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14:15

  本文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批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第二版序言》为起点,英国浪漫主义批评历时仅四十年。然而,这又是何等辉煌、何等耀眼的四十年啊!在此期间,经过两代批评家的不懈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颖而富于创造性的诗歌理论,从而与此前的新古典主义批评断然决裂。与此同时,他们又回应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挑战,解答了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正是这些诗歌观念的变化,将英国文学批评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问题为纲,即通过对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梳理和阐释,探讨英国浪漫主义批评的理论得失;同时也追溯其来龙去脉,评述它与20世纪西方文论的关系。除“绪论”和“结论”之外,全文分为五章,现概述如下: 第一章题为“英国浪漫主义批评概观”。本文指出,经过两代诗人兼批评家的努力,英国浪漫主义批评建构了一系列新颖而独特的诗歌理论。但追根溯源,我们也不难发现它们的理论渊源,即古希腊罗马批评遗产、英国的文学批评传统和来自德国的文学理论。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英国浪漫主义批评中区分出四种不同的理论倾向,这就是情感主义诗论、柏拉图主义诗论、有机整体论诗学和原始主义诗论。当然,在批评实践中,这四种倾向并非泾渭分明,而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第二章题为“关于诗人的禀赋和使命”。本文指出,英国浪漫主义批评标志着批评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即从此以后诗歌的概念必须从诗人的角度来加以探讨。因为在批评家看来,诗歌乃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自我表现。因此,要谈论诗歌,就必须从诗人的禀赋、才能和使命说起。如果说华兹华斯论述了写诗的六种能力,那么,柯尔律治则以莎士比亚的早期创作为例,探讨了独创性诗歌天才的特征。而面对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挑战,雪莱和卡莱尔进一步抬高了诗人的崇高地位,夸大了诗人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第三章题为“情感主义与非个性化理论”。在英国浪漫主义批评中,情感主义诗论风靡一时。为此,本文对华兹华斯、穆勒和罗斯金的诗歌理论展开仔细辨析,同时也指出了情感主义诗论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柯尔律治、哈兹利特和济慈也阐发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诗歌理论,即诗歌的非个性化理论。在他们看来,一个诗人唯有超越自我,超越个性,,才能以博大的精神去描绘万物。而莎士比亚则是他们共同推崇的伟大典范。尽管这一诗歌的非个性化理论在当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20世纪却重新焕发了活力。 第四章题为“诗歌创作中的心理学问题”。本文指出,由于将诗歌视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因而探讨诗歌创作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因素,便成了英国浪漫主义批评中的热门话题,由此促进了这一时期创作心理学的蓬勃发展。本章着重分析和评价了柯尔律治和利·亨特的想象力理论、雪莱的灵感理论、卡莱尔所谓“无意识的智慧”、哈兹利特论创作的心理动力,以及济慈有关诗人的“消极能力”的论述。正是通过这些探索,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创作心理学的认识,也给20世纪西方文论以深刻的影响。 第五章题为“关于诗歌的社会功用”。本文指出,由于科学主义的兴起和功利主义的挑战,诗歌的社会功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中,诗歌与科学之争,诗歌与道德的关系,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几乎所有的英国浪漫主义批评家都参与了这场讨论。尽管各自的解答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异口同声地捍卫了诗歌的崇高价值。所有这些思考,也深刻影响了阿诺德、理查兹和兰色姆等后世批评家。我们在今天重新审视这场讨论,并非仅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从中获取有益的理论启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尽管英国浪漫主义批评只经历了短短四十年,但它却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它迅速打破了新古典主义批评的一统天下,建构了一系列新颖而独特的诗歌理论,从此开启了批评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与此同时,它也深刻影响了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浪漫主义批评无疑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永不枯竭的理论源泉。
【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批评 新古典主义批评 诗歌理论 非个性化理论 创作心理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2
  • 一、 关于选题问题12-14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14-20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20-22
  • 第一章 英国浪漫主义批评概观22-49
  • 第一节 两代诗人兼批评家22-32
  • 一、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23-26
  • 二、 哈兹利特、雪莱、济慈及其他批评家26-32
  • 第二节 三大理论来源32-40
  • 一、 古希腊罗马批评遗产32-35
  • 二、 英国文学批评传统35-38
  • 三、 来自德国的文学理论38-40
  • 第三节 四种主要倾向40-49
  • 一、 情感主义诗论41-42
  • 二、 柏拉图主义诗论42-44
  • 三、 有机整体论诗学44-46
  • 四、 原始主义诗论46-49
  • 第二章 关于诗人的禀赋和使命49-70
  • 第一节 从诗人的禀赋与能力说起49-56
  • 一、 “诗人是捍卫人类天性的磐石”50-53
  • 二、 诗人写诗的六种能力53-56
  • 第二节 从莎士比亚看诗歌天才的特征56-63
  • 一、 独创性诗歌天才的特征56-60
  • 二、 诗歌天才与判断力60-63
  • 第三节 作为“立法者”和“先知”的诗人63-70
  • 一、 “诗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63-66
  • 二、 作为英雄和先知的诗人66-70
  • 第三章 情感主义与非个性化理论70-96
  • 第一节 情感主义诗论的演进70-80
  • 一、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71-74
  • 二、 自成体系的情感主义诗论74-78
  • 三、 关于“感情的误置”78-80
  • 第二节 诗歌的非个性化理论80-87
  • 一、 莎士比亚与弥尔顿的对比81-84
  • 二、 “人类智力的普洛透斯”84-86
  • 三、 诗人是没有自我,没有本体的86-87
  • 第三节 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87-96
  • 一、 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之争88-91
  • 二、 托·斯·艾略特的相关思考91-96
  • 第四章 诗歌创作中的心理学问题96-116
  • 第一节 关于诗歌创作的想象力96-103
  • 一、 作为有机整体的想象力97-100
  • 二、 作为描绘方法的想象力100-103
  • 第二节 创作灵感与无意识问题103-109
  • 一、 “诗人是不可领会的灵感之祭司”103-106
  • 二、 莎士比亚的“无意识的智慧”106-109
  • 第三节 创作的心理动力与诗人的“消极能力”109-116
  • 一、 诗歌创作的心理动力109-112
  • 二、 关于诗人的“消极能力”112-116
  • 第五章 关于诗歌的社会功用116-138
  • 第一节 关于诗歌与科学之争116-124
  • 一、 “诗是一切知识的起源和终结”117-119
  • 二、 彩虹、萤火虫、狮子和百合花119-124
  • 第二节 回应功利主义的挑战124-132
  • 一、 诗为人类提供最高意义上的快乐125-128
  • 二、 诗增强人类的德行的机能128-132
  • 第三节 后世对相关问题的思考132-138
  • 一、 求助诗歌来为我们解释生活132-135
  • 二、 艺术再度赋予世界以躯体135-138
  • 结论138-142
  • 参考文献142-1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冬;;浪漫主义诗学的三种倾向[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2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有机论美学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3 张政文;浪漫主义的批评意识[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2期

4 章燕;审美与政治:关于济慈诗歌批评的思考[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5 林晨;华滋华斯与《抒情歌谣集》[J];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04期

6 周晓秋;;论英国浪漫派诗学中的想象观[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章燕;;20世纪上半叶华兹华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接受[J];国外文学;2013年04期

8 刘须明;;“情感误置”与“自我湮灭”——罗斯金对艾略特“非个性化”论的影响[J];国外文学;201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批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6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7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