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行为研究(1953-1961)

发布时间:2017-03-22 04:08

  本文关键词: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行为研究(1953-196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最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兴起了一股“文化冷战史”研究热潮。有别于以往偏重于研究政治、经济等因素对冷战的影响,文化冷战史特别关注信息文化因素对冷战发展演变的影响。仔细探究美苏文化冷战的相关历史,不难发现,仅就美国而言,为了赢得“人心之战”,,它通过多个不同机构和部门来负责开展此方面的具体工作。这其中,1953年成立的美国新闻署就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 为了更好地考察美苏文化冷战的具体内容及实质内涵,本论文特别选取艾森豪威尔任期(1953—1961)的美国新闻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国际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解读与此相关的原始档案资料,依此探究该机构如何推行美国对苏联的文化冷战战略。除引言及结语外,本论文将艾森豪威尔任期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划分为肇始、扩大、调整和升级四个阶段予以论述,具体来讲: 第一章是背景介绍,重点梳理美苏文化冷战的缘起,同时亦考察了战后初期美国对外信息文化交流机构的演变历程。 第二章论述美国新闻署的成立过程。通过重新整合多家原本隶属于不同部门的对外宣传机构,新成立的美国新闻署成为负责公开对外宣传的专属机构。即便如此,对成立初期的美国新闻署进行考察,不难发现在起始阶段面对苏联发起的文化攻势它却怀有深深的恐惧。此外,受制于当时美苏隔绝的状态,美国新闻署并没有太多的渠道来扩大对苏文化冷战,美国之音基本成了它开展这项工作的唯一武器。 第三章分析美国冷战战略由“解放”转为“演变”之后,美国新闻署重新调整其对苏文化冷战策略的过程。为了扩大对苏联的无形影响和实现对苏联的渗透,美国新闻署尝试采用一些新措施以便更好地接触苏联民众。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与苏联达成协议,它得以在苏联发行《美国画报》;另一方面,在对苏文化交流特别是直接人员交流等方面亦取得了一些突破。不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发生却对其扩大对苏文化冷战的努力造成了严重干扰。 第四章首先讨论匈牙利事件之后美国之音改革的内容。鉴于国际社会特别是苏联指责美国之音煽动了匈牙利事件爆发,白宫高层对美国之音在匈牙利事件中的表现进行了仔细考察。尽管他们不认同苏联的指责,但却认为美国之音报道内容包含过多的宣传色彩。有鉴于此,行政高层提出应该对美国之音的播音腔调和节目设置作出必要的改变和调整。与此同时,美国新闻署领导层在对此问题进行讨论时,结合变化了的国际形势,普遍认为应该从整体对该问题进行思考。最终,经过重新定位,美国新闻署决定给予“软渗透”更多的实施空间,同时辅之以“硬宣传”来更好地实现对苏联进行文化渗透。令其高兴的是,1958年《美苏文化交流协定》的签署为其“软渗透”策略的推行提供了重大保障。 第五章重点论述美国新闻署筹划与举办美国莫斯科国家展览的过程,同时阐明在此次展览培育的良好氛围下,美苏两国高层开展戴维营会谈并且美国新闻署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其对苏文化冷战升级。 结语部分笔者简单分析了美国新闻署在对苏文化冷战中逐渐占据上风的原因,同时部分论及了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的缺点和局限。
【关键词】:美国新闻署 美国之音 文化冷战 心理战 苏联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7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绪论10-35
  • 一、 文化冷战的提出背景及主要内容10-15
  • 二、 关于美国新闻署文化冷战行为的研究综述15-28
  • 三、 选题依据、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28-33
  • 四、 研究价值及意义33-35
  • 第一章 美国对苏文化冷战的缘起35-50
  • 第一节 战后初期美国对外信息文化交流项目的式微35-41
  • 一、 战时信息署被迫解散36-39
  • 二、 美国对苏文化接触的尝试与失败39-41
  • 第二节 冷战拓展到信息文化领域41-48
  • 一、 《1948 年美国信息与教育交流法案》颁布41-44
  • 二、 美国对苏心理宣传活动的战略升级44-48
  • 小结48-50
  • 第二章 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的肇始(1953—1954)50-74
  • 第一节 美国新闻署成立50-59
  • 一、 第8 号改组方案颁布与美国新闻署成立50-55
  • 二、 美国新闻署自身建设的渐趋完备55-59
  • 第二节 美国新闻署评估苏联发起的文化攻势59-66
  • 一、 美国新闻署情报研究体系的初步构建59-61
  • 二、 评估苏联发起的全球宣传攻势61-64
  • 三、 忌惮苏联信息交流活动的原因64-66
  • 第三节 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的开始66-73
