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隐喻与音乐作品诠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3:00

  本文关键词:文本、隐喻与音乐作品诠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以文本为中心的音乐诠释路向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论文的重点是以文本为中心对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这一诠释路向的理论资源来自法国哲学家保罗·利柯的文本诠释学。与过去以作曲家原意或接受者主观理解为中心的诠释路向相比,文本本身也是音乐作品诠释的一个重要向度。音乐作品一经乐谱和音响固定就成了文本,文本主要是作为意义而存在的,因此脱离了当时的具体语境,与作曲家、创作时的外部环境、具体指称和原初接受者之间就产生了间距,从而具有某种自主性。以作曲家原意或接受者主观理解为中心的诠释尽管也涉及到音乐作品的文本问题,但主要把文本作为作曲家原意或接受者主观理解的证据和材料,并没有真正按照文本本身所指示的方向进行诠释。因此以文本自身为中心对音乐作品进行诠释无疑是值得尝试的,同时也为音乐作品诠释研究带来新的可能。具体来说,以文本为中心的诠释就是首先把自己交给文本,遵照文本所指示的方向进行读解,并通过对文本的占有而充实和修改自我。文本是一个既定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增加诠释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利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本文正是遵照音乐作品文本所指示的方向并借助审美和隐喻思维尝试对音乐作品进行诠释。 音乐作品诠释无疑就是去发现音乐作品蕴含的意义,因此意义是音乐作品诠释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本文不是去证明音乐作品有没有意义,而是以音乐作品有意义为前提。本文指出音乐作品的意义总体包括含义和指涉意义两个部分,其中文本的含义又可以分为现象学、语言哲学和语义学三个层面,它们相互关联、彼此依托,隐喻思维则贯穿整个诠释的过程,它是意义得以显现的关键方式。诠释首先在音乐文本的含义层面进行,通过审美、隐喻等方式发掘音乐文本中确实存在的结构性意义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隐喻思维和解语境之后的再语境进一步洞察具有存在论层次的指涉意义,从而使音乐作品与世界发生关联。 本文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范畴、目的、意义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与本文相关的文本、审美和隐喻三个重要理论问题,为本文的音乐作品诠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以舒伯特的器乐作品《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为对象进行诠释性研究,并论及器乐作品的诠释契机和策略问题;第三部分则对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进行诠释性研究,并论及声乐作品诠释的契机和策略问题;最后一章谈到了诠释的同一性问题,包括作品意义的同一性、不同诠释之间的同一性、诠释的主观性及其限度等。
【关键词】:文本 隐喻 审美 诠释 意义 同一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25
  • 一、学科范畴、研究意义和目的8-12
  • 二、研究现状概要与审思12-21
  • 三、研究对象、路径与写作策略21-25
  • 第一章 诠释的理论根据25-43
  • 第一节 文本与诠释25-32
  • 第二节 审美与诠释32-36
  • 第三节 隐喻与诠释36-41
  • 结语41-43
  • 第二章 器乐作品诠释43-69
  • 第一节 器乐作品诠释契机43-48
  • 第二节 器乐作品诠释策略48-50
  • 第三节 器乐作品诠释实践50-67
  • 结语67-69
  • 第三章 声乐作品诠释69-129
  • 第一节 声乐作品诠释契机69-73
  • 第二节 声乐作品诠释策略73-76
  • 第三节 声乐作品诠释实践76-127
  • 结语127-129
  • 第四章 诠释的同一性问题129-141
  • 第一节 传统诠释的同一性129-133
  • 第二节 现代诠释的差异性133-136
  • 第三节 诠释的统一性设想136-139
  • 结语139-141
  • 结论141-143
  • 参考文献143-150
  • 一、中文参考文献143-147
  • 二、英文参考文献147-150
  • 附录:《冬之旅》中英文歌词150-179
  • 后记179-1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大海;西方语言哲学意义理论述评[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杨燕迪;音乐理解的途径:论“立意”及其实现(上)——为庆贺钱仁康教授九十华诞而作[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姚亚平;;什么是音乐学分析:一种研究方法的探求[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宋瑾;;言说音乐的三种术语及隐喻——为导师于润洋教授80寿辰而作[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索菲娅·丽萨 ,于润洋;论音乐理解(上)[J];音乐研究;1988年02期

6 于润洋;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下)[J];音乐研究;1993年02期

7 姚亚平;;于润洋音乐学分析思想探究[J];音乐研究;2008年01期

8 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9 王礼平;;表象的毁灭——德勒兹对同一性哲学传统的批判性诠释[J];求是学刊;2009年04期

10 高为杰;纯音乐与标题音乐的欣赏——兼谈音乐的多义性体验[J];人民音乐;1986年10期


  本文关键词:文本、隐喻与音乐作品诠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3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4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