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进士群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1 20:28
  金朝士人通过词赋、经义、策论最高级别考试或特恩赐第获得进士身份,形成进士群体,参与国家政治运作,对金朝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金朝民族融合背景下,辩正和完善进士相关信息,进一步探讨进士群体在金朝政治、教育、社会中的具体作用,对全方位、多层次了解金朝社会全貌有重要意义。论文由绪论、正文六章、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对本文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进行概述,界定本文研究对象为正式参加科举考试的经义、词赋、策试三科进士和特赐进士,诸科及第、经童、武举不在研究范围之内。第一章,讨论金朝进士群体形成的制度基础。首先,从社会学群体概念入手,阐述金朝进士群体的构成要素,包括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一致的身份特征与认同感、共同利益和价值伦理取向。其次,考查金朝进士诸科相关制度建设、运行机制与科考内容,理解金朝进士群体形成的制度基础。第二章,对金朝进士取士科次、人数、相关概念进行辨析、考释。在前贤研究基础上,从金朝进士内涵出发,对各类进士称谓进行辨析,厘清各种“进士”称谓,着重探讨各种不同进士代表的特定身份。厘清辞科进士、前进士、里人进士、乡进士等称谓内涵,对辨析金朝史料中进士身份有所助益。金朝共开科37...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五、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金朝进士群体形成的制度基础
    第一节 历史研究视域中的金朝进士群体
        一、历史学视域中的“群体”
        二、金朝进士群体构成要素
    第二节 金朝进士科制度沿革与发展
        一、金朝词赋进士科设置、沿革及考试内容
        二、金朝经义进士科设置、沿革及考试内容
        三、金朝女真进士科设置、沿革及考试内容
第二章 金朝进士称谓、科次、人数考释
    第一节 金朝各类“进士”称谓考释
        一、词赋、经义、策论、策试、辞科进士考释
        二、特恩赐第进士考释
        三、前进士考释
        四、金朝“乡贡进士”“里人进士”“乡进士”
    第二节 金朝进士科次及人数考释
        一、金朝进士科开科数目
        二、金朝进士录取人数
第三章 金朝进士辨正与增补
    第一节 金朝存疑进士辨正
        一、进士姓名辨正
        二、进士登第科次辨正
        三、进士籍贯辨正
        四、进士经历辨正
        五、进士重出辨正
        六、非金进士而误收录者辨正
    第二节 金朝进士增补
第四章 金朝进士群体的政治参与
    第一节 金朝统治者对进士群体的定位与需求
        一、金前期统治者对进士的定位与需求
        二、金中期统治者对进士的定位与需求
        三、金后期统治者对进士的定位与需求
    第二节 进士群体参与中央官僚机构政治运作
        一、进士群体任职中央官僚机构
        二、汉进士任职中央官僚机构
        三、女真进士任职中央官僚机构
    第三节 进士群体参与金朝地方治理
        一、“教民”为本,化民成俗
        二、“养民”劝农,以民为本
        三、“治民”以律,维护稳定
第五章 金朝进士群体的文化参与
    第一节 进士群体参与皇族教育承载儒家文化
        一、通过教育推动皇帝接受儒家治国思想
        二、通过教育向储君和诸王传递儒家文化
    第二节 进士群体参与官学教育宣扬儒家文化
        一、担任学官助益官学教育
        二、主政地方促进教育发展
    第三节 进士群体参与私学教育传承儒家文化
        一、家庭教育传递精英文化
        二、私人授学保存儒家文化
        三、书院教育彰显文化传承
    第四节 进士群体的文学成就
        一、进士群体的散文成就
        二、进士群体的诗歌成就
第六章 金朝进士群体间的关系网络构造
    第一节 金朝进士群体间的关系网络
        一、进士群体间的学缘
        二、进士群体间的联姻
        三、进士出身官员的互荐
        四、进士群体关系网络的个案观察:以刘从益交游圈为中心
    第二节 金朝进士群体间关系网络构造方式
        一、宴饮
        二、互赠诗文
        三、辩论、题画、求书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伪齐《傅肇墓志铭》考释[J]. 王新英.  邢台学院学报. 2019(04)
[2]明中后期儒学教官生存状况探微[J]. 孙岩.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04)
[3]金代《故征事郎长葛县簿郭公墓志铭》考释[J]. 裴兴荣,王玉贞.  史志学刊. 2019(02)
[4]从女真状元夹谷中孚看金代策论选举制度及其文化意义[J]. 薛瑞兆.  民族文学研究. 2019(02)
[5]金人《登科记》勾沉[J]. 薛瑞兆.  学术交流. 2018(10)
[6]金代辽海地区士人与地域文化的发展[J]. 王万志.  宋史研究论丛. 2018(01)
[7]“私学”的词义与私学研究的论域[J]. 张鸿.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8]金朝中央政务研究——以尚书省左右司为中心[J]. 田晓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9]金朝进士群体在女真皇族教育中的儒家文化功能[J]. 姚雯雯.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2)
[10]元代石刻中的金代登科信息[J]. 薛瑞兆.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博士论文
[1]金代枢密院研究[D]. 张喜丰.吉林大学 2019
[2]王寂文学研究[D]. 张怀宇.黑龙江大学 2015
[3]金代户部研究[D]. 郭威.吉林大学 2015
[4]金章宗明昌进士研究[D]. 侯震.吉林大学 2015
[5]金代翰林学士院制度研究[D]. 闫兴潘.武汉大学 2014
[6]金朝宰相制度研究[D]. 孙孝伟.吉林大学 2012
[7]赵秉文研究[D]. 王昕.黑龙江大学 2011
[8]金代吏员研究[D]. 王雷.吉林大学 2010
[9]宋朝经筵制度研究[D]. 邹贺.陕西师范大学 2010
[10]金代区域文化研究[D]. 王万志.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金代卫绍王朝进士群体研究[D]. 张宝珅.辽宁大学 2018
[2]河北宣化张氏家族研究[D]. 郝艾利.吉林大学 2017
[3]金代女真进士研究[D]. 张鑫.渤海大学 2013
[4]金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文人群体的文化认同[D]. 沈超.浙江师范大学 2013
[5]从“天下一体”到“中华一体”[D]. 孙昌伟.西北师范大学 2012
[6]唐代殿试研究[D]. 李竹青.陕西师范大学 2009
[7]金代官吏休假制度研究[D]. 刘晓飞.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56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56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2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