  • 一、 明确对苏文化冷战的目标和策略66-69
  • 二、 开展对苏行动的主体媒介——广播69-73
  • 小结73-74
  • 第三章 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的扩大(1955—1956)74-101
  • 第一节 美国文化冷战战略出炉74-80
  • 一、 “演变”政策出台与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召开74-76
  • 二、 美国文化冷战战略的制定76-80
  • 第二节 美国新闻署扩大对苏文化冷战80-91
  • 一、 扩大对苏广播宣传81-84
  • 二、 重新发行《美国画报》84-87
  • 三、 初步尝试对苏文化交流87-91
  • 第三节 美国新闻署与 1956 年匈牙利事件91-97
  • 一、 参与处置匈牙利事件91-94
  • 二、 美国之音煽动了匈牙利事件?94-97
  • 小结97-101
  • 第四章 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的调整(1957—1958)101-123
  • 第一节 1957 年美国之音改革101-109
  • 一、 美国之音播音内容与腔调的调整101-105
  • 二、 慕尼黑广播中心的裁撤之争105-109
  • 第二节 美国新闻署重新定位对苏文化冷战109-115
  • 一、 重新定位的原因109-111
  • 二、 对苏文化冷战的策略转变111-115
  • 第三节 美国新闻署与 1958 年《美苏文化交流协定》115-122
  • 一、 助推 1958 年《美苏文化交流协定》签署115-118
  • 二、 1958 年《美苏文化交流协定》的内容及影响118-122
  • 小结122-123
  • 第五章 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的升级(1959—1961)123-143
  • 第一节 美国国家展览的举办123-138
  • 一、 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国家展览的举办123-130
  • 二、 苏联对美国国家展览的干扰130-132
  • 三、 美国国家展览的影响132-138
  • 第二节 戴维营会谈与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的后续演进138-141
  • 一、 戴维营会谈与美苏信息文化交流的发展138-140
  • 二、 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的发展趋向140-141
  • 小结141-143
  • 结语143-147
  • 参考文献147-162
  • 附录162-173
  • 附录一、英汉缩略语对照表162-166
  • 附录二、第八号改组方案166-169
  • 附录三、有关东西方交流的政策声明169-173
  • 后记173-174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群;;“特洛伊计划”——美国冷战心理宣传战略探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常贝贝;;冷战初期美国的海外图书馆项目与心理宣传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王绍光;中央情报局与文化冷战[J];读书;2002年05期

4 邓峰;;冷战初期美国对外宣传战略的缘起[J];北方论丛;2012年06期

5 杨友孙;;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波兰的运用[J];世界历史;2006年04期

6 汪婧;;“消磁”计划与美国对意大利的心理冷战战略[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05期

7 韩召颖;公众外交: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J];南开学报;2001年06期

8 张杨;;以宗教为冷战武器——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佛教国家的心理战[J];历史研究;2010年04期

9 夏亚峰;刘磊;;冷战国际史研究在中国——对过去20年研究的述评[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8年03期

10 胡惠林;;论文化冷战与大国文化战略博弈[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建立;冷战时期富布莱特项目与美国文化外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慧玲;美国文化价值观与文化霸权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彭凤玲;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西欧心理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行为研究(1953-196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60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6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