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石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13:06

  本文关键词:金代石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金代石刻既是出土文物,又是从事金史研究所依据的重要资料来源。本文选题“金代石刻”作为专题研究对象,力求从金代石刻的著录、数量统计、时空分布及刻工等方面入手对金代石刻本身进行深入考察与研究。同时,将综合利用金代石刻所具备的史料价值,从金代墓志使用和等级制度、《金史》考补、金代人口等方面作更加深入和细密的探讨和分析。本文共分六章,内容概况如下。第1章,绪论。在这部分将介绍本论文的选题意义,梳理学界研究现状、总结研究成绩与不足,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点。第2章,金代石刻的著录、数量统计和时空分布。本章首先通过对自金代至今各不同历史时期金代石刻著录情况差异和特点的分析,认为自金代至建国以来的近900年间金代石刻著录历程先后经历了发轫期、发展期、繁荣期和兴盛期四个阶段,即金代、元明时期、清至民国、建国以来。同时通过直观辑录和考补的方法,统计出金代石刻数量达2236种,超出以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第二部分通过对金代石刻数量与时间、空间对应关系的分析,首次归纳出金代石刻在时间分布方面具有“一低”、“一高”、“一平”的特点,在空间分布方面则具有分布广泛性、区域间分布不均衡性并存的特点。第3章,金代石刻刻工。本章首先对金代石刻刻工进行了纠误和辑补,共纠误7人、辑补103人,增加了对刻工数量的认识。还通过对金代石刻刻工题署中携带各类信息的归纳和分析,对刻工题署形式和用意、身份构成以及包括生产组织形式、从业区域、工值三方面内容在内的刻工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探讨。第4章,金代墓志和墓志等级制度。本章首先统计出金代墓志达126方,超出以往学界对金代墓志数量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从墓志纪年、地理分布、墓主身份、形制特征及镌刻用字等几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墓志在金代的具体发展情况,归纳和分析了其规律性特征。同时,根据78方可明确墓主身份与墓志尺寸对应关系的金代墓志,对金代品官墓志等级制度进行还原,分析官品、勋级和爵位在确定品官墓志尺寸时的优先次序,以及金代品官命妇墓志尺寸的依据标准。还分析了金代所出现的墓志等级僭越情况,认为是在个人因素、官方监管不利及历史发展趋势三方面原因作用下而出现的。第5章,金代石刻对《金史》考补的史料价值。本章利用金代石刻对目前《金史》研究中一些尚未探讨和研究不足的问题进行了考补,具体涉及到《金史》人物及家族世系、州县镇及边将、剧县划分标准、进士数量和科次、酒务和酒务官以及金人著述等几个方面,较为深入的挖掘了金代石刻在上述几方面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同时对《金史》列传、地理志、百官志等相关记载进行纠正和补充。第6章,金代石刻所见金代人口信息。本章主要探讨金代人口寿命水平、死亡原因和家庭人口数量问题。首先根据统计出的466例有确切死亡年龄的金代人口样本对金人寿命水平及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金人平均死亡年龄约为61岁的结论。从性别、阶层和民族三方面对金代人口平均死亡年龄作出分类比较,并分析造成金代人口死亡年龄在性别、阶层和民族方面差别的原因。还从疾病致死、人为死亡和意外死亡三方面梳理和分析了导致金人致死的原因,认为风疾、疽病、瘟疫、生育死亡等应是当时金人常见或熟知的疾病,而人为或意外死亡因直接影响人口寿命长短而被如实记载下来。本章在研究金代家庭人口数量时,摒弃了传统以口数或丁数与同时期的户数进行除法来计算的研究方法,而是在分析金代家庭结构类型、统计家庭生育子女数量的基础上,对金代家庭人口数量做出合理的估算,认为以一对夫妻和其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直系二代际金代家庭人口数量不应超过6人。
【关键词】:金代 石刻 史料价值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7.4;K246.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33
  • 1.1 选题意义13-14
  • 1.2 相关概念界定14-15
  • 1.3 研究现状15-27
  • 1.3.1 金代石刻发展情况研究15-17
  • 1.3.2 金代石刻刻工的辑录与研究17-18
  • 1.3.3 金代墓志等级制度研究18-20
  • 1.3.4 石刻所见金代女性婚姻生活研究20-21
  • 1.3.5 石刻所见金代丧俗研究21
  • 1.3.6 石刻所见金代佛教信仰研究21-22
  • 1.3.7 石刻所见金代寺观名额研究22-23
  • 1.3.8 石刻所见金代民间信仰研究23-24
  • 1.3.9 金代女真文字石刻考释研究24-25
  • 1.3.10 金代汉文石刻文字校札25
