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06:13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社会障碍而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文化共生共存的现实语境中,承载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儒家思想,理应担负越来越重的责任,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乃至消解全球文明冲突,促进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其文化发展进程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结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激励和引导作用,离不开对其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进行分析和创造性阐释。习近平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要求我们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承担起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族群、文化与宗教,不断碰撞冲突,交叉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其中,儒、释、道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但从中国历代的法律制度、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来看,儒家对中国人的影响最大,毫无疑问,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先秦儒学是儒家思想的奠定时期,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基本规模,尤其是点醒和凸显了居于核心地位的“仁爱”精神,以“仁爱”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体系为此后的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所继承和弘扬。因此,先秦儒学,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要想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础,必然离不开对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学的缜密分析与深入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把先秦儒家的理论形态,与实际的伦理政治的实践范式,做有限度的分割,对学说自身蕴含的社会效应,与实际扩散到社会进程中的理论不可控的广泛影响,作适当的区分。本文以先秦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作用为研究对象,参照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国家、社会、到个体层面的解读,将先秦儒家思想中相对应的优秀思想进行梳理,力图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采取措施,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作用。其中涉及的先秦儒家思想,重点论述其中的优秀思想、可以经过现代转换批判继承的思想,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限于文章的主旨及篇幅所限,不做专门论述,只是随文做了说明;涉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报告中所界定的概念与内容,是属于当代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本文拟将以此为参照,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角度,运用历史和逻辑、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对以先秦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或可借鉴之处进行阐述,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理论脉源。当然,这一维度划分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很多时候,儒家思想在三个维度之间是密不可分,相互融合的。本文分导言和六个章节。第一章,总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首先从中西文化互斥互补的特征,探讨西方全球化模式的危机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接着论述作为奠定儒家文化主流的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而总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哪些方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滋养,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建构逻辑和文化根基,提供了思想源泉和丰富沃土,提供了培育路径和方法借鉴,要坚持科学历史主义原则,坚持古为今用原则,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进行梳理。第二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入手,探讨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目标的形成过程,力求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诉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了一个具有紧密联系和逻辑关系的科学理论。第三至五章,先秦儒家思想涵养从哪些方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滋养,是涵养的路径分析。尝试将意蕴丰富,博大精深的先秦儒学,依据其国家、社会、个人三层面的价值意义进行划分。坚持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原则,探讨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哪些思想或观念,或可以直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吸纳,或需要进行创造性阐释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国家方面,蕴含着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丰富资源。概括为五个方面: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精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贵和尚中和谐思想。社会方面,儒家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老安少怀,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为仁由己,力命结合的主体自由精神;义以为上,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取向;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的治国理政方式,为我们接受现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观念提供了思想根基。个体修身方面,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思想,儒家将个人的道德修养看作是所有人的立身之本。以“三纲”、“八目”为个体修养德目,强调修治家平、崇道向善、讲信修睦、进德修业、恪尽职守,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讲求知行合一,为个体道德修养提供了丰富的滋养。第六章,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民教育、舆论宣传、组织保障等角度,总论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措施,以便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最后,由于作者自身学识的局限,研究任务的艰巨,尤其是面对不可胜数的文献和史料,深感到观点的凝练不足、理论深度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关键词】:先秦儒家 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2;D64
【目录】:
  • 摘要12-15
  • ABSTRACT15-19
  • 导言19-29
  • 一、问题的提出19-21
  • 二、选题缘由21-22
  • 三、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22-23
  • 四、学术界研究现状23-27
  • 五、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27-28
  • 六、本文拟实现的创新点28-29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29-50
  •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9-35
  • 1、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斥互补29-31
  • 2、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时代背景31-33
  • 3、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路径和原则33-35
  • 二、先秦儒家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35-47
  • 1、先秦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35-39
  • 2、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39-42
  • 3、先秦儒家思想关注的三大主题及其价值观的历史局限性42-47
  •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7-50
  • 1、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建构逻辑和文化根基47-48
  • 2、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源泉和文化土壤48-49
  • 3、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培育路径和方法借鉴49-50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50-78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50-56
  • 1、核心概念解读50-52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目标的确立52-56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西方各种价值观念的整合和超越56-59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批判和超越56-57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进行继承和创新57-58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文明普适价值观的特殊表现形式58-59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全方位的价值理想59-78
  • 1、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59-66
  • 2、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66-72
  • 3、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72-78
  • 第三章 先秦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涵养作用78-101
  • 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78-81
  • 1、积极进取的文化传统78-80
  • 2、自强精神的时代价值80-81
  • 二、齐家治国,天下己任的家国情怀81-84
  • 1、家国共同体本位的先秦儒学81-82
  • 2、基于家国一体的大一统思想及时代价值82-83
  • 3、基于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传统83-84
  • 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精神84-93
  • 1、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衍生及形成84-85
  • 2、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容解读85-91
  • 3、先秦民本思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91-93
  • 四、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93-97
  • 1、先秦儒家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容94-95
  • 2、先秦儒家生态平衡思想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95-97
  • 五、贵和尚中,讲信修睦的和谐思想97-101
  • 1、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97-98
  • 2、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98-101
  • 第四章 先秦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涵养作用101-120
  • 一、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101-102
  • 1、以仁爱以基础的关系原则101-102
  • 2、基于仁爱基础上的恕道102
  • 二、老安少怀、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102-106
  • 1、从人的相同性出发的人性论建构103
  • 2、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观念103-104
  • 3、“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经济分配思想104
  • 4、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104-106
  • 三、为仁由己,力命结合的主体自由精神106-110
  • 1、天人合一思想下的主体精神106-107
  • 2、个体行为选择中的为仁由己107-108
  • 3、道德实践中的力命并举108-109
  • 4、行为评价中的志功结合109
  • 5、道德修养中的存养功夫109-110
  • 四、义以为上,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取向110-116
  • 1、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111-112
  • 2、以义制利的时代价值112-116
  • 五、德主刑辅,礼法结合治国理政方式116-120
  • 1、德刑并举、先德后刑的理想的社会模式116-117
  • 2、以礼为主的司法实践117-118
  • 3、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的当代文化价值118-120
  • 第五章 先秦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层面的涵养作用120-136
  • 一、“三达德”、“八条目”的个体修养内容与路径120-125
  • 1、“三达德”的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120-122
  • 2、“八条目”的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122-125
  • 二、修身立命,内圣外王的个体修养目标125-132
  • 1、修身为本的道德理念125-126
  • 2、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126-132
  • 三、志学思行,积善成德的个体修养方法132-136
  • 1、志学思行的修身之道132-134
  • 2、积善成德的道德践履134-136
  • 第六章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6-143
  • 一、注重国民教育的教育引导作用136-138
  • 二、发挥大众传媒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138-141
  • 三、实现多元整合,健全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保障机制141-143
  • 参考文献143-154
  • 致谢154-15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55-156
  • 附件1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2 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年05期

3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5期

4 张雷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J];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04期

5 王明生;论十月革命前社会主义思潮在华传播的特征[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6 秦宣;;分化与整合——谈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J];教学与研究;2012年02期

7 许宝友;;立足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发展和完善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5期

8 万生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纬度的主体性原则[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01期

9 庞卫国;价值多元与主导价值观[J];求索;2003年01期

10 黄楠森;关于价值观的几个问题[J];求是;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崇富;[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颖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0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8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