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延安木刻中的风景及权力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18 21:15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延安木刻中的风景及权力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木刻风景图像背后的权力关系问题。其理论的研究视角是风景政治,所依据的研究材料是1937年至1945年期间的延安木刻,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历史的影像资料。作为木刻图像中的风景政治研究,试图借助与大地人文景观相关的木刻图像,阐释其创作动机及意义表征,追究其图像生成的历史必然,建构抗战时期延安木刻中风景意象的话语系统。本文写作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察当时延安木刻创作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文艺政策之间的关系;二是思考当时民族矛盾、阶级斗争及其政治诉求如何在木刻图像中得以存在。延安木刻中的“延安”,是一个大的区域概念,即在抗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包括晋察冀边区以及八路军、新四军等活动的区域,因战争的缘故,其区域的界限并不稳定。本文讨论的范围以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边区为主,因为这两个区域空间意义不同,木刻创作也各具特色。本文共六章,第一章分析区域空间的政治意涵;第二章考察延安木刻群体的组织形态、活动路线及作为共同体成员所经历的思想变化;第三章讨论“进入权”问题,围绕“破交战”和“袭击战”等游击战争题材,分析木刻图像中的意义内涵;第四章讨论“开发权”问题,围绕部队屯垦和农村合作互助等大生产运动题材,分析木刻图像中的意义内涵;第五章讨论大地空间意象的神圣化问题,涉及相关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第六章讨论民主根据地的政治认同问题,涉及“谁在风景”以及社会大众的文化立场。对美术史的研究而言,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的图像意义远远大于其风格样式的形式审美问题,或者说,图像表达中的政治问题甚至决定了形式语言的转向,这在其他地区或别的历史时期都难以实现。
【关键词】:抗日战争 延安木刻 风景 权力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7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21
  • 一、选题意义及关键词10-13
  • 二、与本题相关的研究现状13-17
  • 三、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17-21
  • 第一章 区域概念及社会空间21-34
  • 引言21
  • 第一节 “边区”的政治意涵21-26
  • 第二节 “后方”的生产属性26-29
  • 第三节 根据地的游击战略29-34
  • 第二章 木刻组织与共同体意识34-55
  • 引言34
  • 第一节 木刻协会与木刻运动34-43
  • 1. 从鲁艺出发:三条发展路线36-38
  • 2. 前方与后方:两个“边区美协”38-43
  • 第二节 “美术工作者”43-55
  • 1. 代言者:方法论的洗礼43-45
  • 2. 批判者:被批判的对象45-47
  • 3. “一切宣传并非全是艺术”47-51
  • 4. 一个木刻家的思想转化51-55
  • 第三章 有关“进入权”的木刻风景55-83
  • 引言55-56
  • 第一节 “不让敌人通过”56-66
  • 1. 哨卡:凭路条通行56-59
  • 2. 破袭:打断敌人的脚骨59-66
  • 第二节 “战斗的原野”66-83
  • 1. 风的意象:夜行军66-72
  • 2. “转战古长城内外”72-78
  • 3. 东渡黄河78-83
  • 第四章 有关“开发权”的木刻风景83-117
  • 引言83-84
  • 第一节 “南泥湾”大生产84-101
  • 1. 垦荒屯戍84-89
  • 2. 纺线线89-91
  • 3. 兴建水利91-96
  • 4. 骡马运输队96-101
  • 第二节 组织起来101-117
  • 1. “开荒任务完成了”101-107
  • 2. “牛犋变工队”107-112
  • 3. “帮助老乡扬场”112-117
  • 第五章 文化赋值:从往昔之地到文化恒产117-137
  • 引言117-118
  • 第一节 跨地域的文化想象118-127
  • 1. 延安:革命的“圣地”118-123
  • 2. 窑洞:重建的记忆123-127
  • 第二节 真实记忆与神话记忆127-137
  • 1. “红太阳”的意象127-132
  • 2. “圣经时代结束了”132-137
  • 第六章 文化认同:一块民族情绪的共鸣板137-156
  • 引言137-138
  • 第一节 被删减的景物与被排斥的人138-148
  • 1. 明朗的天:政治认同下的民主根据地138-143
  • 2. “逃亡地主又归来”:离不去的家园143-148
  • 第二节 经验共同体与等级世界148-156
  • 1. 民族主义148-153
  • 2. 风景剧场153-156
  • 结语156-158
  • 参考文献158-166
  • 图版目录166-169
  • 附录: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美术活动年表169-210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210-211
  • 致谢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延安木刻中的风景及权力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7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