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视角下的播音停连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21:00

  本文关键词:语言学视角下的播音停连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笔者发现学者们在重视停连理论研究的同时,却忽视了停连研究的目的和功能在播音话语交流形式中的运用,并且播音停连研究往往也只停留在经验层面。由于以往研究的缺失使得播音语言的“停连”现象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也使得播音学理论建构和播音实践指导存在缺憾。因此,将“停连”经验层面的解释放在语言学理论的视角下进行量化分析,并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音的表现相整合建立起合适的“停连”模式,由定量而定性对“停连”进行语言学理论的整体关照,才能拓展播音语言研究的理论空间。 本文正是从语言学研究的视角出发,对播音语言的停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分别涉及“停连”的功能(概括播音实践以及以往研究中有关“停连”承载的表达功能,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做出解释。);“停连”时间类型(对“停连”现象做量化的分析,找出“停连”在线性语流中的不同时间状况,进一步概括为差别明显的“停连”类型);“停连”模式(将“停连”功能和“停连”时间类型整合起来,建构出播音语言的“停连”模式)。其中“停连”的功能解释确定了“停连”的价值;“停连”的时间类型是“停连”功能实现的语音表现;“停连”模式是功能和语音表现的整体模式,是最终要达成的一种阐释目标。本文具体研究如下: 第1章介绍了研究的起源、价值、意义、内容、思路与方法。 第2章概括了以往研究,明确停连模式的语言表现功能。 第3章对广播电视栏目播音语言停连进行分析。在广播电视栏目中,即使内容相同的词句,采用不同的语气、停连、语速,其传播效果是不同的。通过不同栏目类别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量化分析,得出广播电视栏目播音语言停连表达的主要模式。 第4章对文学体裁播读中播音停连进行分析。文学体裁表现手法的不同,决定语言停连模式的不同。对这些题材(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名家经典播音艺术作品展开停连模式的比较研究,得到文学体裁中播音停连表达模式。 第5章对播音语言停连模式进行分析。鉴于播音语言不能依赖于文字稿件的标点符号作为语言表达的停顿与连接,而应对文字稿件进行语句结构分析之后进行的停连,因此本章着重从播音语言的停连位置、停连模式、停连时值三个方面对停连模式的语句结构展开分析并得到若干结论。 第6章对播音语言与生活语言停连进行比较分析。播和说,虽然都是人们进行语言沟通,心理活动的反映,但是生活语言相对平实、随意、粗俗;而播音语言则相对优雅、完美。日常生活语言停连模式受人们的说话习惯、语言环境的影响,停连的时值、位置、节奏和语速都会有所变化;有稿播音停连时值较长,能引发听众的联想、激发作品的美感。停连模式不能随意、无控制的拖长停连时值,要经过细心的揣摩不能因停害意。停连位置必须符合语句结构规范,恰到好处的停连才能够体现出稿件的艺术表现力。 第7章分析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时代特点。新闻播音停连模式同时代、社会、文化、修养、民族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很强的时代附着性。本章对各个时代我国著名播音员主持人的文献、音频、视频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播音语言停连模式进行史论研究,从而对不同时代的播音语言停连模式进行语言实证分析得出不同时代的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 第8章作出理论性总结,概括主要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采用了大量的语图样本、图表数据分析对上述播音停连模式研究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的领域不仅涉及到问题的本身,而且对有一定相关联系的子问题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结论的得出,即拓宽了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空间,也为播音实践与播音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停连 语速 节奏 频率 时值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3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源起12
  • 1.2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2-13
  • 1.2.1 理论价值12-13
  • 1.2.2 实践意义13
  • 1.3 研究的内容13-15
  • 1.4 研究的思路15
  • 1.5 研究方法15-16
  • 1.5.1 文献分析法15
  • 1.5.2 实验语音学分析法15-16
  • 1.6 资料来源16-18
  • 第2章 文献分析18-22
  • 2.1 研究的现状18-20
  • 2.2 现有研究的不足20-22
  • 第3章 广播电视栏目播音语言停连分析22-64
  • 3.1 新闻类栏目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特点分析22-34
  • 3.1.1 新闻消息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特点分析23-27
  • 3.1.2 新闻评论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特点分析27-31
  • 3.1.3 新闻专题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特点分析31-34
  • 3.2 社教类栏目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特点分析34-47
  • 3.2.1 教育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34-37
  • 3.2.2 对象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37-40
  • 3.2.3 服务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40-43
  • 3.2.4 教学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43-47
  • 3.3 文艺类栏目的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47-58
  • 3.3.1 欣赏性文艺栏目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47-50
  • 3.3.2 知识性文艺栏目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50-52
  • 3.3.3 服务性文艺栏目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52-55
  • 3.3.4 评价性文艺栏目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55-58
