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关键词“怨”的审美生成

发布时间:2021-09-28 00:42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怨”既是基本的情感与观念,又作为一种贯通作者与读者审美心理的文体类型,进入文学家与文论家的视野。于前者而言,“怨”多被视为有害的、需要防止或远离的负面生存体验;就后者而论,“怨”又成为感人的、可供观赏品味的正向审美范畴。本文对中国文化关键词“怨”的考察,在时限上聚焦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在论域上重点追踪“怨”被文学和文论接纳的过程。先秦两汉思想家围绕着“怨情”与“怨思”的探讨,不但明确了问题(充分认识到“怨”的负面性与“生怨”之因),形成了议题(全面讨论如何“止怨”以及是否“可以怨”),而且提炼出一系列命题(如“用怨”“兴怨”与“诗可以怨”),为“怨”之审美生成奠基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文论家继承了“可以怨”一脉的思想资源,又通过对“怨美”与“怨体”的揭示,将“怨”从负面性的情感序列中释放出来,并最终升华为艺术化的审美体验。于“怨”字而言,这既是感情色彩转负为正的成功突围,又是整个“原生—沿生—再生”语义脉络中的重要转捩,还折射出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及文论史的诸多新变。本文按照这一思路分五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怨”的认知基础。中华先民对“怨”的理解与表达,主要保存在汉字的形音...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文化关键词“怨”的审美生成


图1.《困》《困》卦六交依次提炼出六类八种困饮乏("困于酒")、进退("困

中国文化关键词“怨”的审美生成


上博筒《孔于诗论》(第二十七筒)(第四简)


本文编号:3410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10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7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