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与明代散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1 10:43
  阳明心学的产生不仅掀起了明代思想界的惊涛骇浪,而且对当时的文学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乃至后世以及域外近代文学仍受其沾溉,明代散文亦从中获益匪浅。不过,阳明心学视阈下的散文研究较大程度上仍夹杂于文学的整体畛域而未完全独立,更为系统与细化的研究尚待深入。而整体而细化的阳明学与明代散文耦合研究,不仅有助于呈现二者耦合的基本体貌,直观阐发阳明学介入了明代散文发展的哪些方面,并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而且通过研索融摄阳明学与其他哲学(如理学、关学、政治哲学)学者的文学创作,从中抽绎体现不同哲学思想的散文理论以作比照,这与直接抉发阳明学派的文学思想或泛泛而谈由阳明学而滋生的情欲、自然等理论学说相较,显然更易发露阳明学影响明代散文的方面与程度,且使二者的关联更为紧密,而避免浮泛其上或似是而非。本文整体上从散文理论、思潮、流派、要素及文学思想入手,不仅关注明代散文发展进程中出现诸现象原因、发展进路及嬗变规律的阳明学质素,而且期望对阳明学影响明代散文思想形成与流迁的具体情形作出说明,以期在总结阳明学与明代散文研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拓展既有研究领域、视阈,推进既有方面的研究程度,推动阳明学与明代散文研究的... 

【文章页数】:2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明代文章学的思想传统
    二、研究现状与不足
    三、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阳明学与明代文学之耦合——正学、正心到正文的自然递嬗
    第一节 儒学式微与阳明学的正学倾向
        一、“举业盛而圣学亡”
        二、学风、士习的嬗变与“忘己之学”的解阐
        三、“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第二节 人心不古与阳明学“正心”的理想悬设
        一、德性的缺位与“正人心”的擎举
        二、致良知的“正心”指向与达成路径
    第三节 文章趋伪与心学派“修辞立诚”观的突显
        一、“今天下事鲜不伪者,而文为甚”
        二、“正文体”观的鹊起与“正人心”的互动
        三、修辞立诚:从心正(实)到文正(实)
        四、“文者,人之象也”与“文如其人”到“文即其人”的演进
第二章 阳明心学与散文载道传统的进境
    第一节 “文佞论”的提出与明代“文以载道”观的审视
    第二节 殊途同归——阳明心学复兴儒道的终极旨趣
        一、反动其外,承继其中
        二、心学、理学异同之比较
        三、佛、道的纠缠与儒道的持守
    第三节 “师古人之心”与散文载道传统的进境
        一、阳明学与“师古人之心”的衍生
        二、师心即师天与文、道叠合进境
第三章 阳明心学与明代散文复古进路
    第一节 守旧与解放: 七子派复古的内在矛盾
        一、台阁体的救赎与形式模拟的固守
        二、摆落拘缠,自出机杼: 革文弊近习、纠偏帖括与格调美的标举
        三、创造者必敏于模仿: 为七子派拟仿一辩
    第二节 复圣人之心: 阳明心学的复古向度及特质
        一、王阳明: 词章之真能复古者
        二、反虚文比拟、尚质、兼采通变与法出自然: 复圣人之心与文论建构
    第三节 心学派与七子派复古之交互影响
        一、李梦阳、徐祯卿、王九思、郑善夫、屠隆: 心学派对七子派复古之影响
        二、“不复古文,安复古道”: 七子派复古影响心学派的面向及程度
第四章 阳明学与明代散文流派的迭变
    第一节 明代散文流派蜂起与迭变探因
    第二节 偏胜、矫激: 明代散文流派迭变的性格诱因
    第三节 明人心态(胜心)、性格(矫激)与文学流派嬗变的思考
第五章 阳明学与明代诗文理情向度的流转
    第一节 明代诗文辨体与前七子“诗主情”说的理道倾向
        一、七子派诗文辨体与明代诗文主情说的前奏
        二、国家与社会: 七子派主情说的价值归趋
    第二节 阳明学与明代诗文理、情递嬗的延宕
        一、王阳明: 道德行为中的情感认同
        二、阳明后学: 道德的失语与情感的独语
        三、天理、人情的分合与阳明及其后学的正解与误解
    第三节 阳明后学重情说的文学投影及其理道向度
        一、重情说的文学投影及小品文的扬情抑理
        二、并非反动: 世俗儒家伦理的转向
    第四节 理情递嬗与明人奇正、雅俗观的转换
第六章 阳明心学的直觉思维与公安派小品文的自适趋向
    第一节 知觉与感应: 阳明心学的直觉思维内涵与表现
