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经济增长点的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0:11

  本文关键词:基于新经济增长点的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的核心问题在于研究:东北地区在培育文化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这一发展战略上所存在的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经济和非经济的多重制约因素,以及为摆脱上述问题而应该采取的可行对策。根据这一研究设想,全文六章分别解决了研究背景、理论基础、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制约因素、国外经验借鉴和本地应对措施等六大问题。 导论认为,培育文化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是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突破资源瓶颈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是保存、传承、创新关东特色地域文化的可行之举,也是增强东北地区文化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必将对区域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方式、区域经济文化综合竞争力,乃至区域特色文化文明的保存和传承等产生长期、持续而显著的影响。 第2章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现代西方思想家的若干文化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为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南,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同时,应该明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殊语境和特殊指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当代西方思想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本理论、文化权利理论、思想市场理论等新观点,应深入研究上述文化理论的科学内涵,大胆吸收其理论精华,为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第3章从历史演进的视角梳理了东北地区文化产业从萌芽到繁荣的历史。东北文化产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现代印书馆和新式报纸,其后经过民国初期、伪满洲国时期、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等五大发展阶段,形成了表演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动漫游戏等四大优势产业部门,为培育文化产业成为区域新经济增长点奠定了产业基础。 第4章将产业经济学、文化地理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引入到对制约东北地区文化产业生长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分析中,认为制约东北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因素十分复杂,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文化因素;既有体制性问题,也有制度性缺陷;既有自然地理区位原因,也有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该章主要讨论了自然地理区位、人才队伍、资本、文化体制、投融资渠道等五大制约因素,创造性地论述了文化产业观念和文化产业环境两大因素。东北特殊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特殊的文化品格,这种包容开放、多元一体的关东文化品格属于典型的北方文化涵养出来的文化品格,它正面表现为诚恳直爽、热情泼辣、幽默风趣的文化性格;反面则表现为知足常乐、小富即安、过度粗放的缺陷,缺乏文化创新的动力。这种具有双重性的文化品格衍生出了一些错误的文化产业观念,例如“文化技术化”思维、“文化泛经济化”思维,文化管制思维等,东北地区在培育文化产业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上述认识误区。针对当前东北地区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保守氛围,在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和创意阶级理论创始人佛罗里达观点的启发下,本文分析了文化环境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作用,提出科学理想的文化产业环境应该具有“自由宽松、包容开放、竞争激励”的特征。受上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东北地区在培育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过程中面临如下五大问题。一是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产业法规不健全;二是文化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竞争力不强;三是文化产业产品链条不完整,价值链条低端化;四是文化产业还存在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和农村、骨干大型文化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之间的三大发展不平衡现象;五是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第5章探讨了文化产业强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培育文化产业的举措和启示。日韩两国政府在健全政府文化职能机构、拓展产业融资渠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等方面,美国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开放思想市场等方面的做法,都为东北地区振兴文化产业提供了有益启示。 第6章尝试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合理对策。东北地区要培育文化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首要之举在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力边界,确定双方各自的职责角色,坚持发挥政府的先导性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防止政府对文化市场的过度干预和不当干预,发挥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金融杠杆作用,引导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有序进入文化产业资金紧缺的环节,同时要提高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防控文化产业风险,,防止文化资源浪费。第三,东北文化产业要超越其他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关键还在于多出文化艺术精品,实现文化作品的商业化、产业化。第四,要逐步推进文化开放,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规模,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和结构,发挥对外出口特殊区域对文化开放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 文化产业 经济增长点 对策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表格目录13
  • 插图目录13-15
  • 第1章 导论15-37
  • 1.1 研究背景15-19
  • 1.2 研究价值19-22
  • 1.3 研究成果述评22-33
  • 1.3.1 研究现状22-32
  • 1.3.2 研究成果评价32-33
  •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33-35
  • 1.5 研究方法35
  • 1.6 本文创新点35-37
  • 第2章 文化产业基础理论概述37-70
  • 2.1 核心概念界定37-47
  • 2.1.1 文化产业37-44
  • 2.1.2 经济增长点44-47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生产和文化建设的理论47-60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思想47-50
  • 2.2.2 列宁文化革命思想50-54
  • 2.2.3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54-57
  • 2.2.4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57-60
  • 2.3 西方学者关于文化资本和文化软权力的理论60-67
