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15:07

  本文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民生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政府的广泛重视。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矛盾也不断凸显出来,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严重滞后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实际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行科学测度并研究其提升路径对我国积极、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促进其可持续、规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模型,对影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影响因素的分析及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隶属度、相关性以及鉴别力分析等方法对指标进行了有效筛选,最终确定了涵盖6个维度3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主客观赋权,通过乘法集成最终确定指标的权重,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行评价,由此得出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不高、与经济发展脱节以及各地区水平差距较大等重要结论。再次,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路径,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和评价结果提出路径假设并构建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路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服务保障、活动产出以及公众参与均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几个维度之间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只有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水平的提高没有直接导致公众参与的增加。最后,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模型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框架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R2统计量和伪F统计量对合理选择聚类个数进行了判别;三是基于相关理论和评价结果构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最终对其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提升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49.2;F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导论12-19
  • 1.1 问题提出12-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5-17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7-19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19-43
  • 2.1 相关理论19-30
  •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19-22
  • 2.1.2 新公共服务理论22-26
  • 2.1.3 政府绩效评估理论26-30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30-43
  • 2.2.1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评价研究30-34
  • 2.2.2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及指标体系构建34-39
  • 2.2.3 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及建议研究39-43
  • 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3-67
  • 3.1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43-48
  • 3.1.1 公共文化服务投入43-46
  • 3.1.2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46
  • 3.1.3 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产出46-47
  • 3.1.4 公共文化服务公众参与47-48
  • 3.2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48-53
  •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48-50
  • 3.2.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50
  • 3.2.3 指标体系的构建50-53
  • 3.3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筛选53-64
  • 3.3.1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专家咨询53-56
  • 3.3.2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56-59
  • 3.3.3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59-62
  • 3.3.4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62-64
  • 3.4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检验64-66
  • 3.4.1 评价指标的信度检验64-65
  • 3.4.2 评价指标的效度检验65-66
  • 3.5 本章小结66-67
  • 第四章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67-98
  • 4.1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67
  •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67-78
  • 4.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68-71
  • 4.2.2 主成分分析确定指标权重71-77
  • 4.2.3 指标的综合集成赋权77-78
  • 4.3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78-86
  • 4.3.1 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及步骤78-79
  • 4.3.2 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79-84
  • 4.3.3 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及讨论84-86
  • 4.4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聚类分析86-96
  • 4.4.1 系统聚类法87-90
  • 4.4.2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系统聚类90-94
  • 4.4.3 聚类结果的分析及讨论94-96
  • 4.5 本章小结96-98
  • 第五章 基于评价结果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路径分析98-124
  • 5.1 路径假设和概念模型98-103
  • 5.1.1 路径假设98-102
  • 5.1.2 概念模型102-103
  • 5.2 模型方法与问卷设计103-112
  • 5.2.1 结构方程模型103-108
  • 5.2.2 问卷设计108-112
  • 5.3 模型构建及验证112-120
  • 5.3.1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确立112-114
  • 5.3.2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与修正114-115
  • 5.3.3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估115-117
  • 5.3.4 数据分析结果对研究假设的验证117-119
  • 5.3.5 结构方程分析小结119-120
  • 5.4 实证分析的结果讨论120-123
  • 5.5 本章小结123-124
  • 第六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对策和建议124-135
  • 6.1 加强和完善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124-126
  • 6.1.1 加大政府财政直接投入力度,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供给124-125
  • 6.1.2 均衡地区间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水平,缩小地区间差距125-126
  • 6.1.3 利用多种方式吸引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126
  • 6.2 以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126-129
  • 6.2.1 调整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结构127
  • 6.2.2 完善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机制127-128
  • 6.2.3 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128-129
  • 6.3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129-131
  • 6.3.1 强化需求导向意识,,建立便捷畅通的需求表达机制129-130
  • 6.3.2 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发布机制130
  • 6.3.3 完善公众参与的反馈及纠偏机制130-131
  • 6.4 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建设131-133
  • 6.4.1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131-132
  • 6.4.2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利用率132-133
  • 6.5 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133-135
  • 6.5.1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133-134
  • 6.5.2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134-135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135-139
  • 7.1 研究结论135-136
  • 7.2 研究局限性及研究展望136-139
  • 7.2.1 研究局限性136-137
  • 7.2.2 研究展望137-139
  • 参考文献139-153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153-154
  • 附录154-157
  • 致谢157-158

  本文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6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b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