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农具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7:16

  本文关键词:明代农具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分析了明代农业经济状态、农业制度、农业科技、农学和人文思想等与明代农具发展有关的农业状况,为明代农具设计研究提供背景资料,从而分析明代农具设计独特的特点。通过对明代农具设计与农事应用、明代农具设计与手工业两方面的研究,探究农具设计与农业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首先,明代农具设计与农事应用方面,以农作物(主要指粮食作物)耕种先后环节为序,选取各环节中典型性农具作为分析的切入点,研究耕垦农事、播种农事、田间农事、收获农事、加工农事五个生产环节对农具设计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农事需求产生不同的农具设计创意,农具设计创意改良农业生产状态;其次,明代农具设计与手工业方面,根据手工业行业的不同,选取各行业中代表性农具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研究大农业及农具设计对手工百业,如织造业、烧造业、髹造业、木作业、皮作业与畜牧业、纸作业六大行业的深刻影响,发达的明代大农业和先进的农具影响着同时期所有手工业的材料、工艺、形态等设计条件与设计手段。大农耕经济孕育下的明代农具设计,具有创新性、实用性、适人性及普惠性的特点,体现了中国设计传统的最突出特点,使用方面的因人而异、条件方面的因地制宜、成本方面的因陋就简、事理方面的因势利导。
【关键词】:明代 农业 农具设计 农事应用 手工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220.2;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3
  • 绪论13-23
  •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13-14
  • 1. 研究对象与主题13
  • 2. 研究的意义13-14
  • 二.研究对象相关概念的界定14-15
  • 1. 关于农具的界定14-15
  • 2. 关于时期和地域的界定15
  • 3. 关于案例采选范畴的界定15
  • 三.论题的研究现状与回顾15-19
  • 1. 古代文献15-17
  • 2. 现代著作17-18
  • 3. 论文18-19
  •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19-23
  • 1. 研究框架19-21
  • 2. 研究方法21-23
  • 第一章 明代农业状况与农具设计23-47
  • 第一节 明代农业经济状态23-27
  • 1. 明代农业经济的规模23
  • 2. 明代农作物常规品种23-25
  • 3. 明代南北社会农业经济特点分析25-27
  • 4. 明代农业在明代经济社会所占重要比重27
  • 第二节 明代农业制度与生产方式27-34
  • 1. 明代朝廷官府的农业政策27-28
  • 2. 明代农业经济的赋税制度28-31
  • 3. 明代乡村自耕农生产状态31-32
  • 4. 明代乡村佃户生产状态32-33
  • 5. 明代乡村雇佣生产状态33-34
  • 第三节 明代农业科技与农具设计34-41
  • 1. 明代水利与农业排灌34-35
  • 2. 明代历法与农时35-36
  • 3. 明代漕运、车船建造与农产品物流36-37
  • 4. 明代冶铁与铁制农具普及37-39
  • 5. 明代机械与农事动能来源39-41
  • 第四节 明代农学与人文思想41-47
  • 1. 明代文化精英的“重农”思想41-43
  • 2. 明代统治者的“重农”言论43-44
  • 3. 《农政全书》、《便民图纂》、《农说》、《天工开物》与明代农学研究44-47
  • 第二章 明代农具设计与农事应用47-82
  • 第一节 耕垦农事与农具47-53
  • 1. 垦荒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47-50
  • 2. 粗耕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50-51
  • 3. 耘作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51-53
  • 第二节 播种农事与农具53-59
  • 1. 选种技术与农具设计特点53-55
  • 2. 育秧技术与农具设计特点55-56
  • 3. 播种技术类农具设计特点56-59
  • 第三节 田间农事与农具59-66
  • 1. 排灌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59-63
  • 2. 培植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63-65
  • 3. 除害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65-66
  • 第四节 收获农事与农具66-74
  • 1. 采割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66-68
  • 2. 运输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68-72
