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廉德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5:02

  本文关键词:儒家廉德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既表示一种伦理道德操守,也表示一种治国理政思想。作为一个具体的道德德目,“廉”是一种“临大利而不易其义”的高尚品格,是做人的一个基本道德要求。对为官从政者来说,“廉”是他们在为官从政过程中必须要恪守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宝也”。同时,“廉”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国理政思想,与“礼”、“义”、“耻”共同被视为是“国之四维”。《晋书·阮种传》中就说:“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可以说,廉乃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廉”是儒家政治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在“何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问题上有系统阐释。具体来说:从理论层面看,“廉”有“清廉”、“俭朴”之意,既是立人之大节,也是治国理政之基础。儒家廉德思想理论大厦的构建,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哲学基石,以民本思想为政治基石,以仁者爱人思想为人伦基石,以公私义利理欲之辨为价值基石。同时,儒家廉德思想的丰富内涵又主要是通过“俭”、“耻”、“孝”等具体道德德目进一步体现出来的。节俭是清廉的生活基础,俭可以助廉;知耻是廉洁的前提,知耻可以养廉;百善孝为先,孝是实现清正廉洁的重要条件,行孝可以促廉。从实践层面看,儒家在“廉德”的政治践行和养成路径方面也有具体论述。道德属于一种实践理性,伦理中的廉德需要官员在为官从政中得到践行。虽然“廉德”在政治践行中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周礼》中所提“六廉”之概括颇为全面。“善”、“能”、“敬”、“正”、“法”、“辨”六个方面,既是对官吏进行考核的基本标准,也是官员践行“廉德”的重要依据。那么,官员“廉”之品德何以养成呢?在儒家看来,其基本途径:一是要坚持自我以德修身,实现以德养廉;二是要对其进行道德教化,实现以教育廉;三是要加强制度规范与约束,实现以制保廉;四是要重视法律惩治贪腐,实现以法促廉。从历史实际看,“廉”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廉能兴邦,贪则丧国。在中国古代,许多为官从政者积极践行儒家“廉德”之思想,成为受人敬仰的明君廉臣或清官循吏,他们为封建盛世和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反之,那些毫无“廉德”可言的贪官,非但没有对社会发展贡献“正能量”,反而遭到人民的唾弃,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近代以来,满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最终走向的覆亡;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最后失去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力。虽然导致它们失败或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官员“廉德”之尽失,贪污腐败严重。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持为民、务实、清廉作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觉践行儒家“廉德”思想之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廉政理论,实现了政治上的清正廉明,进而赢得了对全国的掌控。从当前情况看,虽然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多年廉政建设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要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往可以知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在全面推进社会改革的同时,坚持强力反腐,采取“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方针,逐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三不腐”的反腐新思路。鉴于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儒家廉德思想智慧,来推进腐败治理“三不腐”的基本理路呢?具体来说,也就是要借鉴儒家“德主刑辅”思想,重视法律惩戒,以法促廉,推进“不敢腐”的廉政治理工作;要借鉴儒家“为国以礼”思想,重视制度建设,以制保廉,推进“不能腐”的廉政治理工作;要借鉴儒家“以德修身”思想,重视廉德养成,以德养廉,推进“不想腐”的廉政治理工作。总之,坚持道德自律与法律制度约束的他律相结合,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防治腐败体系,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儒家 廉德 基本内容 现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绪论12-22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12-14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述评14-19
  •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19-22
  • 第一章 “廉”范畴的基本涵义及其历史演进22-40
  • 第一节 “廉”范畴的基本涵义22-26
  • 一、“廉”义的词源学解析22-23
  • 二、廉德:“廉”的道德维度23-25
  • 三、廉政:“廉”的政治维度25-26
  • 第二节“廉”德的产生及其早期发展26-30
  • 第三节 比较的视阈:先秦诸子论“廉”30-35
  • 第四节 历史的视野:汉代以后儒家论“廉”35-39
  • 一、董仲舒论“廉”35-36
  • 二、刘向论“廉”36-37
  • 三、周敦颐论“廉”37-38
  • 四、薛tD论“廉”38
  • 五、顾炎武论“廉”38-39
  • 本章小结39-40
