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自然会话中的支持性反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23:04

  本文关键词:汉语自然会话中的支持性反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听话人在会话过程中通过使用支持性反馈,不仅可以建立起自己与说话人的联系,同时还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交际氛围,以促进听说双方交际目标的顺利达成。支持性反馈既是一种语用现象,又是一种语用策略的体现。合理地使用它,可以让人际交往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大量真实、自然的汉语日常生活会话语料,综合运用会话分析理论、言语行为理论、言语交际理论、互动社会语言学等多种理论与方法论,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对汉语支持性反馈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立体的考察。研究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首先,理清已有定义中存在的谬误,合理阐释支持性反馈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界定,划分了其在汉语会话当中的类型,不仅明晰了支持性反馈在汉语会话中的存在样貌,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汉语反馈信号的研究;其次,总结归纳了汉语支持性反馈具有的一般性特征及特殊性,探讨了其交互机制在会话中的实现方式,这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这一语用现象,亦对语用理论及会话分析理论小有丰富;再次,结合自建汉语自然会话语料库,考察了支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情况,并探讨了社会因素对其使用的影响,这种“立足于会话考察会话”的研究方法,有别于以往仅凭语感来推测和解释语用现象的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的信度。此外,研究还将听话人的点头行为作为个案,关注了汉语自然会话中的支持性非言语反馈,拓宽了汉语反馈信号研究的广度。本研究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缘起、选题意义及创新性、研究框架、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语料采集与转写及基本概念说明。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一节对国内外反馈信号研究情况进行历时溯源,共时归纳反馈信号和支持性反馈研究的现状及其焦点问题;第二节对支持性反馈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寻找本研究可深入探讨的问题所在。第三章对汉语支持性反馈进行了界定和类型划分。第一节在理清反馈信号、支持性反馈和非支持性反馈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话轮概念给出汉语支持性反馈的界定标准,并此基础上做出定义;第二节将支持性反馈与应答行为、回声话语及话语标记三种功能话语进行了区分;第三节将汉语支持性反馈的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划分。第四章对汉语支持性反馈的特点和交互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一节归纳了汉语支持性反馈所具有的口语交际的一般性特征;第二节归纳了汉语支持性反馈的所具有的特殊性;第三节结合信息域理论,探讨了汉语支持性反馈的交互机制。第五章借助汉语自然会话语料,对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考察。第一节提出研究问题并对研究语料的筛选、整理和提取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二、三、四节分别对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的表现形式、语用功能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与考察,并结合统计结果对相关现象进行了分析。第五节对前面三节所得结论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第六章借助汉语自然会话语料,考察了社会因素对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使用情况的影响。第一节主要考察了社会性别因素影响下支持性言语反馈在表现形式、语用功能及分布上呈现出的差异,并分析了出现该差异的原因;第二节讨论了其他社会因素影响下支持性言语反馈在表现形式、语用功能及分布上呈现出的差异,并讨论了出现该差异的原因。第七章使用汉语访谈类节目作为会话语料,对汉语支持性非言语反馈进行了关注,并以点头行为为研究个案,考察了其在会话中的使用情况。第一节对汉语支持性非言语反馈进行了概述;第二节主要考察了点头行为在汉语自然会话中的使用情况;第三节对所得结论进行了小结。第八章是结语。将本文对汉语支持性反馈的研究做出总结,对正文各章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关键词】:汉语支持性反馈 反馈信号 汉语自然会话 汉语口语 非言语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8
  • 第一节 研究缘起14-16
  • 第二节 选题意义及创新性16-18
  • 一、选题意义16-17
  • 二、创新性17-18
  • 第三节 研究框架、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18-24
  • 一、研究框架18-19
  •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9-23
  • 三、研究方法23-24
  • 第四节 语料采集与转写及相关概念说明24-28
  • 一、语料的采集与转写24-25
  • 二、本研究相关概念说明25-28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8-44
  • 第一节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28-41
  • 一、反馈信号研究现状28-39
  • 二、支持性反馈研究现状39-41
  • 第二节 汉语支持性反馈研究存疑41-44
  • 一、汉语支持性反馈研究存在的问题41-42
  • 二、汉语支持性反馈可深化研究的空间42-44
  • 第三章 汉语支持性反馈的界定及其类型划分44-66
  • 第一节 汉语支持性反馈的界定44-55
  • 一、反馈信号与支持性反馈、非支持性反馈的关系44-48
  • 二、支持性反馈及其他相关术语说明48-49
  • 三、支持性反馈与话轮的关系49-53
  • 四、汉语支持性反馈的界定标准53-55
  • 五、汉语支持性反馈的定义55
  • 第二节 汉语支持性反馈与其他功能话语的区分55-59
  • 一、支持性反馈与应答行为的区分55-57
  • 二、支持性反馈和回声话语的区分57-58
  • 三、支持性反馈和话语标记的区分58-59
