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切小说互文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8 15:22
  J.M.库切自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其小说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获得了迅速的推进。具备多重混杂身份和文化背景的库切,其小说文本布满开放、多元的后现代因素,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而充沛的阐释空间,目前研究者对其小说的研究已涉及文学批评的各个方面。库切并非一位多产的作家,迄今共发表16部小说,皆呈现出典型的互文性,且互文形式一篇一创新,使其小说充满蕴藉与张力。借助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库切小说的创新性表现于三个层面:一是库切小说中作为文本表意策略的互文性,二是库切小说中的互文形式创新及价值,三是库切小说中互文性生成的机制和造成的文本效果。在互文性视域中,论文运用文本细读、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阐发研究的方法,重新审视库切小说文本中的各种互动指涉现象,可以发现指涉背后的驱动机制、深层动因以及指涉带来的巨大张力。论文聚焦于库切的16部小说文本,不包括其文学评论、访谈、书信等作品。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绪论部分概述了库切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重点评述了近10年来库切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特点,即丰富多元的主题研究,特色各具的形式研究,并指出了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的缺漏与不足,由此确...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他”和“他的人”
    第一节 库切小说在国外的研究
    第二节 库切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第三节 本文研究目标与思路
第一章 库切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
    第一节 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
    第二节 互文性的形式与精神
    第三节 互文性视域中的库切小说
第二章 意义的凸显与映衬:文本的自我指涉
    第一节 “内文本性”的生成与效用
    第二节 情节的呼应与重复
    第三节 人物的再现与发展
    第四节 结构的分立与黏连
    第五节 自我的相似与相续
第三章 意义的增殖与绵延:文本的互涉
    第一节 “文本间性”的生成与效用
    第二节 小说题目的副文本性
    第三节 人物形象的增删变异
    第四节 人物话语的性别翻转
    第五节 故事情节的移植转换
结语 文本空间的无限开放:内文本性与文本间性的交融
参考文献
附录 库切生平大事与创作年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传小说中的自我真实与小说外的作家真实——库切的自传三部曲与坎尼米耶的《库切传》[J]. 于冬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2]“与狗遭遇”:论库切《耻》中的南非动物叙事[J]. 但汉松.  外国文学评论. 2018(03)
[3]库切《耻》中的替罪羊及其功能[J]. 李忠敏.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18(01)
[4]“雅努斯”家园情结——库切与卡鲁农场[J]. 董亮.  外语研究. 2017(05)
[5]载道还是西化:中国应有怎样的非洲文学研究?--从库切《福》的后殖民研究说起[J]. 蒋晖.  山东社会科学. 2017(06)
[6]从苏珊的“实体”问题看库切的主体观[J]. 史菊鸿.  外国文学评论. 2016(04)
[7]中西“互文性”理论的融通及其应用[J]. 李桂奎.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8)
[8]《彼得堡的大师》中的忏悔与反思——基于库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互文性的比较研究[J]. 蔡圣勤.  江汉论坛. 2016(01)
[9]中国古典小说“互文性”三维审视[J]. 李桂奎.  求索. 2015(11)
[10]“非主流”英语文学的源与流[J]. 朱振武.  英语研究. 2014(03)

博士论文
[1]话语、性别、身体:库切的后殖民创作研究[D]. 张勇.山东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12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12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0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