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突尼斯政治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08:11

  本文关键词:现代突尼斯政治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突尼斯脱胎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王朝国家,而且继承了法国殖民统治的遗产。在封建王朝国家的治理下,突尼斯于19世纪上半叶开启了现代化改革,并延续至今。在现代化过程中,突尼斯形成了改革主义传统。先是艾哈迈德贝伊开启了军事改革,接着萨迪克贝伊在列强逼迫下引入了政治改革。1861年“宪政改革”在突尼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赫尔丁改革、布尔吉巴改革和本·阿里改革都坚持了“宪政”理念。此外,“世俗化”、“西化”也是重要内容。 1956年突尼斯独立后,逐渐形成了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在这一体制下,总统享有很高的威望,权力几乎不受限制。执政党控制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同意权力与强制权力的对比中,后者明显占据优势。但是,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权并非完全依赖强制机构。布尔吉巴作为“国父”的个人魅力在其发动社会、经济、政治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阿里虽然缺乏这种特质,但其对民族国家建设任务的继承决定了其对经济现代化的坚持。在很大程度上,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权以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效性”增强了其合法性。现代突尼斯的政治改革,实质上是对这一体制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改革的结果是维护了该政权,同时也使得该体制不断走向僵化。最终,群众运动推翻了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权。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突尼斯近代历史上的政治改革,简要论述了突尼斯的改革主义传统。第二部分论述了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与社会、经济的互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是该体制的政策核心。换言之,该体制始终追求“有效性”以维持和增强其“合法性”。第三部分论述现代突尼斯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这包括:(1)“总统君主制”下的行政机构改革;(2)执政党与政党制度变革;(3)军队与安全机构改革;(4)突尼斯政教关系的演变;(5)市民社会参与政治与政治稳定;(6)国际政治形势对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治的影响与突尼斯外交中对民主化压力的化解。经过改革,突尼斯形成了效率较高的行政机构,一党主导、多党并存机制,政治性弱、职业化水平高的军队,温和的伊斯兰政治文化和有限发展的市民社会。而且,突尼斯的外交政策总体上取得了成功,保证了突尼斯政治、经济运行的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现代突尼斯政治改革的不足也很明显:总统终身制问题和强人政治机制没有解决,裙带主义作风蔓延行政机构,多党民主徒有其表,安全机构极度膨胀,市民社会弱小,政治伊斯兰此起彼伏。文章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本文认为,突尼斯的改革主义传统促使突尼斯走上了一条独特的改革道路,并仍将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政治转型。
【关键词】:突尼斯 现代化 威权主义 布尔吉巴 本·阿里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41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2
  • 图表索引12-13
  • 绪论13-27
  • 一、研究缘起13-16
  • 二、理论线索16-18
  • 三、研究维度18-20
  • 四、文献回顾20-25
  • 五、研究思路25-27
  • 第一章 近代以来突尼斯政治改革27-39
  • 第一节 侯赛因王朝改革27-32
  • 一、“自治”与“独立”的艰难抉择27-28
  • 二、早期现代化尝试28-29
  • 三、宪政的引入和实践29-32
  • 第二节 法国的殖民改造32-35
  • 一、“保护国”下的双轨制32-33
  • 二、殖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33-34
  • 三、同化政策的实施34-35
  • 第三节 突尼斯改革主义传统35-37
  • 一、突尼斯改革主义传统的形成35-36
  • 二、突尼斯改革主义传统中的宪政因素36-37
  • 三、突尼斯政治改革中的世俗化与西化倾向37
  • 本章小结37-39
  • 第二章 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及社会经济互动39-64
  • 第一节 当代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39-46
  • 一、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形成的多重因素39-42
  • 二、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结构42-44
  • 三、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特点44-46
  • 第二节 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权的社会政策46-50
  • 一、民粹主义政策47-48
  • 二、法团主义政策48-49
  • 三、侍从主义政策49-50
  • 第三节 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治下民族经济的建立与转型50-61
  • 一、突尼斯在“非殖民化”中建立了民族经济50-52
  • 二、“社会主义实践”后国有经济初具规模52-56
  • 三、“改革开放”确立外向型经济模式56-59
  • 四、“结构调整”后加速融入全球市场59-61
