反观自身客观历史存在的过程,那么史学史研究即是建构在人类历史反思之上的双重反思,而电影史学史则是电影史学者对于电影历史的双重反思。所谓的电影史学与电影史学史并不是一项单纯记录电影历史与电影史学发展过程的机械劳动,它们是建构在电影学与历史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鉴于电影艺术的综合性与大众性,其历史研究必然是建构在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与各门类艺术史基础之上的。因而,早期电影史学史研究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记录1949年之前的电影史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与成果,而是在发掘、整理史料的基础上探寻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的发展规律,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史学意识的变迁与演进,并有志于通过这些研究来探索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的独特方法。 本文共分七章,在研究的过程中,力图为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建构一个纵横交错的历史框架,使其置身于完整的时间链条与交织的时代、社会网络之中。绪论部分讨论了选题依据、学科定位、研究价值与方法、研究成果等;第一章从历史到史料再到史学的进化角度论述了促成中国电影史学诞生的各要素;第二章论述了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的电影文化与印刷文化的刺激下迸发出的电影史学研究的自觉意识,以及其在娱乐精神与商业意识引导下的探索成果;第三章主要论述了1927-1933年之间,电影史汇编集的特征与价值,以及其与沪外电影史编撰、外国电影史编撰共同组成的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发展历程中的多元尝试;第四章的论述重点在于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之后实施的一系列电影文化建设策略对于电影史研究的影响,以及在这些举措之下从“汇编”走向“撰述”的电影史研究成果。第五章论述了抗战时期的电影史研究因政治格局的变化而被不同的意识形态左右,进而呈现出了功利性、学术性等特征的分化。第六章论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电影史学在艰难的环境之下“异地”重生,在香港的学术性电影刊物中重新走上学术之路的过程与成就。第七章从历史文献、民族电影史学与电影史写作三个角度出发,探索了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早期中国电影史学 历史研究 早期中国电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9.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2
  • 绪论12-25
  • 第一节 从史学史到电影史学史12-14
  • 一 历史·史学·史学史12-14
  • 二 电影史学史的学科定位14
  • 第二节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的研究对象、意义与方法14-18
  • 一 早期电影史学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5
  • 二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的研究意义15-16
  • 三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的研究方法16-18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8-21
  • 一 中外电影史学理论研究成果18-19
  • 二 关于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探索19-20
  • 三 历史学与史学史理论的启迪20-21
  • 第四节 本文思路与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历史脉络21-25
  • 第一章 中国电影史叙述的准备时期(1920年以前)25-40
  • 第一节 中国电影史叙述的缺席25-27
  • 第二节 从历史到史料:作为历史遗存的影像资料与作为历史记录的报刊消息27-33
  • 一 电影史料的价值与分类28
  • 二 作为历史遗存的影片资料28-29
  • 三 作为历史记录的报刊消息29-33
  • 第三节 历史叙述的尝试:溯源意识的初现与电影史记述的初试33-40
  • 一 电影史研究溯源意识的初现:从《活动影戏滥觞中国与其发明之历史》到《影戏话》34-35
  • 二 中国电影史记述的初试:《中国最新活动影戏段落史》35-40
  • 第二章 娱乐消费语境下的萌芽与初探(1921-1926)40-60
  • 第一节 电影文化的初兴与印刷文化的繁荣40-45
  • 一 近代上海的都市魅影与娱乐消费的大众化走向40-41
  • 二 电影文化的初兴41-43
  • 三 印刷文化的繁荣与电影刊物的激增43-45
  • 第二节 萌芽时期的中国电影史记录与其载体间的附属关系45-46
  • 第三节 “趋利避害”的商业美学与电影史研究的娱乐化倾向之“源”46-54
  • 一 电影刊物的牟利取向与娱乐化倾向47
  • 二“明星意识”的萌芽与明星传略的大量突现47-52
  • 三 特刊的发展与“公司史”的出现52-54
  • 第四节 电影史研究中“溯源意识”的萌芽和电影史记述方法的多方初探54-60
