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哲学体系建构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6 08:38
  金岳霖的哲学既有中国传统思想之意蕴,又有近代西方哲学之框架;既有立足于情感的部分,又有立足于理智的部分。金岳霖在逻辑、实证、唯物论等方面各有建树。通过对金岳霖哲学体系建构历程的研究,可以更清晰、更系统地认识金岳霖的哲学思想。金岳霖哲学建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有三大成果,分别为逻辑哲学建构、实证哲学建构、批判哲学建构。金岳霖的逻辑哲学建构包括逻辑学和逻辑形上学两个方面。1922年至1939年期间,金岳霖建构了其逻辑哲学体系。1936年,《逻辑》一书正式出版,在逻辑学方面,金岳霖以传统的演绎逻辑为主,兼顾罗素的数理逻辑系统。1937年,金岳霖撰《论道》一书,在逻辑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提出了颇具形上意蕴的道哲学。道是式是能,“式”是逻辑的源泉,逻辑是必然的理。金岳霖主张逻辑是“一”,而“道生一”。“道”作为逻辑的本原义成为金岳霖逻辑哲学体系建构中的核心范畴。金岳霖在《论道》中采用的具体论证方法依然是演绎逻辑的方法。《逻辑》中的逻辑学以及《论道》中的逻辑形上学成为金岳霖逻辑哲学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金岳霖在1939至1949年期间致力于其实证哲学体系的建构。实证一词是从广义来...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原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金岳霖的逻辑哲学建构
    第一节 逻辑哲学的界说
        一、逻辑哲学一词的定义
        二、金岳霖的逻辑哲学
        三、金岳霖“同一”的逻辑
    第二节 逻辑哲学建构的起点:逻辑
        一、演绎逻辑的推论方法
        二、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三、金岳霖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
        四、金岳霖对罗素数理逻辑思想的运用
    第三节 逻辑哲学建构的核心:道
        一、道,式—能的基本建构图景
        二、从本然世界到实然世界的实现
        三、时空观的建构
        四、自然与人合一的哲学诉求
    第四节 金岳霖的《论道》与冯友兰的《新理学》
        一、金岳霖《论道》对冯友兰《新理学》的影响
        二、冯友兰《新理学》对金岳霖《论道》的影响
        三、逻辑化的“道”与逻辑化的“理”
    第五节 金岳霖的逻辑哲学体系对其后学的影响
        一、沈有鼎与中国古代逻辑
        二、冯契的智慧说与辩证逻辑
        三、王浩的数理逻辑
        四、周礼全的语言逻辑和模态逻辑
第二章 金岳霖的实证哲学建构
    第一节 实证哲学的界说
        一、实证的含义及演变
        二、金岳霖实证哲学建构的界说
    第二节 实证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严复的实证之学
        二、胡适的实用主义
        三、冯友兰的实证思想
        四、金岳霖的实证体系
    第三节 金岳霖实证哲学建构的主要内容:《知识论》
        一、《知识论》成书历程
        二、知识与实证
        三、实证的基础:知识的经验性
        四、知识的逻辑性:证明与证实
    第四节 金岳霖实证哲学对休谟问题的解答
        一、实证哲学认识论:归纳的知识
        二、实证哲学的先验性否定:知识与因果
    第五节 金岳霖的《知识论》与张东荪的《认识论》
        一、知识论与认识论
        二、金岳霖与张东荪关于实证在知识领域的分际
第三章 金岳霖的批判哲学建构
    第一节 金岳霖批判哲学界说
        一、金岳霖批判哲学的定义和内容
        二、金岳霖批判哲学的对象和方式
        三、金岳霖批判哲学的成因、价值和特征
        四、批判哲学与斗争哲学
    第二节 坚持唯物论批判罗素主义
        一、金岳霖的思想改造
        二、对《逻辑》《论道》中罗素主义的批判
        三、批判罗素的原子主义哲学
        四、对罗素的感觉材料论和中立一元论的批判
    第三节 坚持辩证法批判罗素主义
        一、辩证法在《逻辑》和《论道》上的运用
        二、辩证法与罗素哲学的冲突
    第四节 金岳霖批判哲学的开放性评述
        一、金岳霖批判哲学的正面评述
        二、金岳霖批判哲学的负面评述
第四章 金岳霖哲学建构的总体论析
    第一节 金岳霖哲学建构历程的特征
        一、中国传统哲学与个人原创哲学相融会
        二、金岳霖哲学建构以罗素哲学为镜像
    第二节 金岳霖三个阶段哲学建构的相互关系
        一、逻辑哲学建构与实证哲学建构的关系
        二、实证哲学建构与批判哲学建构的关系
        三、批判哲学建构与逻辑哲学建构的关系
    第三节 金岳霖哲学建构的两次转变
        一、从逻辑哲学建构到实证哲学建构的转变
        二、从实证哲学建构到批判哲学建构的转变
    第四节 金岳霖哲学的定位问题
        一、定位分殊之一:现代新道家(新玄学)还是现代新儒家
        二、定位分殊之二:逻辑哲学还是实证哲学(新实在论)
第五章 金岳霖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
    第一节 哲学与时代
        一、金岳霖哲学与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迁
        二、金岳霖哲学与20世纪中国的哲学思潮
    第二节 理论与贡献
        一、金岳霖哲学体系的理论得失
        二、金岳霖哲学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贡献
    第三节 反思与超越
        一、金岳霖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反思
        二、金岳霖哲学与超越精神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逻辑学的形而上学渊源[J]. 张东辉,王子权.  哲学研究. 2017(02)
[2]金岳霖论题——一个逻辑的形而上学问题[J]. 刘新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3]论金岳霖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J]. 许苏民.  江海学刊. 2015(05)
[4]论温公颐关于形式逻辑真实性与正确性的讨论[J]. 文艳,张晓芒.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01)
[5]冯友兰对“仇必和而解”的现代诠释[J]. 许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6]金岳霖的知识论概念及其当代比较[J]. 崔治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7]论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J]. 冯彦波.  求索. 2007(04)
[8]“金岳霖问题”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的探求[J]. 陈卫平.  学术月刊. 2005(11)
[9]对金岳霖《论道》之中国哲学属性的疑窦[J]. 方松华.  学术月刊. 2004(02)
[10]金岳霖的为学[J]. 刘培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5)

博士论文
[1]正觉的历程[D]. 苗磊.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 周璇.黑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金岳霖天人关系论研究[D]. 董方洁.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哲学研究[D]. 郑毅.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罗素中立一元论研究[D]. 刘志明.苏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45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45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