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22:02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伦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各国政府普遍开始重视养老保障问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面临着严峻的养老困难,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中之重。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当前,我国已在养老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全国基本实现了统一制度目标,且基本构建好了养老保险体系框架。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养老保险对保障老龄人口的基本生存权利、维护农村的安定团结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会养老保险有极为鲜明的伦理特征和伦理动因。赋予养老保险以人道、公平正义、责任的伦理关怀,有助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和实施建立在合乎伦理的道德基础之上,有助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运用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实现城乡居民平等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目标。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制度运行的环节中出现了明显的伦理缺失,具体体现在代际供养困难、制度差异发展、缺乏人文关怀、公正与效率失衡、政府责任空缺等方面,需要我们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如果我们只从经济和政治的层面来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进行解构和探索,是不能彻底填补体系建设的漏洞的。这就要求我们需进一步从伦理层面来深入分析养老保险的制度环境,取得道德的理论与实践支撑,从而为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稳定的环境保证。研究当前我国社会的养老保险伦理,把握好社会养老保险的道德意蕴,在良好的理论基石上建设并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无疑能让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研究采取的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调研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多学科综合系统分析的方法。在研究中,综合使用了大量的政府和其他社会调研机构的统计数据、文献资料,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合分类,累积关于国内外的养老保险伦理理论与制度建构方面相对完整的研究成果和真实可信的调研素材,为具体解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伦理内涵和制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用相对比较可靠的事实材料进行理论和逻辑归纳,运用系统观点来对中国社会的实际国情和道德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以伦理视角审视我国构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框架下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研究首先分析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理清了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然后通过对养老保险伦理的一般规定性阐述,指出养老与伦理相关,并着重阐述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内涵和伦理意蕴,接着借由回顾对养老保险制度与伦理性相关的研究,梳理总结了西方社会养老保险伦理思想的演进和中国传统的养老保险伦理思想的承续,并同时系统整理了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养老保险的伦理理论,为之后的论述奠定理论基础。研究从社会、经济、历史、制度等多维伦理角度具体剖析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伦理困境,从代际结构的供养保障困难、城乡差异发展的制度伦理障碍、价值目标追求的经济伦理偏差、政府责任的行政伦理缺位四个方面揭示造成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伦理缺失的主客观原因,然后在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应具有的伦理原则与价值观的指导之下,提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养老保险发展的伦理路径与对策,指出应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等伦理原则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建立以制度公正为前提的城乡统筹经济体制、实行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养老保险运行机制、定位以公平正义为工作原则的政府行政责任,来不断健全合乎伦理的可持续养老保险体系,真正解决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伦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对当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伦理的研究,坚实了思想理论基础,拓展了制度建设领域,弥补了体系建构的不足,有助于我国真正解决居民老有所养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有助于我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有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关键词】:养老保险伦理 以人为本 公平正义 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3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5
  • 绪论15-32
  • 一、选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15-20
  •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0-30
  • 三、选题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30-32
  • 第一章 养老保险伦理的一般规定性32-44
  • 第一节 养老与伦理32-35
  • 一、尊老爱幼是一种基本的伦理美德32-33
  • 二、老有所养事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33-34
  • 三、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34-35
  • 第二节 社会养老保险的伦理蕴含35-39
  • 一、社会养老保险的逻辑起点和终点是人的发展与幸福36-37
  • 二、社会养老保险利益调节的内生特质与伦理发生同源37
  • 三、社会养老保险以基本伦理原则作为制度设计的标准37-38
  • 四、基本伦理规范是社会养老保险践履活动的路径指南38-39
  • 第三节 社会养老保险伦理的特征39-44
  • 一、社会养老保险伦理主要是一种代际伦理39-41
  • 二、社会养老保险伦理是一种社会关怀伦理41-42
  • 三、社会养老保险伦理是一种新型家庭伦理42-43
