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说唱词话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02:11

  本文关键词:元代说唱词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老的村庄、封闭的生活、虔诚的仪式、古朴的音乐、狂热的参与、发泄的呼喊,至今依然鲜活的“安徽贵池傩戏”,与深藏在元代史料中的“搬唱词话”有机联系,遥相呼应。“词话”一词,首见于元,元代史料出现了关于“演唱词话”“自搬词传”“般说词话”“搬唱词话”等诸多记载。本论文在研读相关史料文献并对“安徽贵池傩戏”进行了实地考察的前提下,以1967年在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为参照,对元代的“词话”文本及表演方式展开研究,故定题目为“元代说唱词话研究”。“元代说唱词话研究”在学界并非热点。解放前叶德均、孙楷第等学者主要在“元代说唱词话”的称谓、体制、元杂剧中的“词话”辑佚、“元代说唱词话”与宋金杂剧、肉傀儡、大影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开风气之先,有筚路蓝缕之功。但由于当时实证资料缺乏(学者们大都未能见到或利用到1967年出土的“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以致他们的许多观点都是在假设的前提下提出,许多问题也因此未能解决。安徽贵池傩戏,以祭祖敬神为目的,以“先生”在后台或台侧说唱、戴面具的演员在台上进行“哑剧式”表演为搬演特征,被称为是中国的“戏曲活化石”。综观数十年来学界对安徽贵池傩戏的研究,主要趋向于“舞蹈文化人类学”、“音乐人类学”、“傩文化本身”、“贵池傩戏仪式与表演”等方面,但对于以下问题——贵池傩戏剧本与“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文本为何高度相似?傩戏剧本中为何出现大量的宋元俗字、宋元名物制度并体现出元代“回回”“达达”等异族生活习俗?傩戏文本与表演中为何能折射出早期南戏的形态?学者们偶有涉及,但从未有过专门研究,至今尚无确切答案,本论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考证,从而厘清“元代说唱词话”的形成时间、生成背景、表演形式以及文本特征。对“元代说唱词话”展开研究,其价值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戏曲曲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探寻到已消失数百年的“元代说唱词话”;第二,更为清晰地展示中国戏曲是如何从以“齐言体唱词”为底本过渡到以“曲牌体唱词”为底本,由此进一步探讨说唱文学与民间戏剧的相互渗透关系,从而为南戏研究提供参考;第三,将古代文学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与活态的田野调查方式相结合,在说唱文学领域探求一种新型研究方法。第四,为孙楷第的假设观点“宋元以来戏文杂剧之出于傀儡戏影戏”提供具体实例,也为美国社会学家保罗·康纳顿的“社会如何记忆”理论展示一个完整的范本。本论文分十章:第一章,引论,阐释了“元代说唱词话”的基本概念、选题缘起、前期研究成果综述以及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在总结前辈学者叶德均、孙楷第关于“元代说唱词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探讨,结论有破有立。第三章,以《包公出身除妖传》为例展开对“元代说唱词话”的微观研究,并分析“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与“元代说唱词话”二者之间的互证与衔接。第四章,从文本特征、表演形式、演出时间地点等角度出发,论述元代史料中“元代说唱词话”的典型特征。第五章,安徽贵池傩戏的元代社会记忆之一——“纪念仪式”,笔者于2015年春节期间亲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地区实地观摩傩戏表演,经过扎实的田野调查,获得大量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笔者开始深入探讨贵池傩戏以“祭祖”为目的的一系列“纪念仪式”,解析其“延续赵家香火”这一深层目的。第六章,安徽贵池傩戏的元代社会记忆之二——“体化实践”,以傩舞表演为依托,以贵池表演傩戏的各家族的家谱文献为基础,以现场观摩傩事的记录与采访为参照,多方面解读贵池傩戏所呈现出的元代特殊色彩。第七章至第九章,则是针对安徽贵池傩戏的元代社会记忆之三——“刻写实践”展开详细探讨,分别以《章文选》、《薛仁贵征东》、《花关索》三部傩戏剧本为例,着力挖掘贵池傩戏剧本“刻写实践”之来历、体制特征及其与“元代说唱词话”的关系。第十章为结语。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结构重点贯穿美国社会学家保罗·康纳顿的“社会如何记忆”理论:“如果说有社会记忆这回事情的话,那么,我们有可能在纪念仪式中找到它。纪念仪式(当且权当)在具有操演作用的时候,才能证明他有纪念性。”笔者认为,“社会如何记忆”理论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代史料中相关“词话”的记载,也可以解释“安徽贵池傩戏”在文本与表演上如何成为了“元代说唱词话”的回溯与印证。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另一个学术新意。
