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建筑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9 02:54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建筑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的发展阶段,在城、乡建设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与此同时,如何能够科学地体现当代建筑的民族精神,一直是建筑界热议的话题。南京民国建筑,无论从群体、单体还是结构、装饰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中西交融的艺术特征,对当代建筑的相关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民国时期的南京,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共和国的首都,拥有种类多样的建筑遗存。广义上的南京民国建筑,即有传统的古代建筑,也有纯西方式的新建筑,而对后期中国建筑发展产生影响最大的,则是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近代民族形式建筑。这一类建筑也被称为狭义上的民国建筑,是以往相关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最能体现中国近代建筑“酌古参今、兼容中外”的时代特征。本文综合运用了艺术设计学、艺术考古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围绕着狭义的南京民国建筑,即民国时期南京的近代民族形式建筑展开讨论。第一,笔者对相关建筑遗存做了大量的调查,全面地整理了现存有关建筑的材料,在本文中收录了135座相关建筑,并给予详尽描述。这样做,并不为通过材料的堆砌来增加文章的体量,而是为本文提出的一种新的复合式分类方法提供支撑。除此之外,通过仔细地...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2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概念及研究基础
        一 主要概念
        二 前人研究基础
    第三节 本论文的探究
        一 主要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南京民国建筑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河山大势,古都金陵
        一 自然环境
        二 历史沿革
        三 古代城市发展
    第二节 近代南京的城市建设
        一 清末的社会状况
        二 西风东渐的前奏
        三 民国时期的首都
        四 民国建筑的类型
    第三节 《首都计划》与“中国固有式”建筑
        一 《首都计划》的要求
        二 西方教育及思潮的影响
        三 民族主义精神的崛起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南京相关建筑的遗存、分期及分布
    第一节 清朝末年的酝酿期(1840-1910)
    第二节 教会大学影响下的发轫期(1911-1926)
    第三节 《首都计划》推动下的全盛期(1927-1937)
    第四节 抗战前后的缓滞期(1938-1949)
    第五节 相关建筑的分布情况
        一 中山大道沿线
        二 北京东路、长江路沿线
        三 紫金山中山陵园区
        四 其它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南京相关建筑的分类
    第一节 复合式分类概述
        一 功能性质
        二 材料结构
        三 平面布局
        四 基本外形
    第二节 简单混合式建筑
        一 西化的官式建筑
        二 含蓄的中式符号
    第三节 古典复兴式建筑
        一 古典复兴式一式
        二 古典复兴式二式
        三 古典复兴式三式
    第四节 新民族形式建筑
        一 新民族形式一式
        二 新民族形式二式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传统特征在相关建筑中的范式
    第一节 环境观念之影响
    第二节 建筑布局之理解
        一 轴线对称的整体布局
        二 层次分明的合院格局
        三 丰富多变的群组关系
    第三节 建筑类型之借鉴
        一 宫殿
        二 门
        三 照壁
        四 亭
        五 台
        六 塔
    第四节 传统建筑形态之运用
        一 传统屋顶
        二 结构构件
        三 户牖游廊
        四 台基勾阑
        五 纹样色彩
    第五节 传统建筑符号之变化
        一 建筑形体特征之变化
        二 传统建筑构件之选择
        三 建筑装饰语言之简化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南京民国建筑的审美探析
    第一节 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南京民国建筑
        一 建筑文化之结合
        二 艺术语言之多样
        三 理论思想之首创
    第二节 南京相关建筑的美学特点
        一 形式与功用
        二 比例与尺度
        三 环境与布局
        四 材料与质感
        五 象征与意蕴
    第三节 相关建筑与其它地区同类的比较
        一 北京
        二 上海
        三 广州
        四 其它城市有关案例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南京民国建筑的影响与启示
    第一节 时代意义
        一 时代价值
        二 时代精神
    第二节 不足与问题
        一 时代局限性
        二 “中学为体”与“西学为用”的二元悖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13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13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