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类言语交际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12:00

  本文关键词:致谢类言语交际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交际过程中人们如何用言语形式实现致谢类交际意图。本文认为致谢类言语交际意图的实现图式是判断某一言语形式是否为致谢言语的唯一标准。该图式以整体形式储存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在致谢语境中无论致谢者选择什么形式的致谢言语只要该言语能够被受谢者理解,那么该言语形式一定能够激活致谢言语交际意图的结构图式。本文从致谢交际意图出发,全面阐释致谢类交际意图的实现过程。 全文由七个章节组成: 第1章,引言。首先,确定了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其次,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做了论述;再次,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并且真对相关理论做了相应介绍;最后,阐述了论文中所用的语料的来源。 第2章,致谢言语行为概述。本章介绍了致谢言语行为的内涵;言语致谢行为与非言语致谢行为的关系;致谢言语行为的性质;致谢言语行为的功能;致谢言语行为的构成要素。 第3章,致谢言语交际的行为结构。致谢言语交际意图的实现过程是致谢者根据语境条件选择一定致谢言语形式,实现致谢交际意图的过程。从社会行为角度看,致谢言语交际过程可以抽象为致谢言语交际模式。该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致谢类交际意图、致谢者、受谢者、交际语境和致谢言语形式五个部分组成。各成分相互联系,并且都以致谢言语交际模式为存在前提。 在致谢类言语交际模式中,致谢交际意图的实现结构为:致谢者感谢受谢者实施了某种能够使得致谢者受益的行为。致谢实现结构为致谢者感谢受谢者实施了某一受益行为;致谢内容结构:受谢者实施某受益行为。 第4章,致谢程度及其结构分析。致谢程度决定致谢言语行为是否得体。致谢具有后发性即受谢者对致谢程度具有心理预期。至少致谢者会预测受谢者的心理预期。致谢程度过高容易会让人产生怀疑,过低又达不到受谢者心理预期。致谢程度恰到好处才能够提高交际效果。致谢程度的影响因素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行为X引发的受益情况。 致谢类言语交际模式是一个整体,无论整体中的哪一个部分出现都能够激活该整体。致谢程度应归于意向修饰部分,并且运用了弹子球模型进行解释。 第5章,致谢语的形式。本章对致谢词语及其句式进行分析,根据词语特点发现致谢言语的句式结构特点。首先,阐述了句类的作用;其次,对“谢”的众多义项进行了分析,从而对“谢”的功能变化进行阐释;再次,辨析了“谢谢”与“感谢”的异同;第四,对致谢言语句式和组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例举了其他致谢性词语。 第6章,致谢类言语交际的实现条件。致谢言语行为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致谢类言语交际的实现条件要从交际双方入手。一是致谢者的情感和受益实现条件;二是受谢者的能力和品德实现条件;三是行为X的必备条件。行为X的必备条件产生条件一和二的前提。行为X的必备条件是致谢言语行为实现的基础,是产生条件一和二的前提。 第7章,致谢类言语交际的实现过程。致谢类交际意图的实现图式以整体的形式储存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当一个话语形式标识任何一个实现条件时,均可激活所有条件,从而能够符合致谢类交际意图实现的标准。最终实现致谢类交际意图。 致谢类交际意图的实现:致谢者首先选择合适的话语形式标识致谢类交际意图的实现结构或者是致谢致谢意图的实现条件,从而激活致谢类交际意图的整体图式,,最终致谢类交际意图得以实现。其次致谢意图的实现途径必须遵循关联原则。致谢类言语交际意图的实现过程中,实现途径决定了话语形式标识结构或意图实现条件的方式。
【关键词】:致谢类言语行为 交际意图 意向 实现条件 关联理论 实现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3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引言13-29
  • 1.1 本文研究的对象和意义13-14
  • 1.1.1 本文的研究对象13
  •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13-14
  • 1.2 研究思路14-15
  • 1.3 研究综述15-27
  •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15-17
  •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7-22
  • 1.3.3 相关理论综述22-27
  • 1.4 语料来源27-29
  • 第二章 致谢言语行为概述29-45
  • 2.1 言语致谢行为与非言语致谢行为的关系29-31
  • 2.2 致谢言语行为的性质31-35
  • 2.2.1 后发性32
