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与和解:20世纪爱尔兰英语戏剧对古希腊悲剧的重写

发布时间:2017-05-17 13:23

  本文关键词:承受与和解:20世纪爱尔兰英语戏剧对古希腊悲剧的重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古希腊罗马文化保存的重镇,爱尔兰的古典传统极为深厚。长期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境况,使盖尔语文学传统消亡殆尽,很难与舶来的英国文学传统抗衡。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前后,知识分子在挽救盖尔语传统的同时,将目光投向古希腊文学,力求借助这一平台,与英国文化和文学传统展开公平竞争和理性对话。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战场,20世纪的爱尔兰英语戏剧名家辈出、成果丰硕,折射和反思爱尔兰社会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剧作家,以不同方式重写古希腊悲剧,完成自我身份、命途的践行,企及现实与艺术的和解。作为盎格鲁-爱尔兰族群的一员,叶芝亲历爱尔兰文艺复兴,见证爱尔兰独立运动,始终谋求爱尔兰民族精神与理想化艺术追求的结合与升华。他翻译、改编索福克勒斯名剧,完成自己的《俄底浦斯在克洛诺斯》,以爱尔兰民族剧场为语境,探讨艺术家的诗剧理想与观众的社群认同感如何达成和解。剧中,他以受逐的老年俄底浦斯自况,通过后者天启与成神的过程,表达自己的终极理想,寄望爱尔兰民众摆脱政治与民族主义的操纵,亲近、崇尚诗性民族戏剧,参与铸造高贵、纯粹、智性的爱尔兰文化精神。希尼出生北爱尔兰天主教家庭,自幼目睹北爱尔兰的宗派宿怨与冲突,体味天主教与新教两个社群的和解愿望,承受政治压力下的艺术拷问。随着他将目光投向欧洲大陆和美国,领略多样的文学景观,希尼开始思索用诗歌艺术调解现实斗争的途径。加入户外日剧社之后,他着力于开凿“第五省”的另类想象空间,借助剧作和剧院平台,寻求历史语境中的善意和温情,终于成功改编了索福克勒斯名作《菲洛克忒忒斯》,完成《特洛伊的治愈》。卡尔汲取爱尔兰中西部地区的传统文化养分,继承20世纪爱尔兰女性剧作家的创作传统,冷视南北冲突逐渐缓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凯尔特之虎”时期,思考和回击爱尔兰历史对女性话语、书写的压制和遮蔽,尝试以古希腊神话为原型,构建当下语境中的爱尔兰女性生存景观。她依托欧里庇得斯名作《美狄亚》,推出剧本《猫原边……》,聚焦爱尔兰流浪族群中女性的身份认同及感情纠葛,用独有的处理方式拆解与嘲弄传统男权叙事模式,也将爱尔兰女性的艺术创作与生存境况搬上了国际戏剧舞台。上述三位爱尔兰作家虽然身处不同时代,来自不同族群,教育背景与生活经历也千差万别,但都在与古希腊悲剧的亲密接触中完成了与现实的角力和妥协。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相信更多的爱尔兰作家会投身古希腊文学之中,砥砺自己的创作,在各自的承受中完成和解。
【关键词】:爱尔兰英语戏剧 古希腊悲剧 重写 《俄底浦斯在克洛诺斯》 《特洛伊的治愈》 《猫原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2.07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20
  • 一、选题的来源9-13
  • (一)爱尔兰的古希腊传统9-10
  • (二)20 世纪爱尔兰英语戏剧中的古希腊题材10-13
  • 二、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3-14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一)国内研究现状14-16
  • (二)国外研究现状16-19
  • 四、说明19-20
  • 第一章20世纪爱尔兰英语戏剧中的古希腊题材20-57
  • 第一节 爱尔兰文艺复兴时期 —— 认同与疏离22-34
  • 一、叶芝23-27
  • 二、辛格27-31
  • 三、奥凯西31-34
  • 第二节 爱尔兰内战结束到北爱危机 —— 超脱与观照34-41
  • 一、丹尼斯·詹斯顿35-36
  • 二、塞缪尔·贝克特36-39
  • 三、路易斯·麦克尼斯39-41
  • 第三节 北爱危机前后 —— 创伤与治愈41-53
  • 一、布赖恩·弗里尔44-46
  • 二、托马斯·墨菲46-48
  • 三、勃伦丹·肯内利48-50
  • 四、谢默斯·希尼50-52
  • 五、汤姆·保林52-53
  • 第四节“凯尔特之虎”时期 —— 拆解与反思53-57
  • 一、弗兰克·麦吉尼斯54-55
  • 二、玛丽娜·卡尔55-57
  • 第二章 叶芝笔下的俄底浦斯57-110
  • 第一节 俄底浦斯的形象变迁58-66
  • 第二节 叶芝的戏剧观66-95
  • 一、叶芝早年的戏剧观66-73
  • 二、阿贝剧院成立前的探索73-83
  • 三、阿贝剧院的奋斗83-95
  • 第三节 自逐与成神 —— 俄底浦斯在克洛诺斯95-110
  • 一、叶芝的古希腊情结95-102
  • 二、叶芝的俄底浦斯情结102-105
  • 三、叶芝笔下的《俄底浦斯在克洛诺斯》105-110
  • 第三章 希尼笔下的菲洛克忒忒斯110-148
  • 第一节 菲洛克忒忒斯的形象变迁111-120
  • 第二节 希尼的艺术观120-144
  • 一、挖掘与层积120-128
  • 二、暴力与冷视128-136
  • 三、平衡与纠正136-144
  • 第三节 执念与破除 —— 希尼笔下的菲洛克忒忒斯144-148
  • 第四章 卡尔笔下的美狄亚148-178
  • 第一节 美狄亚的形象变迁150-155
  • 第二节 爱尔兰戏剧与爱尔兰女性155-169
  •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戏剧155-161
  • 二、瓦莱拉政府时期的女性戏剧161-164
  • 三、北爱尔兰女性戏剧164-166
  • 四、当代爱尔兰女性戏剧166-169
  • 第三节 卡尔笔下的美狄亚169-178
  • 一、卡尔的戏剧观及其中的古希腊情怀169-173
  • 二、卡尔笔下的美狄亚 —— 海斯特的抗争与自戕173-178
  • 第五章 结论178-181
  • 附录181-183
  • 参考书目183-198
  • 英文专著183-191
  • 英文论文191-194
  • 学位论文194
  • 中文专著194-195
  • 中文论文195-196
  • 网络资源196-198
  • 后记198-199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1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玛丽娜·卡尔的女性叙事——《猫原边……》中的她者与阈限[J];外国文学;2011年06期

2 汪艳;;民族的自我认识历程——从镜像理论的视角重读《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J];成功(教育);2012年16期

3 孙敏;试析奥凯西的悲喜剧手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孙柏;;爱尔兰母亲或大母神——叶芝剧作《胡里痕的凯瑟琳》中的民族精神悖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陈惠;;贝克特晚期剧作中的形象研究——以《不是我》《落脚声》和《呼吸》为中心[J];四川戏剧;2009年04期

6 路琪;曾一轩;;“联结”的追寻与终结——从《离开科罗诺斯之路》对神话和意象原型的借用和变形谈起[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3年03期

7 傅浩;叶芝的神秘哲学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8 朱雪峰;;贝克特后期戏剧的时空体诗学[J];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9 韦清琦;本我的暴动,超我的觉醒——新评约翰·辛格《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2期

10 路程;;窥破《终局》:论阿多诺的现代主义戏剧观[J];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承受与和解:20世纪爱尔兰英语戏剧对古希腊悲剧的重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3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