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2:13

  本文关键词: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派是传统阿拉伯语语法研究发展过程中,因研究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研究的学者和背景不同,出现分歧后各自为阵、据理力争的必然产物。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正是在各个语法学派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和完善,,成为流传至今,登堂入室的正统、规范的阿拉伯语语法学,也就是标准阿拉伯语语法学。 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派是研究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的主力军,各学派提出的理论框架、引证的详实语料构建了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内涵。研究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派不仅有助于阿拉伯语学习与研究者更深入地认知阿拉伯语语法规则制定的演变与发展、更多地知晓传统阿拉伯语语言的表达与结构,还有助于语言学习与研究者更全面地认知世界语言学发展史。同时,语法形成过程中多家争鸣的自圆其说、殊途同归还有助于教师更全面、更客观地编写阿拉伯语语法教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以史学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语言学研究的分析理论为指导,以巴士拉、库法、巴格达、安达卢西亚和埃及这五大代表语法学派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代表学者和主要观点为研究对象,回顾并总结了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各个派别的历史背景、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特点与贡献,分析对比了这些语法学派的异同之处,力求通过对详实的历史文献的择用和客观的描写、分析对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派的发展史进行全面性地梳理和探讨。 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 绪论部分辨析了语法、语法学和阿拉伯语语法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论述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至第三章系统梳理了巴士拉、库法、巴格达、安达卢西亚和埃及五大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派的历史背景、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各学派中代表语法学家的学术生涯,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和学术贡献。 第四章从语法学历史、语法学观点、语法学研究方法、语法学特征和语法学贡献等方面综合对比了这五大传统语法学派的异同之处,叙述了巴士拉和库法两大语法学派因观点分歧而产生的三次大论战,指出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在这种争鸣中得以确立与发展、进步与完善,造就了许多知名的语法学家,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语法学著作。 结语指出,巴士拉、库法、巴格达、安达卢西亚和埃及学派是研究传统阿拉伯语语法的主力军。其中,巴士拉学派可谓是首创者和奠基人;库法学派在巴士拉学派的研究基础上另辟新径,成为与之并肩而立的第二大语法学派;巴格达学派是巴士拉学派和库法学派的综合者;安达卢西亚学派促使了传统语法学在遥远的伊利亚特半岛生根发芽、异地生辉;埃及学派是巴士拉、库法、巴格达和安达卢西亚学派研究成果的汇总者和评注者,该派学者可谓最多、著作可谓最多。 结语部分还指出,因为阿拉伯历史上几乎所有的语法学家都是教法学家出身,传统阿拉伯语语法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传统逻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阿拉伯语语法也因此有着许多繁复的制约与支配关系,被世界公认为最难的语法之一。 最后,结语部分提到,传统阿拉伯语的历史演变过程只是阿拉伯语语法学发展的一个最长、最重要历史阶段。如今,它受西方现代语言学思想的影响,又有了新的发展,但至今未形成独立的有关语法学派,希望自己以后能在前辈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做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的特点是:系统梳理了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派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提出了某些阿拉伯语语法术语的中译文,丰富了我国对传统阿拉伯语语法的研究;为我国学者研究传统阿拉伯语语法提供了更为全面而丰富的语料素材和分析视角;对我国阿拉伯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教材选编、课程设置等事宜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传统阿拉伯语 语法学派 巴士拉学派 库法学派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7
【目录】:
  • 感谢辞4-6
  • 摘要6-10
  • 绪论10-23
  • 第一章 巴士拉语法学派23-87
  • 第一节 历史背景和语法观点23-34
  • 一、 历史背景23-26
  • 二、 语法观点26-34
  • 第二节 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34-84
  • 一、 早期语法学家34-43
  • 二、 哈利勒43-58
  • 三、 西伯威58-71
  • 四、 后期语法学家71-84
  • 第三节 小结84-87
  • 第二章 库法语法学派87-126
  • 第一节 历史背景和语法观点87-94
  • 一、 历史背景87-88
  • 二、 语法观点88-94
  • 第二节 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94-122
  • 一、 卡萨伊94-106
  • 二、 法拉伊106-116
  • 三、 赛阿莱布116-120
  • 四、 后期语法学家120-122
  • 第三节 小结122-126
  • 第三章 其它语法学派126-180
  • 第一节 巴格达语法学派126-143
  • 一、 历史背景和语法观点126-128
  • 二、 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128-143
  • 三、 小结143
  • 第二节 安达卢西亚语法学派143-159
  • 一、 历史背景和语法观点144-146
  • 二、 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146-158
  • 三、 小结158-159
  • 第三节 埃及语法学派159-180
  • 一、 历史背景和语法观点159-161
  • 二、 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161-178
  • 三、 小结178-180
  • 第四章 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派的对比分析180-223
  • 第一节 巴士拉语法学派和库法语法学派的对比分析180-215
  • 一、 两大语法学派的相同之处180-181
  • 二、 两大语法学派的不同之处181-211
  • 三、 三次著名的论战211-215
  • 第二节 巴格达、安达卢西亚和埃及三大语法学派的对比分析215-223
  • 一、 三大语法学派的相同之处215-218
  • 二、 三大语法学派的不同之处218-223
  • 结语223-227
  • 参考文献227-232
  • 阿文摘要232-2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少华;;阿拉伯语语法推理思维的文化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6期

2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岑运强;把握语言学发展史的总脉络——试论“五段两线三解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张绍杰;语言研究与语言研究方法[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3期

5 张浩;当代西方语言教学理论流派的嬗变综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刘麟瑞;;阿拉伯语语法的产生和语法学派的出现[J];阿拉伯世界;1981年03期

7 陈中耀;阿拉伯语两大语法学派争论问题选[J];阿拉伯世界;1982年02期

8 陈中耀;阿拉伯语第一部词典《埃因书》评介[J];辞书研究;1986年06期

9 李振中;阿拉伯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地位[J];回族研究;2001年01期

10 严辰松;语言理据探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忠杰;《古兰经》注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楠;摩洛哥历史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8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