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词话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4:00

  本文关键词:明清词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以明清词话文献的整理考辨为基础,将明清词话编撰与明清词学观念、明清社会文化、审美风尚、文学潮流等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重点论述其发展历程、编撰特点以及所蕴含的词学理论等问题,梳理出明清词话发展的内在脉络,揭示其在中国词话史上的独特价值。论文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等。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首先是对明清时期出现的词话著述进行编年考述,梳理了对每一时期出现的词话概况,对一些稀见词话如明人绿窗居主人《古今词话》、彭凤高《卷楼词话》、佚名《香海词话》的作者、内容、版本情况进行了考述、说明。其次,对明清词话的编撰历程进行梳理。从整体的演进历程对明清词话的编撰动机、编撰方式、编撰类型等方面进行考述,并在词基础上总结了明清词话编撰的特点。明清词话编撰主体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影响着词话的编撰方式和编撰类型。同时也为后世词话的编撰积累了经验。下编为明清词话中出现的词的相关理论的探讨,主要是对明清词话中所涉及的词学观进行梳理。包括对明清词话中词体源流、词的体性、词的主体、词的创作、词的批评等观念进行考述。明清词话对词的源流多有发明,归结起来大致有源于六朝、源于隋、源于诗三百、源于唐代律绝等观点;对明清词话中词的体性考察则是从婉约、豪放与正变之说、尚艳丽与主平淡之争、雅正与浅俗之辨、清空与质实之论等四方面进行展开研究。明清词话对词法多所探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词体创作的理论。它既表现在对协音守律的讲求,更具体地反映在文学意义上的章法技巧、遣词造句等艺术形式当中。明清词话对词体创作的精研,总结、强调了词体有别于诗与曲的形式特征,使得后人填词有法可依,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明清词话研究不仅对词话学研究具有补白意义、深化意义。对词学理论史研究的深入及其他话体批评文献的深入研究也具有启迪作用。同时,明清词话史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推动明清词学文献的整理与考辨。
【关键词】:词话史 明清 词学观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选题理由8-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内容12-14
  • 上编14-87
  • 第一章 明清词话史的建构15-26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说15-19
  • 第二节 明清词话史的建构方式19-26
  • 第二章 明清词话编年考述26-49
  • 第一节 明词话编年考述26-31
  • 第二节 清前期词话编年考述(顺治至雍正)31-36
  • 第三节 清中期词话编年考述(乾隆至嘉庆)36-40
  • 第四节 晚清词话编年考述(道光至辛亥革命)40-49
  • 第三章 明清词话编撰的动机及类型、特点49-59
  • 第一节 明清词话的编撰动机49-52
  • 第二节 明清词话的编撰类型52-55
  • 第三节 明清词话的编撰特点55-59
  • 第四章 明清词话的编撰历程(上)59-75
  • 第一节 前代词话编撰的回顾59-69
  • 第二节 明代词话编撰的历程69-75
  • 第五章 明清词话的编撰历程(下)75-87
  • 第一节 清前期词话的编撰75-79
  • 第二节 清中期词话的编撰79-82
  • 第三节 晚清时期词话的编撰82-87
  • 下编87-148
  • 第六章 明清词话中的本体论88-106
  • 第一节 词体的源流论88-94
  • 第二节 词的体性论94-101
  • 第三节 词体声律论101-106
  • 第七章 明清词话中的创作论106-130
  • 第一节 创作主体论106-115
  • 第二节 词体创作营构规律论115-123
  • 第三节 词体创作技巧论123-130
  • 第八章 明清词话的文化观照130-148
  • 第一节 明清词话的文体特征130-133
  • 第二节 明清词话的词文化考察133-140
  • 第三节 明清词话与学术思潮140-148
  • 结论 “明清词话史”价值意义148-153
  • 附录:明人《古今词话》考索153-171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71-182
  •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182-183
  • 致谢1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柏岭;江顺诒词学理论评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世前;李朝运;郝江波;;词话对词集未收词的保存作用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邱美琼;胡建次;;论词绝句在清代的运用与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4 胡建次;;清代词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谢永芳;;陈澧的词学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周绚隆;论清词中兴的原因[J];东岳论丛;1997年06期

7 朱惠国;论宋翔凤词学思想及其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肖翠云;;古代诗话词话与语言学批评[J];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严迪昌;;海宁查家词话——兼说“浙派”中期词研究[J];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04期

10 张葆全;古代诗话词话学术价值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石;[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锋;以词话为中心的宋元词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岳淑珍;明代词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李世前;清代词话与词的传播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袁美丽;清代金陵词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少坤;清代词律批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玉兰;谭献及其复堂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李纬;邓廷桢诗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王延鹏;徐绍h杓捌浯恃а芯縖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明清词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7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3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