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与重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形象的书写(1999-2011)

发布时间:2017-03-20 05:01

  本文关键词:瓦解与重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形象的书写(1999-201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人阶级成为探讨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第二次大转型的核心议题,工人阶级也成为各种不同样式的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本文试图借助对新世纪以来出现的小说电视剧、纪录片、电影、小说的分析,来重新梳理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瓦解的历史过程和再造的可能。 本文所选择的作品无一不受“讲述话语的时代”的影响,在“去政治化”的时代中,工人阶级变成了必然要在历史中消失的“废墟”和“挽歌”。这种叙事深入到日常生活的细部,指认了是工人阶级承担了向市场转型的风险和成本的同时,也再现出工人阶级分化的现实。然而,这些叙事都未能把握和理解中国工人阶级形成和瓦解的内在关联,既无法真正进入社会主义建国运动所塑造的工人阶级的历史,也没有观照到工人阶级分化背后政党政治转型的社会现实。 本文既是要将现实历史化,也是要将历史现实化。将现实历史化,就是把隐藏在当前工人阶级形成的悖谬性放置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才能看出这种悖谬性并不是全球资本借助中国城市改革的“春风”,通过国内的市场机制直接催生或者创造出来的,而是在内在于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90年代”的城市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为了应对80年代的改革试图克服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失败之后所产生的危机。将历史现实化,就是不仅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当成中国在落后的农业国基础上,建立军事重工体系的物质实践过程,更是将其视为确立底层劳动者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中的主体地位的自觉的文化创造,这对迫切需要“表述自我”,以打破政治上的沉寂状态的“农民工”来说,是一种获得平等的政治参与的可能性和合法性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传统。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谈建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形成与消解,勾勒出中国工人阶级主体性的内在危机,第二部分谈工人阶级的瓦解,特别是有尊严的生活世界的消失;第三部分探讨底层化的工人阶级是否失去了阶级意识的问题,第四部分谈透过底层话语探讨尊严政治和再造工人阶级的可能。
【关键词】:市场 社会转型 工人 重返阶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J905
【目录】:
  • 论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导论“重返工人阶级”的提出及其可能性8-29
  • 第一章 革命与生产:中国工人阶级主体性的建构与消解——从电视剧《钢铁年代》说起29-69
  • 第一节“生活常态”遮蔽不了的“大时代”31-37
  • 第二节“技术革新”的可能与不可能:社会主义建国时期工人阶级形成的难题37-45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内在危机与“改革者意识”的确立45-53
  • 第四节“日常生活”问题的出现:阶级意识内在悖谬性53-69
  • 第二章 制造“废墟”的秘密:历史拐点处的《铁西区》69-91
  • 第一节 国企改革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69-77
  • 第二节 “废墟”的秘密与“有尊严的生活世界”的消失77-87
  • 第三节 被遮蔽的“阶级意识”与可能87-91
  • 第三章 唱给工人阶级的“挽歌”:讲不出故事的《二十四城记》91-118
  • 第一节 被“诗意”遮蔽的工厂与城市91-99
  • 第二节 仿纪录片的背后——摄像机的权力99-109
  • 第三节 “静物”装置下的“挽歌”109-118
  • 第四章 从钢琴到“钢的琴”:重构社会主义工人阶级文化的可能性118-133
  • 第一节 “废墟”与抗争: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主体性的隐喻118-122
  • 第二节 “钢”与“琴”:重返工人阶级的历史纵深和现实起点122-131
  • 第三节 再造“钢的琴”:讲出的和没讲完的故事131-133
  • 第五章 “底层话语”遮蔽了什么?——从《那儿》、《问苍茫》看“阶级话语”的可能与不可能133-155
  • 第一节 “底层文学”与重估“改革之痛”133-138
  • 第二节 “代表性”危机与重返工人阶级的可能138-152
  • 第三节 “底层话语”的双重遮蔽152-155
  • 余论155-160
  • 参考文献160-168
  • 后记1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征路;;那儿[J];当代;2004年05期

2 吕新雨;《铁西区》:历史与阶级意识[J];读书;2004年01期

3 黄平;;再造“新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调整及影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钟雪萍;王晴;黄蕾;;《那儿》与当代中国的“底层文学”[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亨利·霍本;刑文增;;资本主义劳动优化的历史:泰勒制、福特制和丰田主义[J];海派经济学;2008年01期

6 谈歌;;大厂[J];人民文学;1996年01期

7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2期

8 汪卫华;;群众动员与动员式治理——理解中国国家治理风格的新视角[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9 吴晓波;;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J];中国市场;2011年38期

10 ;曹征路访谈:关于《那儿》[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瓦解与重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形象的书写(1999-201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7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e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