【关键词】:元代说唱词话 安徽贵池傩戏 社会记忆理论 俗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
【目录】:
  • 中文摘要11-13
  • ABSTRACT13-17
  • 第一章 引论17-35
  • 1.1 “元代说唱词话”的基本概念17-20
  • 1.2 “元代说唱词话”的选题缘起与研究方法20-26
  • 1.3 “元代说唱词话”相关研究成果综述26-31
  • 1.4 “元代说唱词话”研究的价值与意义31-35
  • 第二章 对前代学者关于“元代说唱词话”论述的再探讨35-55
  • 2.1 对叶德均“元代说唱词话”概念的辨析35-39
  • 2.2 对孙楷第“词话”考释与“宋元以来戏文杂剧来源”研究的再认识39-55
  • 2.2.1 “词话”考释的定位作用41-46
  • 2.2.2 “宋元以来戏文杂剧来源”研究及其与“元代说唱词话”的关系46-55
  • 第三章 “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与“元代说唱词话”的互证与衔接55-67
  • 3.1 “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引出的“词话”新论55-60
  • 3.2 “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与“安徽贵池傩戏”文本的互证与衔接60-67
  • 3.2.1 《包公出身除妖传》属于“元代说唱词话”60-65
  • 3.2.2 “安徽贵池傩戏”与“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的关系65-67
  • 第四章 元代史料中“元代说唱词话”的典型特征67-86
  • 4.1 元代史料中的“词话”“词传”与“面戏”67-68
  • 4.2 “元代说唱词话”的演出时间与目的68-78
  • 4.2.1 “元代说唱词话”表演与古代傩事活动的关系68-70
  • 4.2.2 “元代说唱词话”表演与宋元“冬至”节令有关70-74
  • 4.2.3 元代官方对民间“词话”表演活动的制裁74-78
  • 4.3 “元代说唱词话”的演出文本——“词话体”78-79
  • 4.4 “元代说唱词话”的表演形式79-82
  • 4.4.1 安徽贵池傩戏的表演形式79-81
  • 4.4.2 “元代说唱词话”的演员、观众与场所81-82
  • 4.5 “元代说唱词话”在明代的变化82-86
  • 第五章 安徽贵池傩戏的元代社会记忆之一——“纪念仪式”86-103
  • 5.1 “纪念仪式”组织者——“社”及“家族傩神会”87-88
  • 5.2 “纪念仪式”重要道具——“面具”88-90
  • 5.3 “纪念仪式”的深层目的——延续“赵家香火”90-95
  • 5.4 “纪念仪式”的全部程序95-103
  • 第六章 安徽贵池傩戏的元代社会记忆之二——“体化实践”103-123
  • 6.1 傩舞“舞回回”中的“元代社会记忆”104-113
  • 6.1.1 贵池傩戏与贵池各家族的“宋元迁徙史”关系密切107-111
  • 6.1.2 贵池“傩舞表演”中呈现“回回”色彩的原因111-113
  • 6.2 傩舞“打赤鸟”中的“元代社会记忆”113-117
  • 6.3 傩戏正戏“操演”中的“元代社会记忆”117-123
  • 第七章 安徽贵池傩戏的元代社会记忆之三——“刻写实践—123-153
  • 7.1 《章文选》语词中的“元代社会记忆”123-140
  • 7.2 《章文选》剧本体制——向早期南戏过渡的“元代说唱词话”140-150
  • 7.3 《章文选》故事是元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之来源150-153
  • 第八章 安徽贵池傩戏的元代社会记忆之三——“刻写实践”二153-166
  • 8.1 《薛仁贵征东》、《新刊全相唐薛仁贵征辽故事》与《薛仁贵征辽事略》情节比较153-156
  • 8.2 《薛仁贵征东》的唱词特点——整体为“七字句”156-159
  • 8.3 《薛仁贵征东》的剧本体制——向早期南戏过渡的“元代说唱词话”159-162
  • 8.4 《薛仁贵征东》“舞达子”中的“的元代社会记忆”162-166
  • 第九章 安徽贵池傩戏的元代社会记忆之三——“刻写实践”三166-179
  • 9.1 《花关索》正戏前“傩舞吉祥词”中的“元代社会记忆”166-168
  • 9.2 《花关索》的底本来源168-174
  • 9.3 《花关索》的剧本体制——向早期南戏过渡的“元代说唱词话”174-179
  • 第十章 结论179-182
  • 附录一:《章文恱》(安徽贵池栙溪栙龙汪德祥、汪延毒藏本)182-197
  • 附录二:《新刊全相包待制出身傅》(明成化说唱词话业刊)197-205
  • 参考文献205-211
  • 攻读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11-212
  • 致谢212-213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213-214
  • 承诺书214-215

  本文关键词:元代说唱词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1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7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