  • 本章小结61-64
  • 第三章 “总统君主制”下的行政机构改革64-82
  • 第一节 “总统君主制”的建立64-69
  • 一、突尼斯民族国家形成的有利条件64-65
  • 二、突尼斯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65-67
  • 三、“总统君主制”的建立67-69
  • 第二节 行政机构改革69-74
  • 一、“宪政社会主义”阶段行政机构大力扩充69-70
  • 二、自由化过程中行政权力的变化70-72
  • 三、“新时代”技术官僚机构的形成72-74
  • 第三节 总统权力的变化与统治方式的变革74-81
  • 一、“布尔吉巴主义”主导下的总统制74-77
  • 二、“变革”新时代的总统制77-78
  • 三、强人政治的强盛与没落78-79
  • 四、布尔吉巴与本·阿里总统制的异同79-81
  • 本章小结81-82
  • 第四章 突尼斯政党制度的沿革82-96
  • 第一节 “新宪政党”与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82-86
  • 一、新宪政党的建立82-83
  • 二、“布尔吉巴主义”的胜利83-84
  • 三、新宪政党1958年重组84-86
  • 四、新宪政党在突尼斯威权主义体制建立中的作用86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宪政党”与突尼斯政治体制改革86-89
  • 一、1963~1964年新宪政党改革87-88
  • 二、社会主义宪政党与“宪政社会主义试验”88
  • 三、突尼斯一党制的正式确立88-89
  • 第三节 “宪政民主联盟”与突尼斯“民主化”89-94
  • 一、社会主义宪政党的复兴与宪政民主联盟的建立89-91
  • 二、一党主导下多党制的运行91
  • 三、民主化的缓慢推进与政治改革91-94
  • 本章小结94-96
  • 第五章 军队与安全机构政治地位的嬗变96-105
  • 第一节 军队与安全机构的建立96-99
  • 一、突尼斯独立后建立了军队96-97
  • 二、突尼斯共和国沿袭法国警察制度97-98
  • 三、军队与安全机构的职能和作用98-99
  • 第二节 军队现代化和安全机构扩充99-103
  • 一、突尼斯军队走向现代化99-102
  • 二、突尼斯向警察国家的转变102-103
  • 三、军队的边缘化和安全机构的渗透103
  • 本章小结103-105
  • 第六章 伊斯兰教与突尼斯政治体制改革105-120
  • 第一节 突尼斯独立之初对宗教的改革105-106
  • 一、宗教地产改革105
  • 二、宗教法律改革105-106
  • 三、宗教教育改革106
  • 第二节 政治伊斯兰的兴起106-112
  • 一、政治伊斯兰的兴起106-107
  • 二、政治伊斯兰的发展阶段107-110
  • 三、政治伊斯兰与突尼斯政府关系的演变110-112
  • 第三节 伊斯兰民主的前景112-118
  • 一、政治伊斯兰挑战世俗主义政治113-115
  • 二、政治伊斯兰使突尼斯民主转型充满变数115-117
  • 三、政治伊斯兰影响突尼斯外交117-118
  • 本章小结118-120
  • 第七章 市民社会与突尼斯政治体制改革120-135
  • 第一节 突尼斯的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120-122
  • 一、国家主义发展战略下市民社会的地位与作用120-121
  • 二、国家控制并渗透市民社会121-122
  • 第二节 突尼斯市民社会的发展122-126
  • 一、突尼斯的公共领域122-123
  • 二、市民社会发展的条件与障碍123-125
  • 三、市民社会组织与政治社会的互动125-126
  • 第三节 突尼斯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126-134
  • 一、突尼斯政治参与机制126-128
  • 二、突尼斯政治参与的维度与限度128-132
  • 三、突尼斯的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132-134
  • 本章小结134-135
  • 第八章 国际政治与突尼斯政治体制改革135-152
  • 第一节 欧盟的影响135-143
  • 一、欧洲国家资助突尼斯维持侍从主义体制135-137
  • 二、“欧盟—地中海民主促进机制”推动突尼斯转型137-143
  • 第二节 美国的影响143-147
  • 一、美国援助是突尼斯威权主义体制得以维持的重要保障144-145
  • 二、美国中东战略为突尼斯提供了政治体制维系的大环境145-147
  • 三、美国中东北非政策间接引发突尼斯政治变革147
  • 第三节 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边缘地带147-151
  • 一、现代化过程中的疏离148-149
  • 二、新传统主义的回归149-151
  • 本章小结151-152
  • 结论152-157
  • 一、突尼斯威权主义政治的起落152-153
  • 二、突尼斯政治改革的成就与失误153-155
  • 三、“茉莉花革命”后突尼斯的政治走向155-157
  • 参考文献157-165
  • 附录1 突尼斯大事年表165-174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174-175
  • 后记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瑞;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J];阿拉伯世界;1985年01期

2 冯璐璐;当代突尼斯的伊斯兰复兴运动[J];阿拉伯世界;1999年03期

3 安惠侯;突尼斯首任总统布尔吉巴评介[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4 谢邦定;;中国与突尼斯建交的前前后后[J];百年潮;2006年11期

5 秦天;;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前因后果[J];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02期

6 安高乐;;从两枝世界政治论看“阿拉伯之春”[J];国际论坛;2012年05期

7 王利平;突尼斯稳步发展经济[J];国际资料信息;1999年08期

8 李竞强;;突尼斯主要政党[J];国际资料信息;2012年06期

9 马太平;突尼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做法[J];当代世界;2005年06期

10 覃胜勇;;北非成长中的伊斯兰政党[J];南风窗;2012年17期


  本文关键词:现代突尼斯政治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0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