  • 3.4 服务类栏目的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58-64
  • 3.4.1 综合型服务栏目的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59-61
  • 3.4.2 专题型服务栏目的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特点分析61-64
  • 第4章 文学体裁播读中播音语言的停连分析64-86
  • 4.1 小说播读语言停连模式研究65-69
  • 4.1.1 研究过程65-67
  • 4.1.2 结果与分析67-68
  • 4.1.3 结论68-69
  • 4.2 散文播读语言停连模式研究69-73
  • 4.2.1 研究过程69-71
  • 4.2.2 结果与分析71-72
  • 4.2.3 结论72-73
  • 4.3 诗歌播读语言停连模式研究73-77
  • 4.3.1 研究过程73-75
  • 4.3.2 结果与分析75-76
  • 4.3.3 结论76-77
  • 4.4 戏剧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研究77-86
  • 4.4.1 研究过程77-81
  • 4.4.2 结果与分析81-82
  • 4.4.3 结论82-86
  • 第5章 播音语言停连模式分析86-130
  • 5.1 播音语言的停连位置86-89
  • 5.1.1 准确理解语句、确定停连位置86-87
  • 5.1.2 分析语句结构确定停连位置87-88
  • 5.1.3 摆脱标点符号确定停连位置88-89
  • 5.2 播音语言的停连模式89-95
  • 5.2.1 区分性停连90
  • 5.2.2 呼应性停连90-91
  • 5.2.3 并列性停连91
  • 5.2.4 分合性停连91-92
  • 5.2.5 强调性停连92
  • 5.2.6 判断性停连92-93
  • 5.2.7 转换性停连93
  • 5.2.8 生理性停连93-94
  • 5.2.9 回味性停连94
  • 5.2.10 灵活性停连94-95
  • 5.3 播音语言的停连时值及特点95-130
  • 5.3.1 分析问题及方法95-96
  • 5.3.2 实证过程96-115
  • 5.3.3 结果与分析115-127
  • 5.3.4 结论127-130
  • 第6章 播音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停连的比较分析130-146
  • 6.1 日常生活语言停连模式研究130-138
  • 6.1.1 研究的问题及方法130-138
  • 6.2 有稿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研究138-144
  • 6.2.1 研究的问题及方法138-144
  • 6.3 播音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停连模式的比较分析144-146
  • 第7章 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时代特点146-166
  • 7.1 建国前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时代特点147-150
  • 7.1.1 研究过程147-148
  • 7.1.2 结果与分析148-149
  • 7.1.3 结论149-150
  • 7.2 文革前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时代特点150-153
  • 7.2.1 研究过程150-151
  • 7.2.2 结果与分析151-152
  • 7.2.3 结论152-153
  • 7.3 文革时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时代特点153-157
  • 7.3.1 研究过程153-154
  • 7.3.2 结果与分析154-156
  • 7.3.3 结论156-157
  • 7.4 改革开放至今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的时代特点157-163
  • 7.4.1 研究过程157-160
  • 7.4.2 结果与分析160-162
  • 7.4.3 结论162-163
  • 7.5 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不同时代的比较分析163-166
  • 第8章 结语166-172
  • 8.1 主要观点166-169
  • 8.1.1 不同栏目类别、栏目语境、栏目风格播音员主持人“停连”模式存在差异166-167
  • 8.1.2 文学体裁表现手法的不同,使得其“停连”模式存在差异167-168
  • 8.1.3 播音语言停连位置的确定要从理解语句、分析语句结构、摆脱标点符号的方法去寻找168
  • 8.1.4 将停顿和连接结合起来分为十种播音语言的停连模式类型168
  • 8.1.5 播和说,虽然都是人们进行语言沟通,心理活动的反映,但是生活语言相对平实、随意、 粗俗,播音语言相对优雅、完美168
  • 8.1.6 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168-169
  • 8.2 创新与不足169-170
  • 8.2.1 创新169
  • 8.2.2 不足169-170
  • 8.3 未来发展趋势170-172
  • 8.3.1 重视理论研究渗透于语言功能的实践170
  • 8.3.2 注重话语形式的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170-172
  • 参考文献172-1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77-178
  • 致谢1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光文;朗读中的逻辑语法停连和语感培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严光文;朗读中的停连与语法和语感[J];成都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3 端木三;汉语的节奏[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4 罗丽萍;;正确运用停连 提高播音质量[J];东南传播;2008年10期

5 赵宏;;论新闻播音中如何确定停顿位置[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陈本益;;探索汉语诗歌节奏的一个思路[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01期

7 李青杨;;综艺电视栏目名称的语言文化特色分析[J];华中人文论丛;2012年01期

8 张新杰;邱天河;;话语标记语“停顿”的语用功能初探[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庄伟宏;;语言艺术之我见——浅谈电视栏目的品牌建设[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10 胡伟湘,徐波,黄泰翼;汉语韵律边界的声学实验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媛;普通话焦点的语音实现及音系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语言学视角下的播音停连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7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