  • 第三节 汉语支持性反馈的类型划分59-66
  • 一、汉语支持性反馈的表现形式分类59-62
  • 二、汉语支持性反馈的功能分类62-66
  • 第四章 汉语支持性反馈的特征及其交互机制66-85
  • 第一节 汉语支持性反馈在口语交际中呈现的一般性特征66-69
  • 一、支持性反馈具有口语交际的互动性66-67
  • 二、支持性反馈具有口语交际的行为性67
  • 三、支持性反馈具有口语交际的复合性67-68
  • 四、支持性反馈具有口语交际的语境制约性68-69
  • 第二节 汉语支持性反馈在口语交际中呈现出的特殊性69-78
  • 一、支持性反馈在口语交际中的所处位置和形成具有特殊性69-73
  • 二、支持性反馈在口语交际中的功能具有特殊性73-76
  • 三、支持性反馈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76-78
  • 第三节 汉语支持性反馈的交互机制78-85
  • 一、口语交际目标是支持性反馈交互机制存在的前提78-79
  • 二、信息域平台下支持性反馈交互机制的实现79-85
  • 第五章 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情况85-100
  • 第一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语料85-88
  • 一、研究问题85-86
  • 二、研究语料86-88
  • 第二节 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表现形式的使用情况88-90
  • 一、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表现形式的总体使用情况88-90
  • 二、感叹词类支持性言语反馈和实词类支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词频90
  • 第三节 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语用功能的使用情况90-94
  • 一、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语用功能的总体情况90-91
  • 二、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的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的关系91-92
  • 三、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的语调和语用功能之间的关系92-94
  • 第四节 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的分布情况94-98
  • 一、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分布的总体情况94-95
  • 二、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的表现形式与分布的关系95
  • 三、汉语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的语用功能和分布的关系95-96
  • 四、汉语支持性言语反馈出现的语境96-98
  • 第五节 小结98-100
  • 第六章 社会因素对汉语自然会话中支持性言语反馈使用的影响100-117
  • 第一节 性别因素对汉语支持性言语反馈使用的影响100-108
  • 一、性别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100-101
  • 二、本节研究问题和研究语料说明101-102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102-108
  • 四、小结108
  • 第二节 其他社会因素对支持性言语反馈使用的影响108-117
  • 一、其他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109-110
  • 二、本节研究问题和研究语料说明110-111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111-115
  • 四、小结115-117
  • 第七章 汉语自然会话中的支持性非言语反馈——以听话人点头行为的使用情况为研究个案117-130
  • 第一节 汉语支持性非言语反馈概述118-124
  • 一、研究语料说明118-119
  • 二、汉语支持性非言语反馈的表现形式与功能119-120
  • 三、支持性非言语反馈体现的浑沌特征120-124
  • 第二节 点头行为在汉语自然会话中的使用情况124-130
  • 一、体态行为中的点头行为124-125
  • 二、作为支持性反馈的点头行为在汉语自然会话中的出现语境125-127
  • 三、作为支持性反馈的点头行为在汉语自然会话中的功用127-129
  • 四、小结129-130
  • 第八章 结语130-137
  • 第一节 研究所得结论130-135
  • 第二节 研究的难点、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方向135-137
  • 一、本研究的难点与不足135-136
  • 二、后续研究方向136-137
  • 参考文献137-144
  • 附录144-151
  • 致谢151-1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健;徐宏亮;;反馈语的特征与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慧;;从教育的角度看日语的附和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高瑛;周琦;;英语会话中的副语言反馈信号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张丹;;《实话实说》节目中的支持性言语反馈[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5 吴平;汉语会话中的反馈信号[J];当代语言学;2001年02期

6 黄清贵;;衬托型反馈行为迁移现象的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1期

7 刘悦明;;关于话轮研究的综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王灿龙;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9 甄凤超;;学习者英语会话中的反馈语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杨妮;;浅述言语行为理论[J];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青;现代汉语肯定性言语反馈成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媛媛;现代汉语回声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自然会话中的支持性反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95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c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