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与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变迁(1898-1931)

发布时间:2017-03-21 20:03

  本文关键词:铁路与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变迁(1898-193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十九世纪末,铁路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机械、钢铁、土木等近代工程的结晶,其在建设伊始,就引起了东北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代东北铁路的运营,导致了沿线地区产业结构、城市空间等方面发生了剧烈的变动。本文将以近代东北的铁路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与东北区域经济变迁的关系。研究时间上限起自1898年,即东北修建铁路之初。下限截止到1931年,即九一八事变前。 本文共分为九个部分 绪论:学术史的回顾 第一章:概述铁路开通前晚清东北交通体系,特别是东北港口开埠以来,海运、河运和陆运三种主要交通方式在交通运输体系和经济开发中的地位。揭示铁路的修建是在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介绍东北各条铁路的修建过程和已成铁路概况。 第二章:介绍铁路建成以后,各路的营业概况以及东北铁路网的形成。考察近代东北铁路对海运、河运、陆运等交通方式的的冲击,以及他们相互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通过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合作使东北的交通体系重新组合。 第三章:研究铁路与东北工矿业兴起的关系。这部分在前章东北运输体系深刻改变的基础上,阐述为维护铁路系统的营运,铁路附属企业在铁路沿线地区出现,真正意义的近代工业由此开始;同时铁路运输大大便利了原料和燃料运输和推销,并直接导致工矿业的兴起。东北的煤、铁等矿得到大量开发,出现了几个主要的采用近代工业技术的煤铁矿区。除此之外,铁路沿线各种其他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逐渐兴起,油坊、制粉等传统手工业出现了新的变化,开始使用新技术新机器,并取得长足发展。 第四章探讨铁路与近代东北农业开发的关系。本章从东北农业的开发和发展情况阐述铁路与东北农业变迁的关系。东北的土地开发是和移民同步的,因此本章首先研究在铁路修建背景下,东北大量移民涌入以及这些移民对东北土地的开发情况。在此基础上,东北地方政府以及铁路公司对铁路技术和农业机械进行了大力的推广,使铁路沿线地区农产品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以大豆、玉米、高粱、小麦为代表的东北农作物在铁路运输的带动下,商品化率迅速提高,农业种植的专业化、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第五章:探讨铁路与东北沿线地区商业和市场变迁的关系。东北相对发达的铁路网加强了内陆、沿海和海外市场的联系,铁路使大批量长距离商品物资运输成为可能,它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路径,,使东北商品流通网络重新建构。铁路沿线地区的商业较其他地区都更为繁荣。铁路在转运粮豆、煤炭、铁矿、面粉、畜产品等商品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使上述这些商品流向中心节点城市。随着殖民地化的加深和铁路运输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粮豆等农产品需求量增大,以粮豆为主的各级市场逐渐形成兴起,在铁路沿线地区形成了基层市场、中级市场和高级市场(出口市场),传统东北自给自足的市场模式开始瓦解。 第六章:研究铁路与东北地区的城镇变动情况。铁路运输的兴起,使近代东北城市发生了兴衰变化。一方面是城市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东北地区虽开发较晚,但因铁路而兴起的城镇较多,大大超过铁路修建前的发展速度。在新的城市兴起之时,原有的一些地区和城市发生了因区位优势地位的得失,发生了盛衰消长的变化,有些地区丧失了原有的经济地位走向衰落,一些传统交通节点地区因为邻近铁路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铁路附属地城市在铁路自身和列强政策的因素引导下,成长十分迅速。另一方面,近代东北新兴城市一般围绕火车站展开,传统城市也在铁路及车站的影响下,内部空间形态发生改变。 第七章:揭示铁路与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差异和启示。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代东北经济在加速发展的同时,地区内部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特点,而铁路因素对地区差异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语:对上文论述做以总结得出铁路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铁路 近代东北 区域经济 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2
  • 第1章 晚清东北交通与铁路的修建22-40
  • 1.1 铁路修建前的东北交通概况22-27
  • 1.2 铁路修建的诉求与契机27-30
  • 1.3 铁路修筑概况30-40
  • 1.3.1 京奉铁路关外段的修筑32-33
  • 1.3.2 中东路及其支线的修建33-35
  • 1.3.3 与日本有关的铁路干支线改造与修建35-37
  • 1.3.4 自办铁路的修建37-40
  • 第2章 铁路营运与东北交通体系重组40-62
  • 2.1 各铁路营运概况40-51
  • 2.1.1 国有铁路及自建铁路的营运40-45
  • 2.1.2 中东铁路的营运45-47
  • 2.1.3 满铁各路运营概况47-49
  • 2.1.4 铁路运价和国际联运49-51
  • 2.2 铁路对其他运输方式的冲击51-57
  • 2.3 铁路与其它交通方式的竞争与协作57-62
  • 第3章 铁路与东北农业的近代化62-78
  • 3.1 移民涌入与铁路沿线土地开垦62-65
  • 3.2 铁路与农业技术改良和推广65-69
  • 3.3 铁路与沿线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69-78
  • 第4章 铁路与工矿业的起步78-102
  • 4.1 晚清东北工业概况78-80
  • 4.2 铁路附属工厂的开设80-84
  • 4.3 铁路与近代东北矿业的发展--以煤、铁矿为中心84-94
  • 4.3.1 铁路与煤矿开发85-90
  • 4.3.2 铁路与铁矿开发90-94
  • 4.4 铁路沿线农产品加工业的勃兴94-102
  • 第5章 铁路与东北市场体系变动102-122
  • 5.1 商路变迁与商品流通网络重构102-105
  • 5.2 铁路沿线地区商贸发展概况105-112
  • 5.3 铁路与粮食业的发展112-116
  • 5.4 各级粮豆市场变动116-122
  • 第6章 铁路与东北城镇的发展122-138
  • 6.1 传统城镇的兴衰122-124
  • 6.2 铁路沿线的新兴城市124-132
  • 6.3 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的变迁132-138
  • 第7章 铁路与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差异138-146
  • 7.1 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差异和特点138-141
  • 7.2 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铁路因素141-146
  • 结语146-150
  • 参考文献150-158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58-160
  • 致谢1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保中;;清末东北地区商埠的开辟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化[J];北方文物;2007年02期

2 王国臣;;近代东北大豆三品贸易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长白学刊;2007年03期

3 杨天宏;清季东北“自开商埠”述论[J];长白学刊;1998年01期

4 高乐才;;论近代中国东北关内移民与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姜振寰;郑世先;陈朴;;中东铁路的缘起与沿革[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元周;日本在中国东北移民的农业经营(1905—1945)[J];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04期

7 马尚斌;东北自建铁路网计划的演变及其特点[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王广军;;论近代日本对阜新煤炭资源开发权的攫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李淑云;铁路交通与东北近现代经济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于春英;;近代东北地区粮食流通市场的形成及历史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铁路与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变迁(1898-193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60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f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