  • 3. 仓储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72-74
  • 第五节 加工农事与农具74-82
  • 1. 脱粒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74-75
  • 2. 粉碎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75-77
  • 3. 大型加工机械农具设计特点77-79
  • 4. 小型加工手持农具设计特点79-82
  • 第三章 明代农具设计与手工业82-149
  • 第一节 明代织造业与农具设计82-98
  • 1. 桑农生产与农具设计82-84
  • 2. 麻农生产与农具设计84-87
  • 3. 棉农生产与农具设计87-88
  • 4. 毛织生产与农具设计88-90
  • 5. 农家纺织器具设计90-93
  • 6. 农家刺绣器具设计93-95
  • 7. 农家印染器具设计95-98
  • 第二节 明代烧造业与农具设计98-114
  • 1. 农家酿造与农具设计98-101
  • 2. 农家制茶与农具设计101-103
  • 3. 农家汲水与农具设计103-104
  • 4. 农家烹饪与农具设计104-106
  • 5. 农家焙烤与农具设计106-108
  • 6. 农家储物与农具设计108-110
  • 7. 农家砖瓦与农具设计110-114
  • 第三节 明代髹造业与农具设计114-120
  • 1. 漆农种植与农具设计114
  • 2. 漆农采割与农具设计114-117
  • 3. 漆农熬制与农具设计117-119
  • 4. 漆农坯制与农具设计119-120
  • 第四节 明代木作业与农具设计120-134
  • 1. 明代建筑大木作与机械农具设计121-125
  • 2. 明代家具细木作与手持农具设计125-132
  • 3. 竹农、林农种植与编结农具设计132-134
  • 第五节 明代皮作业与畜牧业农具设计134-143
  • 1. 围栏与牧场类农具设计134-135
  • 2. 畜棚类农具设计135-137
  • 3. 禽舍类农具设计137-139
  • 4. 农家皮革硝制类用具设计139-140
  • 5. 乡村出行类用具设计140-143
  • 第六节 明代纸作业与农具设计143-149
  • 1. 原料种植类农具设计143-144
  • 2. 浸泡类用具设计144-146
  • 3. 抄纸类用具设计146-149
  • 第四章 明代农具设计特点与研究价值149-161
  • 第一节 明代农具设计的创新特点149-152
  • 1. 明代创新农具是明代大农业的重要动力之一149-150
  • 2. 明代创新农具是对古代农具体系改良革新的产物150-151
  • 3. 明代创新农具是明代科技进步的产物151-152
  • 第二节 明代农具设计的实用性特点152-155
  • 1. 功能简明152-153
  • 2. 材料简单153
  • 3. 构造简洁153
  • 4. 制作简易153-154
  • 5. 使用简便154-155
  • 第三节 明代农具设计的适人性特点155-157
  • 1. 劳作负载的体感与农具适人设计155
  • 2. 附着接触的肤感与农具适人设计155
  • 3. 尺度把持的手感与农具适人设计155-156
  • 4. 操作辨识的视觉与农具适人设计156-157
  • 第四节 明代农具设计的普惠性特点157-161
  • 1. 明代农具的“南北分宗”与融合157-158
  • 2. 明代农具对少数民族与周边外民族的影响158-159
  • 3. 明代农具是传统农具设计的“巅峰之作”159-160
  • 4. 明代农具对现代设计的启迪价值160-161
  • 结论161-164
  • 致谢164-165
  • 参考文献165-171
  • 附录171-27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279
  • 一.学术论文279
  • 二.编著2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虎有泽;张家川回族的传统文化研究[J];回族研究;2004年03期

2 杨宽;;我国历史上铁农具的改革及其作用[J];历史研究;1980年05期

3 陈梧桐;;朱元璋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J];农业考古;1982年01期

4 游修龄;;《天工开物》的农学体系和技术特色[J];农业考古;1987年01期

5 李未醉;张香凤;;古代中国农业技术在朝鲜的传播[J];农业考古;2008年01期

6 吴绪银;;山东人力农具四大件:锄镰锨镢(一)[J];民俗研究;1991年01期

7 桑润生;;马一龙与《农说》[J];农业考古;1981年02期

8 张飞龙;张华;;中国古代生漆采割与治漆技术[J];中国生漆;2011年02期

9 李友东;;时间秩序与大规模协作式农业文明的起源[J];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10 何露;陈武勇;;中国古代皮革及制品历史沿革[J];西部皮革;2011年24期


  本文关键词:明代农具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2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1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