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可信性的生存加工优势:社会认同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3-20 08:02

  本文关键词:面孔可信性的生存加工优势:社会认同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面孔作为一种体现个体特质、行为和社会群体成员资格信息的重要资源,它能提供丰富的社会信息。在与陌生人相遇时,面孔可代表社交环境中个体的正面形象意识,影响印象的形成。在表征社会意图中,面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自面孔的特质推论(如:可信性)往往预先就决定了社交的过程。面孔可信性是指通过他人的面孔信息进而对此人的可信性程度做出的一种主观评估。在这个评估过程中,面孔能提供有关他人信任或不信任的潜在信息,并决定个体是否应该采取接近或回避的基本反应,这种侦测关系着人类的生存。 随着面孔可信性在社会知觉及社会行为中的作用被大量文献所证实,研究发现面孔可信性的判断非常迅速,曝露面孔100ms以内,人们就可以知觉出面孔的可信性。而且这种判断是自动的、无需意识努力的。学者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在面孔信息上对人的可信性等多种特质做出判断,其原因可能与广泛的进化论背景有关。来自情绪泛化假说和社会契约理论的骗子侦测模块为面孔可信性的进化意义提供了理论支撑。面孔可信性也即成为了值得进化心理学关注的一个崭新议题。 本世纪初,心理学家在记忆领域考察记忆的适应机能时,发现了记忆存在生存加工优势现象。这种生存加工效应也即成为了用以证明心理现象的进化意义的有效方法。此种加工效应旨在以记忆的回忆和再认为因变量考察单词与图片等刺激材料在生存情境相对于控制组的记忆情况。这种记忆优势现象已经在多种控制条件(诸如:搬迁、采集比赛等),多种刺激材料(如图片、文字等)中得到验证。但是已有学者通过以真人面孔和3D面孔为刺激材料,发现面孔的识记在生存条件与控制条件的对比中并无差异。这一发现不符合面孔记忆的适应机能的大量文献结果以及理论推断。在质疑此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在实验室证实面孔所具有的进化意义,是本研究关注和探索的初衷。 在进化心理学看来,个体记忆受大量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情绪效价和刺激或事件的唤醒。相比于中性事件,,成人对情绪唤醒事件会有更多关注并产生更好的记忆。有学者认为在适应上,坏的方面要较好的方面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为负性事件传递了潜在威胁或伤害的信号,使有机体在进化历程中能够更好调节自身,避开危害进而得以生存,这也即导致了记忆的负性偏差。从这个意义上推测,由于不信任面孔意味着威胁,这种负性事件,会导致生存加工优势的出现。基于此,本研究认为面孔记忆存在生存加工优势,其很可能表现在不信任面孔特质上。实验1对此假设予以了验证。 本研究首先在自建的可信性面孔素材库的基础上,选择了男性信任、中性、不信任面孔共144张作为面孔刺激材料。对上述假设进行了3D面孔(实验1)和真人面孔(实验2)的生存加工优势验证。两个研究一致显示人们在生存加工条件对不信任面孔的识记效果要显著高于对应的控制加工条件识记情况,证实了不信任面孔存在着生存加工优势。同时,研究显示人们在对自己的记忆效果具有极高自信的情况下,不信任面孔的生存加工优势仍旧存在,表明不信任面孔的生存加工优势具有较好的记忆品质。这一结果与记忆的负性偏差预期相符。进化心理学认为记忆系统作为一种适应性的心理机能,其对环境中的所有信息并非同等对待。只有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信息才能进入记忆系统,对负性信息的关注能够使有机体对生存的危险能够起到更好的调节作用,这将会增加其在记忆获得传递的可能性,提升个体的适合度。 此外,进化论认为人类是一种群体生活的物种,人类心理进化的许多方面都是以群体为中心的。因而,本研究也对面孔可信性在群体层面生存加工优势情况进行了考察。基于社会归类的微群体范式方法,实验3通过经典的点估计微群体程序将被试划分为内群和外群。研究结果表明即使这种随意的划分,也对面孔可信性的识记效果产生了影响,表现为内群信任面孔的识记效果要显著优于外群的识记情况。进一步结果显示,内群信任面孔在生存加工条件下的识记效果要显著高于控制加工条件下的识记情况。研究证实在群体层面,人们对内群信任面孔的识记具有生存加工优势。进化心理学认为作为群体物种,人类只有与内群成员更多合作才更有利于群体的生存发展。信任面孔映射了群体层面的信任与互惠合作趋向,对内群信任面孔的良好记忆有助于内群成员间的互惠合作,符合群体进化的逻辑,因而内群信任面孔的生存加工优势是记忆系统在群体生活中适应机能的体现。同时研究发现在社会归类条件内群不信任面孔也存在生存加工优势,这可能与社会归类条件下个体的归属感与安全的需要并未获得充分满足有关。 实验4采用McLeish和Oxoby(2011)的短文写作启动技术对社会认同水平进行了操纵。研究发现,相比于控制认同组内群信任面孔与内群不信任面孔均存在生存加工优势的结果,认同启动组仅信任面孔存在生存加工优势,且生存加工优势的强度显著高于控制启动组。这一结果深化了实验3的发现,表明随着认同强度的增加,信任面孔的生存加工效应将会得到强化,而不信任面孔的生存加工效应将被削弱,这种强调互惠合作倾向的面孔识记现象更为符合群体的进化方向。 总之,基于微群体范式的研究途径,本研究初步证实了社会认同理论中的社会归类与社会认同两个层次分别是面孔可信性生存加工优势在群体层面发生改变的条件。
【关键词】:面孔可信性 生存加工优势 社会归类 社会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引言13-15
  • 第1章 理论综述15-41
  • 1.1 信任15-18
  • 1.2 面孔可信性18-30
  • 1.2.1 面孔可信性的概念辨析18-23
  • 1.2.2 面孔可信性的神经生理学证据23-25
  • 1.2.3 面孔可信性的进化论解释25-30
  • 1.3 生存加工优势30-41
  • 1.3.1 生存加工优势的进化起源30-34
  • 1.3.2 生存加工优势的解释机制34-41
  • 第2章 面孔可信性生存加工优势的求证41-77
  • 2.1 研究背景41-43
  • 2.2 问题提出43-44
  • 2.3 面孔可信性素材库的建立44-57
  • 2.3.1 真人面孔可信性素材库44-51
  • 2.3.2 3D 面孔可信性素材库51-57
  • 2.4 面孔可信性生存加工优势的实证研究57-77
  • 2.4.1 实验 1 3D 面孔的被试间验证57-66
  • 2.4.2 实验 2 真人面孔的被试内验证66-77
  • 第3章 社会认同的视角77-131
  • 3.1 基于群体的信任77-79
  • 3.2 社会认同理论79-83
  • 3.3 社会归类对面孔可信性生存加工优势的影响83-105
  • 3.3.1 问题提出83-84
  • 3.3.2 社会归类的预实验设计84-87
  • 3.3.3 实验 3 内群信任面孔生存加工优势的验证87-105
  • 3.4 社会认同对面孔可信性生存加工优势的促进105-131
  • 3.4.1 问题提出105-106
  • 3.4.2 实验 4 社会认同对面孔生存加工优势的促进106-131
  • 第4章 总体讨论131-139
  • 4.1 不信任面孔的生存加工优势131-133
  • 4.2 信任面孔的生存加工优势133-139
  • 第5章 不足与展望139-141
  • 第6章 结论141-143
  • 参考文献143-161
  • 附录161-177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177-178
  • 致谢178-179

  本文关键词:面孔可信性的生存加工优势:社会认同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7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2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