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权力流动—康区流动电影放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08:02

  本文关键词:制度变迁与权力流动—康区流动电影放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历经民国发端,共和国建国后放映网的铺开及“十七年”的政治规训文化启蒙,八十年代的商业萌动,九十年代的没落、挣扎及遗忘,到新世纪重新发现乡村,康区流动电影放映历经了几番变革。在制度的断续之中,我们试图去寻找这种乡村电影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逻辑。论文以新制度主义的视野,批判性地运用诺斯国家理论-产权理论-意识形态三位一体的制度变迁模型,对康区电影放映制度变迁,尤其是国家在其中的角色进行了分析。通过结合诺斯的国家理论、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和晚近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我认为,流动电影应被还置于中国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之中予以考量。论文认为,中国现代国家形成的三个建制性过程,即意识形态,乡村控制及民族主义相互勾连,构成了康区流动电影放映制度确立及变迁的主要推动力。论文在对康区近四十位不同代际放映员的访谈资料基础上,运用福柯的规训理论和塞托的实践理论,在呈现电影放映员的代际更迭和职业身份变迁的基础上,对电影放映员在制度变迁中的位置、群体命运和抵抗策略/战术进行了分析。论文结合历史资料、受众访谈和跟随放映队巡回放映的场景描摹,通过与影院放映体验之比较,考察流动电影进入康区后,康区受众的观影实践及其意义。分析在多元化的媒介图景及其允诺的消费者主权下,这种国家主导下的流动电影放映,其话语及实践获得了康区受众怎样的回应。论文以“技术一政治”的视角,分析了受众对电影作为“现代文明”表征的体验及其型塑的意义阐释框架。最后,我以一个藏族村庄为个案,分析产生以上观影实践的社会语境的变化。通过将电影置于作为整体的受众及其传播行为的一部分,论文试图进一步分析媒介技术如何嵌入到社会结构之中,并对权力在结构中的流动产生何种影响。要之,流动电影放映实践体现出一种权力在国家-放映员-受众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既包括了规训和控制,也包括了身体的或思想的抵抗战术,这种流动和作为媒介技术和视觉艺术的电影特质共同参与了流动电影放映性质的界定。
【关键词】:康区 流动电影 制度变迁 国家理论 规训与抵抗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4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言8-43
  • 一、研究缘起8-12
  • 二、康区:流动电影引入之边地场域12-32
  • 三、论文结构32-43
  • 第一章 国家理论与制度变迁43-60
  •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视角中的“国家”与“制度”43-54
  • 一、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43-50
  • 二、国家与制度变迁:新制度主义的模型50-54
  •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流动电影放映实践54-60
  • 一、适用性分析54-57
  • 二、本土化的路径57-60
  • 第二章 国家与康区流动电影放映制度变迁60-108
  • 第一节 “乡约”与“官学”:晚清国家意识形态的下渗61-68
  • 一、“乡约”:现代中国早期乡村意识形态控制61-64
  • 二、官学:康区教育之“国家意识”64-68
  • 第二节 电化教育运动与康区早期流动电影68-90
  • 一、教育电影之肇始69-73
  • 二、电影教育运动及巡回放映制度之建立73-80
  • 三、康区早期电影放映实践80-85
  • 四、早期国家电影与现代性建制85-90
  • 第三节 共和国与康区乡村电影放映制度变迁90-108
  • 一、乡村电影放映网之建构与城乡放映制度之统一90-94
  • 二、商业利益的重新发现与城乡放映结构失衡94-100
  • 三、技术变迁与国家治理:双重冲击下的农村电影放映100-102
  • 四、作为公共产品的新农村电影102-108
  • 第三章 制度变迁下的康区流动电影放映员108-179
  • 第一节 康区流动电影放映员之群体身份与代际更迭109-127
  • 一、作为“党的文化战士”的红色放映员109-116
  • 二、乡土之精明:个体放映员116-121
  • 三、身份杂糅的第三代放映员121-127
  • 第二节 国家权力对流动电影放映员之规训127-152
  • 一、纪律:一种持续性的改造128-135
  • 二、规训之时空技术的失效135-140
  • 三、GPRS与监控的升级:全景敞视主义原则140-144
  • 四、权力下的职业建构144-152
  • 第三节 权力的回声:康区流动电影放映员的战术152-179
  • 一、老放映员的“维权”:抗争的战术153-160
  • 二、新放映员的身份焦虑与协商160-166
  • 三、“墙里墙外”:放映员个案分析166-179
  • 第四章 流动电影放映与康区受众179-234
  • 第一节 流动电影与受众的形成180-190
  • 一、作为“技术-政治”的流动电影180-183
  • 二、“梦幻体验”:早期城市放映的受众183-186
  • 三、“真实体验”:流动放映的受众186-190
  • 第二节 “电影下乡”:流动电影放映笔记190-205
  • 一、“电来啦!”191-196
  • 二、“弹棉花”与“抗日”196-200
  • 三、“失灵”的战争片200-204
  • 四、观众都哪儿去了?204-205
  • 第三节 一个藏族村庄中的传播、权力与社会身份205-234
  • 一、权力、赋权与社会身份206-209
  • 二、一个村庄中的两个世界:权力、阶层与身份209-222
  • 三、嵌入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媒介与ICTs222-234
  • 结语234-238
  • 附录238-248
  • 参考文献248-26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265-267
  • 致谢267-2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耿敬;姚华;;行政权力的生产与再生产——以上海市J居委会直选过程为个案[J];社会学研究;2011年03期

2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建立电影放映纲与电影工业的决定(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政务院第一百九十九次政务会议通过)[J];电影艺术译丛;1954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制度变迁与权力流动—康区流动电影放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0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e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