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地区寺庙辩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21:22

  本文关键词:蒙古地区寺庙辩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内蒙古学界对蒙古地区寺院的教育系统,尤其对因明学和辩经哲学范畴的探究还不是很多。因而在其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本研究选择寺庙辩经学为课题,从佛教文化的研究视角,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寺院学经活动的发生、发展、演进的梳理和探究,清晰地勾勒出了佛教文化从印度、西藏、内地逐渐渗透到蒙古地区的历史脉络。同时对印藏蒙寺院组织结构以及学经内容、场所、辩经程序和获取学位的由来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加以深入分析,在纵横结合的基础上,归纳了它们内在的一脉相承的本质特征。 藏传佛教在后弘期以来,特别是宗喀巴大师创建的格鲁派逐渐壮大之后,其学说统领着蒙藏地区寺院佛事与佛教教育活动,寺院学经多数以五部大论为基础,在步骤序渐上具有先显后密、显密结合的特点。本文在对此情形进行分析阐释的基础上,对蒙古地区寺庙的主要学习内容五部大论,即《集量论》、《入中观论》、《先观庄严论》、《俱舍论》、《毗奈耶论》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分析研究,对蒙古地区寺庙辩经学部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学位制度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总结。通过严格的分析归纳,提出了蒙古地区寺庙辩经学的区域化发展特点,构建了蒙古地区寺庙辩经学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设定了寺庙辩经体系的组织结构、学位制度、教学内容、辩经形式和方法等。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蒙古地区的佛教寺庙教育与西藏地区的佛教寺庙教育没什么区别,都属于藏传佛教系。本文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及相关历史文献的细化性比较分析,阐述了蒙古地区寺庙辩经学和学位制度的特性。该论文围绕论题,从面到点、从外到内、从形式到内容逐步深入,在适当参考前人成果的同时,更多地运用田野调查的资料,以较为严谨、周密的逻辑分析,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论述。特别是对五部大论的个性化分析和蒙古地区寺院却伊扎仓的设置、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辩经过程的系统论述,填补了蒙古学宗教研究领域的辩经学研究空白,在蒙古地区宗教文化研究领域,有较高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推广价值。
【关键词】:蒙古地区 寺庙 辩经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7
【目录】:
  • 蒙文摘要5-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目录11-14
  • 正文14-160
  • 参考文献160-165
  • 附件165-169
  • 发表论文1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姚南强;略论藏传因明的哲学和逻辑[J];中国藏学;1997年02期

2 姚南强;;藏汉因明之比较[J];中国藏学;2008年01期

3 ;中国第三届因明学术研讨会在西宁召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祁顺来;因明在藏区的传播与发展[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吴寒;论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在蒙古的兴起[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6 王小英;藏传佛教传入蒙古的文化思想原因探讨[J];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姚南强;略论新世纪的因明创新[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4期

8 张忠义;试论因明的三支论式[J];哲学研究;1989年08期


  本文关键词:蒙古地区寺庙辩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5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8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