  • 2.2.2 预测性32-35
  • 2.2.3 补偿性35
  • 2.3 致谢言语行为的功能35-37
  • 2.3.1 弥补受谢方的损耗36
  • 2.3.2 平衡双方的交际地位36-37
  • 2.3.3 增进双方的人际关系37
  • 2.4 致谢言语的构成要素37-45
  • 2.4.1 交际主体38-41
  • 2.4.2 引发致谢的行为41-43
  • 2.4.3 致谢意向43-45
  • 第三章 致谢言语交际的行为结构45-61
  • 3.1 致谢类交际意图45-48
  • 3.1.1 致谢类交际意图的界定45-47
  • 3.1.2 致谢类交际意图的结构47-48
  • 3.2 致谢类言语交际模式48-57
  • 3.2.1 致谢言语交际的主体49-50
  • 3.2.2 致谢类言语形式50-52
  • 3.2.3 致谢言语交际语境52-57
  • 3.3 致谢类交际意图的实现结构57-60
  • 3.4 致谢类言语交际的实现形式60-61
  • 第四章 致谢程度及其结构分析61-81
  • 4.1 致谢程度与致谢的关系61-63
  • 4.2 致谢程度的衡量依据63-70
  • 4.2.1 交际语境影响致谢程度63-65
  • 4.2.2 主体因素65-70
  • 4.3 言语致谢中致谢程度的表现方式70-72
  • 4.3.1 添加修饰语70-71
  • 4.3.2 重复致谢意向标识语71
  • 4.3.3 出现致谢者或对致谢者使用尊称或职称71-72
  • 4.3.4 描述受益或受损程度72
  • 4.3.5 其他形式72
  • 4.4 致谢言语“致谢[X]”结构分析72-81
  • 4.4.1 致谢等级分析73-76
  • 4.4.2 对结构图式中 X 部分的分析76-81
  • 第五章 致谢语的形式81-99
  • 5.1 句类对致谢言语的作用81-84
  • 5.2 对致谢词“谢谢”和“感谢”的分析84-97
  • 5.2.1 对“谢”的义项分析84-87
  • 5.2.2 “谢谢”与“感谢”的辨异87-91
  • 5.2.3 “谢谢”和“感谢”的表达结构91-94
  • 5.2.4 “称呼语+谢谢+X+辅助性言语”的组合分析94-97
  • 5.3 其他致谢词语和句式举例97-99
  • 第六章 致谢类言语交际的实现条件99-115
  • 6.1 交际意图的实现条件99-110
  • 6.1.1 致谢者的情感和受益实现条件99-102
  • 6.1.2 受谢者的能力和品德实现条件102-105
  • 6.1.3 行为 X 的必备条件105-110
  • 6.2 长时记忆对致谢言语的作用110-115
  • 第七章 致谢类言语交际的实现过程115-135
  • 7.1 致谢类言语交际的实现机制115-117
  • 7.2 致谢类言语交际的实现过程的语用原则117-124
  • 7.2.1 关联论117-120
  • 7.2.2 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120-123
  • 7.2.3 间接致谢言语会话含义的推导123-124
  • 7.3 致谢类交际意图实现途径124-129
  • 7.3.1 直接实现途径125-126
  • 7.3.2 推理实现途径126-129
  • 7.4 致谢类言语交际的实现类型129-135
  • 7.4.1 结构实现型致谢130-131
  • 7.4.2 条件实现型致谢131-135
  • 第八章 结语135-137
  • 参考文献137-143
  • 作者介绍及科研成果143-144
  • 后记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明臣;走出“句类”的误区[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桂永霞;英汉语会话的礼貌准则比较[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廖百秋;;“谢谢”与“Thank you”——礼貌的语用切当性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1期

4 张如梅;语言的得体性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6 廖百秋;;感谢言语行为的得体性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4期

7 刘小珊,陈访泽;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日语的感谢行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王洁;礼貌与语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9 方怡;论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向南;致谢语[J];汉语学习;199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s

本文编号:342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2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4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