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2017-05-13 15:04

  本文关键词:张如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篇论文研究的主题是张如心及其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等方面所作的贡献。张如心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代表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很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不同,张如心的贡献特别明显地体现在他的哲学才华上,而且贯穿了其一生。他是一个爱思考的学者,也是一个多产的理论家,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也将他与其他同时代的学者,如李达、艾思奇、沈志远等人进行了对比分析。张如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位重要理论宣传和教育家,著名的“红色教授”之一,他的活动轨迹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密切联系着。张如心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他的上海活动时期,延安时期及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这一历史过程。本篇论文的主体是分三个时期来阐述张如心的理论研究活动及成果,即前期,中期和后期,并对其各阶段的学术活动给予了相应的评价。张如心的前期学术生平活动指的是他从留苏归来回到上海至进入中央苏区以及延安初期这段时间(1929年至1940年)。1929年秋,张如心从苏联回国,由于受到过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他开始积极研究和撰写相关理论作品,至1932年7月连续出版了四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张如心撰写的这些哲学著作,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史,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张如心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丰富的材料,论述也比较充分,不但引用了许多经典作家的论述,也有自己的理解,应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难能可贵的。在进入中央苏区后,张如心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品格来从事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这一时期保存下来的材料虽然不多,但从可以见到的材料上来看,张如心是一个爱思考、敢说真话,勇于坚持原则的理论家。张如心的中期学术活动指的是从延安时期经历华北和东北时期,到进入马列学院工作之前这一时期(1940年至1952年)。张如心这一时期的主要贡献特别体现在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上。这一时期,张如心对宣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作了许多非常重要的贡献:无论是率先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还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初步概括,又或是第一本宣传毛泽东思想与作风的作品,张如心都无愧是在党内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方面的第一人。此外,张如心十分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盲目崇拜;对毛泽东个人与全党的关系认识也比较合理,没有把毛泽东放在全党之上,而总是从毛泽东个人再延伸至全党,特别是对党领导的革命实践的强调,应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张如心的后期学术活动是指他从进入马列学院(即后来的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工作到被调离党校这段时间(1952年至1958年)。张如心在这一期间研究和撰写的文章,主要是围绕着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些焦点问题展开的。其中包括对毛泽东的两论,即《实践论》《矛盾论》重新发表后的研究和阐释;对过渡时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解;对胡适思想的批判等,这些都带有比较典型的时代色彩。《论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张如心在这段时期比较好的一篇理论文章,特别是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总结,反映出张如心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是深刻的、全面的。他能做出这样的总结,离不开他对理论的探索,也离不开他经历的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和切身体会。在每章的最后一部分,对张如心在该时期的学术活动都作了评价。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与同时期人相比,张如心在上海从事哲学活动的时间要比他们早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研究和传播贡献也是比较突出的。在中期的学术活动中,张如心在政治上、思想上都逐步走向成熟,并担任各类干部培训机构的领导职务,这也有利于他从全党全局的高度关注和思考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一时期,张如心的学术活动使他成为党内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在后期的学术活动中,张如心除了从事教学工作外,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阐述上,在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上,在党的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上都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张如心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革命与斗争的时代,很多在斗争条件下合理的现象,若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显得不那么合适,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张如心取得的成就,不但与其个人努力有关,也跟历史的大潮流相关,国共两党的斗争客观上也决定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命运选择及其理论成果。总的说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张如心以坚强的革命毅力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我党我军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党在训练和培养干部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是一个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张如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 干部教育 哲学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7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5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10-13
  • 二、研究现状述评13-22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22-25
  • 第一章张如心生平及学术历程25-41
  • 第一节 从民主革命者到共产主义者25-27
  • 第二节 锤炼党性,自觉宣扬毛泽东27-31
  • 第三节 一部宣传力作,一份办学担当31-36
  • 第四节 笔耕不辍,,建国后勤于教研36-41
  • 第二章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41-86
  • 第一节 对早期苏俄哲学的介绍41-51
  • 第二节 对辩证唯物论的传播51-59
  • 第三节 对辩证法的研究和传播59-69
  • 第四节 对哲学发展史的阐释69-81
  • 第五节 对张如心前期学术活动的评价81-86
  • 第三章宣传毛泽东的思想与作风86-120
  • 第一节 率先为“毛泽东思想”命名87-90
  • 第二节 概括毛泽东的创造性发展贡献90-95
  • 第三节 阐述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体系95-100
  • 第四节 宣传毛泽东的人生观与作风100-115
  • 第五节 对张如心中期学术活动的评价115-120
  • 第四章“两论”宣传与哲学论道120-169
  • 第一节 对《实践论》的宣传121-128
  • 第二节 对《矛盾论》的宣传128-135
  • 第三节 对过渡时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探讨135-143
  • 第四节 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143-155
  • 第五节 阐释和宣传党的群众路线155-166
  • 第六节 对张如心后期学术活动的评价166-169
  • 结语169-176
  • 参考文献176-186
  • 后记1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光;;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罗永剑;;艾思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系统构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刘加洪;曾繁滨;;张如心在毛泽东思想概念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李泽华;;论延安时期张如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J];党史文苑;2007年08期

5 杨成;张科;;论张如心对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所作的贡献[J];党史文苑;2010年20期

6 郝先中;《红星报》及其历史评价[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年03期

7 房成祥;关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研究的几个问题[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年01期

8 艾丹;;究竟谁是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J];党史文汇;2009年10期

9 张伟良;;“毛泽东主义”用语演变之历史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庄福龄;;尊重历史: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一个基本原则[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为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回顾[A];毛泽东研究述评[C];199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琳琳;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D];湘潭大学;2009年

2 张慧霞;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覃晓涛;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张如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2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1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