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比较优势及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战略

发布时间:2017-04-07 06:56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比较优势及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战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的基本观点与研究价值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基于中高级文化劳动力要素的核心比较优势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开掘和利用这一优势是其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战略。在比较优势学说“合理内核”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劳动要素的层析细分找到最核心的优质劳动要素——中高级文化人才,探讨中国文化产业核心比较优势的形成机理、实现机制和作用模式。 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这一核心比较优势,是中国文化产业构建理论基础和制定国际竞争战略的需要,将决定中国作为文化大国崛起的前途和命运。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文化产业的核心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和实际应用问题。 一、从比较优势理论中创新出核心比较优势论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具有“合理内核”,但李嘉图在劳动要素同质化的假定条件下推导的比较优势是粗放型的。若对劳动要素结构进行细分,可以发现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具有不同的素质。区分低级劳动与高级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造就了两种不同来源、不同特性的比较优势。中国真正的比较优势并不是基于大量廉价的普通劳动力(尽管这也是一种极其深厚的比较优势),而是基于中高级形态的劳动力,后者不仅绝对量大,而且价廉质优。有别于植根普通劳动要素之上的第一种比较优势,可以将基于中高级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称为“第二种比较优势”,即“核心比较优势”。随着优势权重的消长和主次地位的转化,中高级劳动要素由隐性变量上升为显性变量,新的比较优势跃居主导地位,成为核心比较优势。区分两种不同的比较优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促使人们自觉主动地去辨识、发现、挖掘和培育核心比较优势,并促使老优势向新优势转化和升级。 文化劳动者以脑力劳动或智力劳动为主,文化要素通过这种特殊的创造性的劳动形式,密集地凝结到有形或无形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中,对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形成(包括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文化劳动要素的特性、文化劳动的特殊形态以及文化劳动的价值创造过程与结果,有助于人们明w谖幕投

本文编号:289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9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3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