  • 一 关于电影史发展中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溯源”54-56
  • 二 电影史写作方法与形式的多方探索56-60
  • 第三章 渐趋成熟的多元尝试(1927-1933)60-82
  • 第一节 “汇编”意义下的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60-75
  • 一 早期中国电影史汇编的史学特征与意义61-62
  • 二 早期中国电影史汇编的开山之作——《中华影业年鉴》62-69
  • 三 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国影戏大观》69-75
  • 第二节 《电影月报》与“沪外电影史”记述的探索75-78
  • 第三节 外国电影史的编撰与翻译78-82
  • 第四章 从“汇编”走向“撰述”的史学探索(1934-1936)82-101
  • 第一节 国民政府电影文化建设策略为中国电影史研究提供的新语境82-88
  • 一 国民政府的电影管理实践83-84
  • 二《电影年鉴》与电影史研究的世界视野84-88
  • 第二节 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史学变迁88-91
  • 第三节 资产阶级新史学对中国电影史编撰结构的影响与指导91-93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中国电影史学观念的形成93-101
  • 一、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者理论素养的成型93-95
  • 二、《中国电影发达史》与《现代中国电影史略》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吸收与运用95-101
  • 第五章 意识形态割据下的电影史写作(1937-1945)101-117
  •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生产格局与电影史研究的功利性语境101-102
  • 第二节 大后方的电影文化建设与电影史研究的进一步探索102-107
  • 一 政治与时代的合唱:在民族主义情怀中淡化的电影史研究102-104
  • 二 大后方电影理论建设策略与电影史研究的规划与实践104-107
  • 第三节 商业美学与娱乐性特征在“孤岛”电影史研究中的回归107-111
  • 一 “孤岛”电影刊物的生存哲学107-108
  • 二 “明星小史”的春天108-110
  • 三 逆流而上的余光110-111
  • 第四节 敌伪政权的“服务性”电影史写作111-117
  • 一 汪伪政权的汉奸电影刊物与“大东亚共荣圈理论”112-113
  • 二 电影史研究中“服务性”与“理论性”的并存:屈善照与《中国电影史》113-117
  • 第六章 宏观视阈下的史学探索(1945-1949)117-134
  • 第一节 难以为继的学术性电影研究117-123
  • 一 “可读性”电影刊物的走俏与“寥若晨星”的学术性电影刊物118-119
  • 二 远迁香港的《电影论坛》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电影史研究之光119-123
  • 第二节 研究视野的扩展与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完善123-134
  • 一 通史体例下的电影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完善123-130
  • 二 对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整体审视130-134
  • 第七章 早期电影史学在中国电影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134-140
  • 第一节 作为历史文献的早期中国电影史学135-136
  • 第二节 作为中国电影史学民族化探索开端的早期电影史学136-137
  • 第三节 早期电影史写作对当下中国电影史写作的启示意义137-140
  • 参考文献140-147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47-148
  • 致谢148-1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亚平;“进步电影”:在历史的边际追索与超越 1945-1949年中国电影的透视[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李道新;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陈江;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期刊[J];编辑学刊;1997年06期

5 托马斯·艾尔萨埃瑟 ,李迅;电影史和视觉快感[J];当代电影;1988年03期

6 边静;郑君里生平与年表[J];当代电影;2005年02期

7 郦苏元;关于中国电影史写作走向的思考[J];当代电影;2005年05期

8 萧知纬,尹鸿,何美;好莱坞在中国:1897—1950年[J];当代电影;2005年06期

9 李道新;;中国电影:历史撰述的开端[J];当代电影;2008年01期

10 章柏青;;电影批评:在反思中前行——中国电影批评30年的演进与嬗变[J];当代电影;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宫浩宇;1927-1937年南京政府电影政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6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3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