  • 2.3.1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60-62
  • 2.3.2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学说62-65
  • 2.3.3 科斯的思想市场理论65-67
  • 2.4 几点评论67-70
  • 第3章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70-96
  • 3.1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演进70-84
  • 3.1.1 清末和民国前期(—1931 年):东北文化产业的萌芽70-74
  • 3.1.2 伪满洲国时期(1931—1945):虚假繁荣表象下的扭曲发展74-76
  • 3.1.3 解放战争与建国初期(1945—1955):由灰烬走向繁荣76-78
  • 3.1.4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56—1978):文化生产的全面非商业化78-81
  • 3.1.5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7):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重新起步81-84
  • 3.2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84-96
  • 3.2.1 表演艺术产业84-87
  • 3.2.2 广播影视产业87-90
  • 3.2.3 新闻出版产业90-93
  • 3.2.4 动漫游戏产业93-96
  • 第4章 东北地区培育文化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面临的问题与制约因素96-123
  • 4.1 面临的问题96-111
  • 4.1.1 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配套规制不完善96-99
  • 4.1.2 产业规模较小,整体竞争力不强99-104
  • 4.1.3 产品链不完整;价值链低端化104-106
  • 4.1.4 存在业态、区域、市场主体三大不平衡106-108
  • 4.1.5 发展动力不足:文化消费、文化贸易和区域增长极108-111
  • 4.2 制约因素111-123
  • 4.2.1 自然地理区位与历史文化资源111-114
  • 4.2.2 区域文化品格与产业发展误区114-117
  • 4.2.3 人力资源储备与人才成长环境117-119
  • 4.2.4 高新技术与创新能力119-123
  • 第5章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123-154
  • 5.1 日本123-132
  • 5.1.1 日本内容产业发展概况123-126
  • 5.1.2 日本内容产业崛起背后的密码126-132
  • 5.2 韩国132-141
  • 5.2.1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132-136
  • 5.2.2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的支撑措施136-141
  • 5.3 美国141-150
  • 5.3.1 美国版权产业发展概况142-146
  • 5.3.2 美国促进版权产业繁荣的举措146-150
  • 5.4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150-154
  • 5.4.1 突出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是文化产业振兴的根本前提150-151
  • 5.4.2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克服文化产业资金瓶颈的必由之路151-152
  • 5.4.3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提供文化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152
  • 5.4.4 推动国际文化贸易是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渠道152-154
  • 第6章 东北地区培育文化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对策选择154-169
  • 6.1 明确政府和市场权力边界,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54-159
  • 6.1.1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先导作用154-157
  • 6.1.2 要协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157-159
  • 6.2 创新投融资体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来源159-163
  • 6.2.1 完善投融资相关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159-160
  • 6.2.2 畅通投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主体结构160-162
  • 6.2.3 提高文化资产监管水平,防控文化产业投融资风险162-163
  • 6.3 注重创意特色融入,打造区域文化产业精品163-166
  • 6.3.1 为文化产品提供先进的“内容”来源163-164
  • 6.3.2 将东北特色文化资源转化成创意特色164
  • 6.3.3 打造区域文化产业品牌164-165
  • 6.3.4 培育特殊产业技能人才165-166
  • 6.4 推动文化开放,使区域文化走出去166-169
  • 6.4.1 提高东北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市场份额166
  • 6.4.2 加强集聚区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166-167
  • 6.4.3 创新东北文化产业对外合作模式167-169
  • 结束语169-171
  • 参考文献171-185
  • 作者简介185-187
  • 后记187-1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晓驷;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三大战略举措——在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高层新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李建军;;西方国家创意产业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4 黄志锋;;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5 李亚男;;东北振兴中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J];东北亚论坛;2008年05期

6 金元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骆莉;韩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与文化产业的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5年03期

8 史征;;集群网络建构与优化:中国影视拍摄基地突围之路——基于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启示[J];电视研究;2009年11期

9 张涵;;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知识产业、创意产业的联系和区别[J];东岳论丛;2008年06期

10 王媛;胡惠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的现状与反思[J];东岳论丛;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鑫;中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庆盈;中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欧培彬;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荣跃明;文化生产论纲[D];复旦大学;2009年

5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周国梁;美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金兑炫;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郭永航;政府治理创新视域下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D];武汉大学;2010年

9 霍步刚;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沈强;日韩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新经济增长点的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62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1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