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

发布时间:2021-11-17 08:59
  从戏剧存在和传播方式来说,小剧场话剧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而言的一种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当代话剧演出形式,表演空间较小、演员与观众贴近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而这一存在方式也促使小剧场话剧本身具有先锋性。从戏剧艺术的文化源流来说,小剧场话剧最早出现在欧洲,20世纪初传播到中国,宋春舫、徐半梅等人积极向国人翻译和宣传小剧场话剧。1921年,汪优游等人针对文明戏过于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爱美剧”的设想,这是中国小剧场话剧的雏形,《民众戏剧社宣言》中提出“小剧场运动旨在反对资本家通过票房控制戏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倡导业余戏剧活动”。田汉、欧阳予倩和洪深等人也通过南国社大力发展小剧场话剧,《父归》《潘金莲》等都是当时创作的小剧场戏剧作品。1926年,余上沅、赵太侔等人发起了强调戏剧艺术本身的主体性、号召对传统戏曲重新评估的国剧运动,力图使西方戏剧形式与中国民族戏曲形式高度融合,在这一努力下,大剧场和小剧场戏剧艺术出现快速合流的趋向。30年代的左翼戏剧运动服从于激进的阶级斗争和宣传革命的需要,话剧艺术进一步“大剧场”化。其后出现的以“国防戏剧”和新编历史剧为代表的抗战戏剧,张扬民族意识,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融...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为中国小剧场话剧“寻根”
    第一节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源流与背景
    第二节 “文学性”与“剧场性”关系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问题
    第一节 文学史与戏剧史的关系演变
    第二节 辨析戏剧的“文学性”及与之相关的属性
    第三节 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
第二章 从“泛文学化”到“去文学化”
    第一节 戏剧文学性的“泛化”与“稀释”
    第二节 戏剧的“去文学化”倾向
    第三节 对小剧场话剧“文学性”的继续追求
第三章 国内小剧场话剧的题材拓展
    第一节 当下的题材危机
    第二节 形式创新的有限性
    第三节 题材拓展的瓶颈
第四章 剧场性与阐释空间
    第一节 “剧场性”的涵义与性质
    第二节 大剧场与小剧场的“剧场性”辨析
    第三节 剧场的可阐释空间
第五章 小剧场中的模式化元素
    第一节 舞台假定性
    第二节 导演中心制
    第三节 娱乐元素的过量渗透
第六章 表现形式的不断突破与戏剧交流的态势
    第一节 戏剧与影视的结合
    第二节 与行为艺术无限接近的小剧场话剧样本
    第三节 中国新兴的电视话剧
    第四节 国内外戏剧交流的整体状态
结语 中国小剧场话剧与文学的发展版图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J]. 张福贵.  中国社会科学. 2013(11)
[2]融通与互文——戏剧与影视学整合发展的思考[J]. 周安华.  戏剧文学. 2013(08)
[3]一个文化事件——关于喜剧《蒋公的面子》[J]. 吕效平.  扬子江评论. 2013(01)
[4]关于《我爱桃花》的话剧笔记[J]. 邹静之.  上海戏剧. 2012(09)
[5]从“万比洛夫派”到“新戏剧”:当代俄罗斯戏剧源流与发展考[J]. 王树福.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1(04)
[6]新时期“戏剧观”论争的反思与批判[J]. 胡星亮.  学术月刊. 2009(02)
[7]王晓鹰 创造诗化的舞台意象[J]. 董伟,欧阳逸冰,张仁里,谭霈生,刘厚生,林荫宇,丁涛,马也,李春喜,童道明,林克欢,徐晓钟,蔡体良,黄维钧,王晓鹰.  中国戏剧. 2007(03)
[8]论老舍“小说体戏剧”的成型[J]. 陈军.  戏剧艺术. 2006(06)
[9]晏阳初及其所倡导的平民戏剧教育[J]. 王艳玲,谢美生.  剧作家. 2005(05)
[10]国家话剧的文化态度[J]. 赵耀民.  上海戏剧. 2003(Z1)



本文编号:3500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500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9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