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语位“v+和+v”式并列短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6 19:35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述语位“v+和+v”式并列短语为研究对象,力图对其相关事项给出一份详细的解答,并借此去反映一些更为宏观的问题。全文共分为6章。第1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范围,讲明了本次研究的选题原因和实际价值,总结了已有研究成果的概况,并介绍了基本的论证思路。第2章,“v+和+v”式并列短语的属性:本章从语料库中选取样本,全面调查了“v+和+v”式并列短语的句法分布情况,通过数据我们初步得出了“v+和+v”是述谓性的结论。随后本章对经典意见提出的“v+和+v”可以充当主宾语却不能独立作谓语、使用了连词“和”、有时被名量词修饰等现象逐一作出了理论与现实的分析,最终认为它们不能推导出“‘v+和+v’本质上是指称性”的结论。本章在解答了固有质疑的基础上认为标准的并列短语都是向心结构,“v+和+v”与“v”保持着一致的述谓性,“v+和+v”很多时候就是一个“V”。第3章,述语位置上“v+和+v”式并列短语的基本特点:本章首先借助语料对述语位置上“v+和+v”式并列短语的具体分布、表述效果进行了调查。随后本章开始重点聚焦格式内的开放性部件“v”,对它的形义特征展开描写。我们发现了这种...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述语位“v+和+v”式并列短语研究


并列短语的概念整合观

框架图,视角,空间,概念


513.1所示⑤。(当然并列式的形成也不是“概念整合”的终点,它仍要作为一个更高层次的输入空间再与重新确立为另一个高层次输入空间的外部其他句子内容一起创建出一句成熟的表达,如图3.2所示,这是后续环节的一种推想,此处暂不详述。)图3.1并列短语的概念整合观图3.2概念整合视角下的并列短语句在模型中,作为输入空间的并列项似乎并没有更多的“框架”,除了互相组拼的趋向之外,它们大概仅仅只是提供了其元素本身,而那些具体的旨意动因则是由并列式之外的关键语言环境提供的,这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可以转而将之认定为类属空间的重要背景,由并列项打造而成的并列短语与其形成的是被支配与支配的关系。Fauconnier提到,合成空间里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整体运行的版块,我们觉得这就是并列短语一定要以统合的形态去发挥作用才最可靠的原因。Fauconnier还指出,合成空间会始终与输入空间有所联系,其中后者当然可以影响到前者的面貌,但反过来前者也可以制约并调整后者,这样的双向作用力保证了系统内所有的映射和整合都可以顺利进行(李福印2008)。“以组成对应外部语义的整合体为主旨”,这一对并列项总体状态的认识视角其实在本质上并不出奇,但其意义在于,首先它确实是一个隔除例外且符合现实的适当诠释,有益于该课题目前悬而未决之局面的开解。它在道理上显得相对平直,可除却本文之外我们暂时还未看到类似角度的阐说。同时其向外求索的策⑤非常凑巧的是,陈池华(2017)与本文一样,也都不约而同地想到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并列短语的生成问题,但差异之处在于,陈文没有专门将并列式外的关键句子内容认作类属空间,亦未曾选择以其对整体合成结果的引导作用为突破点来描述并列项,他认为并列短语是要通过语音、语义、语形、逻辑的配对来进

述语位“v+和+v”式并列短语研究


Tesnière的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汉语并列连词研究[J]. 李占炳,屈正林.  丽水学院学报. 2019(06)
[2]两项式并列结构中同项省略研究[J]. 李占炳.  嘉兴学院学报. 2020(01)
[3]外国学生并列关系定语习得考察[J]. 颜明,高则云,肖奚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4]并列名词的部分一致模式[J]. 李占炳,屈正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01)
[5]完句机制创拟下“v1+和+v2”构建谓语的条件新释[J]. 岳辉,孙本成.  华夏文化论坛. 2018(01)
[6]“和”在并列成分中的位置和功能[J]. 宋萌萌.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7]“和”的句法[J]. 杨萌萌,胡建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8(03)
[8]汉语的“例举并列结构”及其类型学意义[J]. 闫梦月.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9]论并列连词语法化的条件[J]. 陈健荣.  当代语言学. 2018(01)
[10]“并”字的起源与发展[J]. 张世渊.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博士论文
[1]英语合取类并列结构的生成研究[D]. 关珊珊.延边大学 2017
[2]汉英并列结构对比研究[D]. 陈池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并列结构的类型学研究[D]. 李占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4]汉英双项式并列短语的词序制约因素研究[D]. 刘世英.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5]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 冯文贺.武汉大学 2011
[6]从名词、动词看现代汉语普通话双音节的形态功能[D]. 王丽娟.北京语言大学 2009
[7]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 马清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4
[8]汉语联合短语的类型和共性研究[D]. 邓云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英语母语者汉语并列结构习得研究[D]. 李岩.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
[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和越南语并列连词对比研究[D]. 马海霞.云南师范大学 2019
[3]并列标志的隐现研究[D]. 范倩倩.南昌大学 2019
[4]外部对举结构的多维研究[D]. 石东红.广西师范学院 2018
[5]二语习得中连词“和”的偏误分析[D]. 刘夏萱.安阳师范学院 2018
[6]留学生连词“和”“与”“及”“以及”习得情况的偏误分析[D]. 高轲.郑州大学 2018
[7]厄瓜多尔学生连词“和” “并” “而”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 王珍珍.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8]对外汉语教学中“和”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D]. 黄馨萱.兰州大学 2018
[9]外国留学生汉语并列主宾语习得研究[D]. 程仕仪.南京师范大学 2018
[10]外国学生并列关系定状语习得研究[D]. 高则云.南京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611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11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