  • 第二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理论基石40-63
  • 第一节 哲学基石:“天人合一”思想40-44
  • 一、儒家对“天人”关系的基本论述40-43
  • 二、“天人合一”观念对儒家廉德思想的重要启示43-44
  • 第二节 政治基石:“以民为本”思想44-48
  •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嬗变44-47
  • 二、民本思想与儒家廉德思想发展47-48
  • 第三节 伦理基石:“仁者爱人”思想48-53
  • 一、儒家仁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发展48-52
  • 二、儒家仁学理论对廉德思想的影响52-53
  • 第四节 价值原则:公私、义利、理欲之辨53-62
  • 一、公私之辨与儒家廉德思想53-55
  • 二、义利之辨与儒家廉德思想55-58
  • 三、理欲之辨与儒家廉德思想58-62
  • 本章小结62-63
  • 第三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伦理内蕴——基于“俭”“耻”“孝”三德目的展开63-79
  • 第一节 俭:廉的生活基础63-69
  • 一、“俭”范畴的多重含义63-65
  • 二、“俭”德的重要价值65-67
  • 三、节俭与养廉67-69
  • 第二节 耻:廉的道德前提69-72
  • 一、“耻”的基本内涵69-70
  • 二、“耻”伦理的主要价值70-71
  • 三、知耻与养廉71-72
  • 第三节 孝:廉的家庭伦理基础72-78
  • 一、“孝”的基本内涵72-75
  • 二、“孝”伦理的重要价值及其影响75-77
  • 三、行孝促廉77-78
  • 本章小结78-79
  • 第四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政治表征——以“六廉”为中心的个案解析79-94
  • 第一节 道德的向度:廉善、廉敬与廉正79-87
  • 一、廉善:官吏道德的总括79-82
  • 二、廉敬:道德自律的基础82-85
  • 三、廉正:公生明,廉生威85-87
  • 第二节 法律的向度:廉法87-91
  • 一、中国古代法律的演变87-89
  • 二、“知法”:为官从政的前提89-90
  • 三、“守法”:为官的基本职责90-91
  • 第三节 能力的向度:廉能和廉辨91-93
  • 本章小结93-94
  • 第五章 儒家廉德养成的基本路径94-115
  • 第一节 人性之辨:儒家廉德养成的学理依据95-98
  • 第二节 廉德养成的教化机制98-108
  • 一、修身养廉98-101
  • 二、教育守廉101-108
  • 第三节 廉德养成的制度规范108-112
  • 一、选官用廉109-110
  • 二、回避护廉110-111
  • 三、监察督廉111-112
  • 第四节 廉德养成的法律约束112-115
  • 本章小结115
  • 第六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古代践行——“明君”、“清官”举要与反思115-137
  • 第一节 廉耀古今:“明君”与封建盛世116-123
  • 一、唐太宗倡廉反奢与贞观之治116-119
  • 二、明太祖倡俭惩贪与洪武之治119-121
  • 三、康熙帝奖廉惩贪与康熙盛世121-123
  • 第二节 百世流芳:“清官”与社会风化123-132
  • 一、清官的基本特征123-126
  • 二、清官出现的原因126-127
  • 三、清官循吏的典范127-130
  • 四、关于清官的评价130-132
  • 第三节 一种博弈:倡廉与贪腐哲学132-136
  • 一、封建时代官吏贪腐的主要表征132-134
  • 二、中国古代贪腐不绝与清官稀少之原因辨析134-136
  • 本章小结136-137
  • 第七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近现代镜鉴137-161
  • 第一节 失廉亡国:来自晚清政府覆灭的深刻教训138-145
  • 一、晚清儒家廉德思想的孱弱传承138-140
  • 二、晚清政府吏治腐败的主要表现140-143
  • 三、吏治腐败与清王朝的覆亡143-145
  • 第二节 贪腐失权: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的历史审视145-150
  • 一、国民党官员腐败现象面面观146-148
  • 二、国民党防治腐败的积极努力148-150
  • 第三节 秉廉兴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腐败与廉政治理150-160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存在的腐败及原因151-153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实践153-160
  • 本章小结160-161
  • 第八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当代价值161-179
  • 第一节 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基本形势161-165
  • 一.当前我国官员腐败的主要表征163-164
  • 二、当前我国官员腐败的原因分析164-165
  • 第二节 儒家廉德思想与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契合165-173
  • 一、理论会通:儒家廉德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165-169
  • 二、现实机缘:反腐风暴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69-173
  • 第三节 儒家廉德思想对当前我国廉政建设的基本启示173-178
  • 一、坚持以德养廉,努力夯实廉洁从政的道德基础174-176
  • 二、坚持以制保廉,不断完善廉洁从政的制度约束176-177
  • 三、坚持以法促廉,切实筑牢廉洁从政的法律基石177-178
  • 本章小结178-179
  • 结语179-181
  • 附录:曲阜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简介181-184
  • 参考文献184-192
  • 后记192-194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与论文发表情况194

  本文关键词:儒家廉德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4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5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