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文代会与当代文学结构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1-09-23 15:21
  第四次文代会召开于1979年这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转型发轫的特殊时间节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内容最为复杂、过程甚为曲折的文艺盛会,对当代思想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社会转型的理论框架和当代文学60余年的"长时段"视域下,"重返"第四次文代会历史现场,探究会议与八十年代文学转型的复杂关系,以实现对会议本质属性和历史文化意义的深入把握。除绪论与余论外,全文共有四章。绪论部分,首先从文献史料与当代文学史中的第四次文代会在内容含量和历史面相的反差入手,阐述将第四次文代会作为研究对象的缘起及其文学史、思想文化和现实意义所在;其次是对第四次文代会相关的研究性、史料性研究成果的综述及分析,这个过程也是从实践的角度对第四次文代会研究的可行性及研究价值、研究目的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论证;最后,在认识现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的基础上,从研究视野、研究取向(或曰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上来建构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具体方法。主体部分为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一章是对第四次文代会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结构展开长时段、宏观的"面"上的梳理,从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从革命性到建设性...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价值
    二、研究历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理论构架与主要方法
第一章 过渡与转型:第四次文代会生成的社会文化结构形态
    第一节 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的转换
    第二节 党的文化方针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政治文化思潮的裂变
    第四节 社会心理嬗变的开始
第二章 同一与分歧:"重返"第四次文代会现场
    第一节 阻力与动力:会议召开的历史"合力"
    第二节 "台前"与"幕后":会议主要文本的成文过程
    第三节 "惜春"与"偏左":会议筹备中的人事矛盾
    第四节 "主流"与"异质":会议现场的话语碰撞
第三章 发动与制动:第四次文代会与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曲折转型
    第一节 开放与规约:第四次文代会对文学创作综合环境的营造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形态及其走向
    第三节 "回到自身":第四次文代会与八十年代文学观念的变革与转型
第四章 突破与局限:第四次文代会与八十年代文学批评的转型
    第一节 第四次文代会等会议对文学批评机制的调整与重建
    第二节 从"批判"到"批评":八十年代文学批评运行模式的转型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回到自身”——当代文学观念的演变[J]. 旷新年.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0)
[2]重评的发生与新时期文学的规划[J]. 任南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3]文学评奖机制改革与新时期文学[J]. 张丽军.  小说评论. 2010(06)
[4]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建设新文化任重而道远[J]. 资中筠.  炎黄春秋. 2010(09)
[5]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嬗变与创造性重构[J]. 范秋迎,姜海燕.  广西社会科学. 2010(02)
[6]与哈佛学者对话:当代中国史若干问题[J]. 程中原.  党史文汇. 2009(07)
[7]转折年代的文学与政治[J]. 徐庆全.  粤海风. 2008(06)
[8]当代文学在80年代的“转型”[J]. 程光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9]第四次文代大会与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J]. 樊锐.  中共党史研究. 2008(05)
[10]批评对立面的确立——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J]. 程光炜.  当代文坛. 2008(03)



本文编号:3405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05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