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19:07

  本文关键词:走向“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毋庸置疑,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具有旨归意义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涉人类解放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分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致思逻辑,旨在通过理论生成与现实发展的双重考察揭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核心线索及发展走向,从而为探索和研究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方向。马克思在吸收了西方共同体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共同体思想。鉴于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类生存境遇,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思考始终与人的生存与发展相连。在他看来,共同体即是一个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解放诉求而形成的共同关系模式,它本身并非一个有待建构的特殊社会实体,而是一种根据经济生产的发展而不断生成的人类生活方式。马克思对共同体的研究首先源自于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共同体存在状况的考察,以此为基点,进一步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分离以及人的异化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将共同体的发展演进置于利益和人的本质的生成逻辑之中,由此形成了一种以共同体为视角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学说。遵循内蕴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的批判与生成逻辑,共同体的发展呈现为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过程。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真正的共同体”即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类联合形式,其实质即是“自由人联合体”,它不仅是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的历史性考察,而且也是在人类解放的价值指引下形成的、对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关怀。基于这种理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本特征与核心线索必然是走向“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将共同体问题提升到人类解放的新高度,无疑是对古往今来众多共同体思想的升华,从而使得一种旨在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共同体”成为人类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马克思 共同体 真正的共同体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038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7
  • 绪论17-29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7-20
  • 二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20-27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27-29
  • 第一章 共同体的内涵及历史沿革29-53
  • 第一节 共同体概念的历史考证29-38
  • 一 共同体概念的历史语境29-32
  • 二 共同体概念的界定32-35
  • 三 马克思哲学中的共同体35-38
  • 第二节 共同体思想的渊源与历史演变38-51
  • 一 古代哲思中的共同体思想萌芽38-42
  • 二 中世纪神学统摄下的共同体思想发展42-44
  • 三 近代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共同体思想转向44-47
  • 四 德国古典哲学精神领域中的自由共同体诉求47-51
  • 本章小结51-53
  • 第二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53-89
  • 第一节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53-58
  • 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传统共同体解体53-56
  • 二 无产阶级兴起与共同体的发展趋势56-58
  • 第二节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薮58-71
  • 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共同体的经济学辩护58-60
  • 二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共同体的思想憧憬60-66
  • 三 费尔巴哈人本学对“爱的共同体”的哲学阐释66-67
  • 四 赫斯对“有机共同体”的哲学与经济学双重论证67-71
  • 第三节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轨迹71-88
  • 一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初步探索71-76
  • 二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逐步形成76-85
  • 三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完善85-88
  • 本章小结88-89
  • 第三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致思逻辑(一):批判的逻辑89-137
  • 第一节 市民社会及其超越:共同体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89-115
  • 一 市民社会:超越传统共同体的必然阶段90-96
  • 二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矛盾纠结96-100
  • 三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概念的重新诠释与本质分析100-110
  • 四 “真正的共同体”:超越市民社会的独特主题110-115
  • 第二节 异化及其扬弃:共同体思想的哲学批判逻辑115-135
  • 一 马克思异化逻辑的确立115-121
  • 二 人的劳动异化及其扬弃121-125
  • 三 人的交往异化及其扬弃125-131
  • 四 “真正的个人”:扬弃人的劳动异化和交往异化的独特走向131-135
  • 本章小结135-137
  • 第四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致思逻辑(二):生成的逻辑137-180
  • 第一节 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逐步一致137-158
  • 一 利益:剖析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视角137-142
  • 二 利益与共同体的双向互动142-147
  • 三 阶级利益矛盾: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矛盾的现实表现147-153
  • 四 “真正的共同体”与真正的共同利益的生成153-158
  • 第二节 人的本质理论的逐步展开158-179
  • 一 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起点:人的现实感性实践159-162
  • 二 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展开:从“类本质”到“发展的本质”162-171
  • 三 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归宿:“真正的共同体”171-179
  • 本章小结179-180
  • 第五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旨归:“真正的共同体”180-207
  • 第一节 走向“真正的共同体”180-194
  • 一 从“现实的个人”到“真正的共同体”181-187
  • 二 从“受苦者的联合”到“自由人的联合”187-194
  • 第二节 “真正的共同体”的实践取向194-199
  • 一 “真正的共同体”的理论定位:以人类解放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体195-197
  • 二 “真正的共同体”的根本目标:“自由人的联合”197-199
  • 第三节 “真正的共同体”的价值旨归: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199-205
  • 一 人的自由发展200-203
  • 二 人的全面发展203-205
  • 本章小结205-207
  • 第六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当今世界207-244
  • 第一节 西方的回响: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影响与时代意义208-230
  • 一 当代西方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跃迁208-222
  • 二 西方世界运行趋势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关系222-226
  • 三 全球化进程中的共同体重建226-230
  • 第二节 中国的实践: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想性与现实性230-242
  • 一 中国对共同体的认识与建构历程230-234
  • 二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234-239
  • 三 马克思共同体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239-242
  • 本章小结242-244
  • 结论 走向“真正的共同体”244-246
  • 参考文献246-253
  • 致谢253-2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2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良玉;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2 秦龙;;马克思“资本共同体”思想的文本解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3 秦龙;;马克思从“共同体”视角看人的发展思想探析[J];求实;2007年09期

4 陈华森;;马克思恩格斯“真实共同体”思想的民主价值[J];前沿;2010年07期

5 吴文勤;;共同体的消解:现代性成长的缺憾及其困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6 陈东英;;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主要来源和发展阶段[J];哲学动态;2010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走向“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6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