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说的叙事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9 11:22
  20世纪后半期在人文社科领域“空间转向”思潮背景下,文学叙事空间的硏究越来越备受重视。面对纷繁复杂的空间话语和研究角度,笔者结合新世纪小说的叙事特征与载体新变,从空间存在的基本意义,即小说叙事的物理空间与虚构空间两个认知层面进行阐释。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新世纪小说叙事的媒介空间。文学叙事依靠语言来进行,必然会受到语言本身物理媒介的影响,所以应注重小说语言物理媒介空间(口语-印刷-屏幕)的研究;二是新世纪小说叙事的隐喻性空间。隐喻性空间是从读者接受角度提出,针对读者阅读接受的一种心里感知,小说叙事情节结构中的一种“结构隐喻”;三是小说叙事文本中所呈现的虚拟非现实存在但又与叙事主体密切相关的虚幻空间;四是小说叙事文本中呈现的现实可感知的实体空间。学界对叙事空间问题的关注源于1945年美国学者弗兰克提出小说“空间形式”的概念,20世纪末“空间形式”理论由学者秦林芳介绍到中国,此后在更新不断的理论热潮中一直持续发展。但是在文学批评中“空间形式”、“叙事空间”以及“空间叙事”等概念一直含糊不清,笔者在对概念进行区分的同时也对其在新世纪小说研究中的得失进行阐释。首先,笔者以文学叙事研究...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研究对象
    二、选题意义与思路
第一章 叙事空间研究的背景与得失
    第一节 空间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
        一、国外空间理论研究
        二、空间理论的国内研究
    第二节 小说叙事空间的研究及其反思
        一、“空间形式”与“叙事空间”
        二、“空间叙事”与“叙事空间”
    第三节 新世纪文学的命名与空间转换
        一、“新世纪文学”命名的合理性
        二、“新世纪文学”命名的时间焦虑
        三、新世纪文学的空间转换
第二章 新世纪小说叙事的媒介空间
    第一节 媒介与叙事研究
        一、媒介与媒介空间
        二、网络媒介空间与小说叙事
    第二节 屏幕空间与超文本小说叙事
        一、网络纯文本型超文本小说叙事
        二、多媒体超文本空间
第三章 新世纪小说叙事的隐喻性空间
    第一节 时间空间化
        一、时间流程的中止
        二“晶体模式”与“百科全书”模式
    第二节 空间并置叙事
        一、微观并置:“意象”反复
        二、主题一并置:一种空间叙事
    第三节 实用文体互文的“辞典体”
        一、辞典与小说
        二、消解文本虚构,“零距离”叙事
第四章 虚幻空间与“乌托邦”叙事
    第一节 乌托邦空间与民族国家想象
        一、“乌托邦”空间与“乌托邦”心态
        二、从“普济”到“花家舍:民族乌托邦的寓言
        三、孤独与退守: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第二节 “乡土”乌托邦与“田园风光”乌托邦
        一、乡土诗意的“桃源”乌托邦
        二、开放的“乡土一田园”乌托邦
    第三节 网络虚拟空间与乌托邦叙事
        一、网络媒介与乌托邦情结
        二、“架空世界”:玄幻与穿越
第五章 实体空间与“异托邦”叙事
    第一节 城市“异托邦”与“底层”
        一、新世纪“底层”界定
        二、底层文学与城市“异托邦”
    第二节 农民工小说中的“异托邦”生存空间
        一、建筑工地
        二、火车站
        三、垃圾场及其它
    第三节 城市异乡人的认同焦虑
        一、城市异乡人
        二、“漂泊”:群体的生存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关系视野中的新世纪乡土小说[J]. 王光东,郭名华.  学术月刊. 2017(07)
[2]中国文学中河流原型意象的“阻隔”母题[J]. 孙胜杰,王森林.  学术交流. 2016(05)
[3]网络小说的空间性[J]. 杜丽娟,陈一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4]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的身体问题[J]. 路程.  江西社会科学. 2015(04)
[5]城市文学中的景观意象和空间构形[J]. 赵坤.  江汉论坛. 2014(11)
[6]从差异空间到权力空间:新型网络文学的实质及变革[J]. 韩伟.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2)
[7]出租屋里的磨刀声[J]. 王十月.  青年文学. 2014(03)
[8]乌托邦与“希望的空间”——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研究[J]. 李春敏.  教学与研究. 2014(01)
[9]革命感知与创伤书写——丁玲左翼短篇小说里的身体和空间[J]. 周佳.  现代中文学刊. 2013(04)
[10]“高密东北乡”的创世纪:莫言小说中的第三空间、物质性与怪诞身体[J]. 张进,聂成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博士论文
[1]身体、空间与关系:大都市底层群体日常生活政治研究[D]. 罗峰.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D]. 李静.苏州大学 2013
[3]小说叙事空间论[D]. 李森.南京大学 2011
[4]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研究[D]. 黄继刚.山东大学 2009
[5]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 侯斌英.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空间视角下的文学审美[D]. 穆旭光.西北民族大学 2011
[2]大众文化背景下文学空间的嬗变[D]. 朱玲.河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13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13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1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