  • 四、社会养老保险伦理是一种规范制度伦理43-44
  • 第二章 社会养老保险伦理的思想传统44-56
  • 第一节 西方社会养老保险的伦理思想44-48
  • 一、关怀老者与古希腊美德思维44-45
  • 二、敬重老者与基督教博爱精神45-46
  • 三、善养老者与近现代规范伦理46-48
  •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养老保险伦理思想48-51
  • 一、慎终追远的敬祖传统48-50
  • 二、老者为师的敬老观念50
  • 三、善事父母的孝老风尚50-51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养老保险伦理理论51-56
  • 一、马克思的社会公平理论51-52
  • 二、列宁的“国家保险”学说52
  •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养老保险伦理思想52-56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伦理困境及成因分析56-124
  •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伦理困境及表现56-104
  • 一、何谓当前养老保险的伦理困境56-66
  • 二、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伦理困境66-104
  •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伦理困境凸显的客观原因104-113
  • 一、人口老龄化的自然现实104-105
  • 二、城乡二元化的发展结构105-110
  • 三、经济市场化的体制特征110-111
  • 四、制度失范化的政府职能111-113
  •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伦理困境凸显的主观原因113-120
  • 一、价值观的代际差异与代际分化113-116
  • 二、潜在歧视性心理的释放与流播116-118
  • 三、经济理性与道德价值目标偏差118-120
  • 四、责、权、利的选择与分配偏好120
  • 第四节 当前建构社会养老保险伦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120-124
  • 一、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120-121
  • 二、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必要准备121-123
  • 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内在需要123-124
  •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伦理原则与价值观124-151
  •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伦理原则124-135
  • 一、以人为本与共同富裕原则125-127
  • 二、公平正义与共建共享原则127-133
  • 三、和谐发展与生命幸福原则133-135
  •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伦理价值观135-143
  • 一、慈善、人道的精神追求——信念伦理观136-137
  • 二、公正、正义的价值取向——规范伦理观137-139
  • 三、公平、效率的辩证协调——经济伦理观139-141
  • 四、尊老、敬老的孝悌传承——美德伦理观141-143
  • 第三节 创造四位一体的养老保险伦理保障143-151
  • 一、以制度伦理为重心144-146
  • 二、以关怀伦理为要旨146-148
  • 三、以社会公德为依托148-149
  • 四、以家庭美德为助力149-151
  • 第五章 当代中国养老保险伦理建设的路径与对策151-191
  • 第一节 强化养老伦理意识,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151-163
  • 一、树立社会养老保险的核心道德观念,真正实现老年人权益的老有所安151-155
  • 二、继承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注重以人为本原则下的孝道建设155-160
  •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民道德建设160-163
  • 第二节 构建合乎伦理的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险体系163-191
  • 一、妥善处理三大关系,科学设计养老保险制度163-165
  • 二、建立以制度公正为前提的城乡统筹经济体制165-170
  • 三、实行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养老保险运行机制170-175
  • 四、定位以兜底和服务为核心的政府行政责任175-191
  • 结语:构建养老保险伦理,助推民族伟大复兴191-193
  • 参考文献193-202
  • 附录202-203
  • 致谢203-2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丙辉;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现代家庭道德建设中的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朱峥嵘;;老有所养·老有所保·老有所为——和谐社会养老体系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艾茹;;功能主义视角下的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研究——以北京市Z社区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杨翠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何去何从?——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5 潘剑锋;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历史作用[J];船山学刊;2005年03期

6 尚长风;;破解农村养老保险困境的创新制度及评价[J];财政研究;2007年09期

7 杨宏;吴长春;;完善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刘灿;韩文龙;;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性质、内涵和实现问题——基于经济学和法学的分析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9 李桂梅;现代家庭伦理精神建构的思考——兼论自由与责任[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10 李建华;孙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属性[J];道德与文明;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燕妮;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财政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如鹏;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刘迪平;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效供给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宋慧宇;行政监管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邓玉函;政治平等的理论探析与现代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曹春;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伦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7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