    第二节 信笔扫抹,不经思维: 公安派小品文的自适倾向
        一、独抒性灵与“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
        二、口语、无法、瞬间捕捉与尚趣——公安派小品文的“自适”表征
    第三节 从人之自适、文之自适到以文求适
        一、心学渊源——“乐是心之本体”
        二、自适人生的期许与以文求适观的生成
第七章 王阳明文章学思想的心学映像
    第一节 “知行合一”与文以载道的来路与归途
        一、“知行合一”与名副其实的拓衍
        二、名实相副与文以载道的来路与归途
        三、名实相副与文以载道的政治事功倾向
    第二节 “四句教”与光风霁月的文境论
        一、尘沙之喻与“四句教”的解读
        二、“四句教”与光风霁月的文境
    第三节 阳明心学与醇而肆的文风
        一、“德业之外无事功”与文风之“醇”
        二、“心外无物”与文风之“肆”
第八章 心学、理学、关学的交会: 冯从吾文学观的融摄维度
    第一节 “做圣人易、做文人难”
    第二节 “作文害道”之辨与文质之辩
    第三节 “学贵自得”与文需自得妙悟
    第四节 动亦是静与为文法门
    第五节 躬行践履与以文观人
第九章 心学、政治、文学的张力与融摄——李绂文学观的维度建构
    第一节 心学统摄下的道统、治统与文道、治道的融合
    第二节 政治本位: 从“有德者必有言”到“立言须兼德与功求之”
    第三节 心学本位: 诗文,心之所发见
    第四节 心学传统与时代熏染: 考据入文章
    第五节 理学观念的突围与文学本位的坚守
结语
参考文献
已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伦理的二维结构体系——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谈起[J]. 张俊.  文史哲. 2017(04)
[2]救世、治心与正风——民国阳明学研究的新变、价值与启示[J]. 常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3]阳明心学的精神[J]. 李承贵.  哲学动态. 2017(04)
[4]论王阳明对道术的批判[J]. 朱晓鹏.  浙江社会科学. 2017(04)
[5]寻找下学上达的心性体认施教方法——论静坐方法在王阳明工夫系统中的价值与意义[J]. 张新民.  浙江社会科学. 2017(02)
[6]论心学对“良知自由”传统的复兴与发展[J]. 李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7]《明文海》:追述一代学术轨迹[J]. 黄灵庚.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9)
[8]心学道统论——以“颜子没而圣学亡”为中心[J]. 吴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9]晚明士人颓废生活审美风格与中国现代性的发生——以晚明士人的纵情生活为中心[J]. 妥建清.  人文杂志. 2016(01)
[10]从阳明夫子评白沙学的一段佚文看明代心学间的互动[J]. 邹建锋.  浙江学刊. 2015(06)

博士论文
[1]王阳明《论语》学研究[D]. 牛冠恒.中共中央党校 2015
[2]阳明诗歌与佛禅[D]. 侯丹.福建师范大学 2015
[3]李贽“童心”说与阳明心学[D]. 李云涛.云南大学 2014
[4]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文学批评[D]. 马晓虹.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D]. 谢旭.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明词与阳明心学[D]. 薛青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7]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 潘立勇.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王阳明“乐是心之本体”研究[D]. 吴宗利.南京大学 2017
[2]阳明心学与中晚明审美意识的变迁[D]. 向鹏.四川师范大学 2014
[3]七子派文学理论与阳明心学关系研究[D]. 谢旭.陕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34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34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e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