  • 1.3.11 金代戏曲石刻研究25-27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27-29
  • 1.4.1 研究思路27-28
  • 1.4.2 研究方法28-29
  • 1.5 创新点29-33
  • 第2章 金代石刻的著录、数量统计和时空分布33-83
  • 2.1 金代石刻的著录与数量统计33-66
  • 2.1.1 金代石刻数量统计原则33-35
  • 2.1.2 金代对本朝石刻的著录、考补与数量统计35-40
  • 2.1.3 元明时期金代石刻的著录、考补与数量统计40-50
  • 2.1.4 清至民国时期金代石刻的著录、考补与数量统计50-58
  • 2.1.5 建国以来金代石刻的出土、著录、考补和数量统计58-64
  • 2.1.6 金代石刻数量统计64-66
  • 2.2 金代石刻时间和空间分布66-83
  • 2.2.1 金代石刻刊刻时间纠误66-73
  • 2.2.2 金代石刻时间分布及其特点73-77
  • 2.2.3 金代石刻空间分布及其特点77-83
  • 第3章 金代石刻刻工83-99
  • 3.1 金代石刻刻工的纠误与辑补83-85
  • 3.1.1 金代石刻刻工纠误83-84
  • 3.1.2 金代石刻刻工辑补84-85
  • 3.2 金代石刻刻工的题署85-88
  • 3.2.1 金代石刻刻工题署形式85-86
  • 3.2.2 金代石刻刻工题署用意86-88
  • 3.3 金代石刻刻工身份构成88-92
  • 3.3.1 金代石刻刻工自称88-90
  • 3.3.2 金代石刻刻工身份90-92
  • 3.4 金代石刻刻工的生产情况92-99
  • 3.4.1 金代石刻刻工的生产组织形式92-94
  • 3.4.2 金代石刻刻工的从业区域94-96
  • 3.4.3 金代石刻刻工的工值96-99
  • 第4章 金代墓志和墓志等级制度99-115
  • 4.1 金代墓志概况99-107
  • 4.1.1 金代墓志的纪年99-100
  • 4.1.2 金代墓志的地理分布100-102
  • 4.1.3 金代墓主身份102-104
  • 4.1.4 金代墓志形制特征104-106
  • 4.1.5 金代墓志的镌刻用字106-107
  • 4.2 金代墓志等级制度107-115
  • 4.2.1 金代品官墓志等级制度107-111
  • 4.2.2 金代墓志等级僭越及其原因111-115
  • 第5章 金代石刻对《金史》考补的史料价值115-165
  • 5.1 《金史》人物考补115-124
  • 5.1.1 《金史》人物生卒年及享年考补115-120
  • 5.1.2 《金史》人物仕履考补120-124
  • 5.2 《金史》人物家族世系考补124-144
  • 5.2.1 涿州时氏家族124-131
  • 5.2.2 临潢杨氏家族131-139
  • 5.2.3 西京孟氏家族139-144
  • 5.3 金代地理考补144-151
  • 5.3.1 金代州、县、镇及边将考补144-148
  • 5.3.2 金代剧县划分标准考补148-151
  • 5.4 金代进士辑考151-155
  • 5.4.1 天会六年榜进士人数152
  • 5.4.2 皇统六年榜进士人数152
  • 5.4.3 大定二十二年榜人数152-153
  • 5.4.4 伪齐阜昌四年榜进士人数153-155
  • 5.5 金代酒务及酒务官考补155-161
  • 5.5.1 金代酒务设置与酒务考补156-158
  • 5.5.2 金代酒务官出身及酒务官考补158-161
  • 5.6 金人著述辑补161-165
  • 第6章 金代石刻所见金代人口信息165-199
  • 6.1 金代人口寿命水平165-171
  • 6.1.1 金人样本寿命计算与特点分析165-168
  • 6.1.2 金代人口寿命水平分析168-171
  • 6.2 金代人口平均死亡年龄比较171-177
  • 6.2.1 性别比较172-174
  • 6.2.2 阶层比较174-175
  • 6.2.3 民族比较175-177
  • 6.3 金代人口死亡原因分析177-187
  • 6.3.1 疾病致死177-180
  • 6.3.2 人为死亡180-185
  • 6.3.3 意外死亡185-187
  • 6.4 金代家庭人口数量187-199
  • 6.4.1 金代家庭人口资料分析187-189
  • 6.4.2 金代家庭结构分析189-195
  • 6.4.3 金代家庭子女数量和人口数量195-199
  • 结语199-203
  • 参考文献203-209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209-211
  • 致谢211-214
  • 附表214-400
  • 附表1 金代石刻数量统计表214-334
  • 附表2 金代石刻刻工辑补表334-340
  • 附表3 金代墓志统计表340-364
  • 附表4 金代人口死亡年龄总表364-392
  • 附表5 金代一夫一妻家庭生育统计表392-398
  • 附表6 金代一夫多妻家庭生育统计表398-400

  本文关键词:金代石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6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d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