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中国都市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06:00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以来中国都市电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世界电影百余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市电影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相较于西方都市电影一以贯之的蓬勃景观,中国的都市电影创作曾因社会体制与意识形态的束缚而裹足不前,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它才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都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剧。在高速推进的现代化进程和跨文化交流的双重语境之下,中国的都市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与多元景观。计划经济的历史惯性与消费文化的滚滚浪潮相伴而来;传统文化基因中的乡土情结挥之不去,西方社会的现代文明意识更难于抗拒。中国的都市社会在现代性、反现代性、现代意识、反现代意识的文化坐标中艰难博弈。 在由工业化文明主导的城市化模式向全面发展的都市化模式转轨的历史时期,全球开放与高度异质化成为了当下都市社会特征的集中体现。相应的,都市文化生态也表现为话语的复调性与景观的杂糅性。恰恰是在这种变动不居的社会思潮洗礼下,都市民众需要电影这一现代文明中所特有的艺术形式来排遣紧张压抑的都市生活给他们带来的重荷,进而唤起内心深处的文化反思。在众多的电影类型之中,都市电影与当下的都市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更能够引发受众的心理认同。它摹写着世界范围内都市化进程中的中国经验,承载着电影人关于当代中国都市社会的文化想象,也寄托着受众的种种文化期待与遐思。基于以上原因,对都市电影的研究自然也就成为了当代电影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缺失。 应该说,,都市电影的创作绝不仅仅停留在现代都市社会照相式的直观影像呈现层面,电影文本中寄寓着电影创作者独特的文化感知与艺术理解,与此同时,接受主体与批评主体的文本读解也令都市电影具有着无限开放的可能性。本研究在巴尔特所说的自由解构与杰姆逊等所说的历史性定见之间寻求某种视域的融合,力图在挖掘和凝聚中达成意义理解的共识。 此外,本研究在借助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新时期以来的都市片进行了深入的文本细读,充分关照电影艺术在影像书写方面的独特个性,从电影的显在艺术文本出发,跨越惯常的艺术鉴赏与感受层面,在形式文本的边缘、空白处探测被遮蔽的第二重意义文本,并将其纳入当下中国都市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加以比照。最终,从对第二重意义文本的洞察中回归第一重形式文本,以避免意义读解的夸大性和盲目性。 对新时期以来都市电影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都市电影不同于城市电影。正如都市是城市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一样,都市电影亦为城市电影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在厘清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笔者将新时期以来的都市电影进行了细化分期,分别从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的历史坐标出发,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中都市片的具体形态、成因及其与时代观念的相互关系;其二,借鉴都市文化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视域,将都市电影的研究纳入都市文化研究的范畴之中,深入体察都市电影的审美特征、都市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指涉、都市片对青年文化的影像书写等方面内容,以期能够从创作者、电影剧作、社会语境、观影者的相互作用中找寻属于都市片特有的意义空间;其三,本研究充分考虑到都市电影的商业性特征,对新世纪以来十余年间的都市电影产业文化加以详实分析,从浮光掠影的繁华表象中窥测到不容忽视的产业危机与转机,在对其加以规律性梳理的同时,更提出了必要的创新发展策略。 当前,都市电影的创作景观愈加繁盛,一个又一个以小博大的票房神话不断涌现。这一方面明晰了观众的观影需求,坚定了创作者的产业信心,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都市电影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启迪着各家学人为此进行不懈的探讨、争鸣。
【关键词】:都市电影 都市文化 新时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7
  • 一、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2-13
  • 二、 主要研究方法13
  • 三、 本研究亟待解决和阐释的问题:13-17
  • 第一章 新时期以来我国都市电影的发展脉络17-42
  • 第一节 都市电影的学理界定17-25
  • 第二节 蛰伏后的萌动——新时期的都市电影景观(1978—1989)25-30
  • 第三节 多元抑或危机——后新时期的都市电影探索(1990—1999)30-35
  • 第四节 娱乐片与商业美学——新世纪都市电影的产业化生存(2000—今)35-42
  •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我国都市电影的审美取向42-72
  • 第一节 现实主义美学观念的演变与突破42-56
  • 第二节 都市空间及其审美意象的建构56-62
  • 第三节 西方都市电影美学观的本土化62-72
  • 第三章 都市电影中的人物形象72-100
  • 第一节 都市中的他者形象72-78
  • 第二节 都市里的边缘人物形象78-87
  • 第三节 游戏与狂欢中的时尚男女87-97
  • 第四节 都市里的中年困惑形象97-100
  • 第四章 都市电影中的青年文化100-118
  • 第一节 摇滚、青年文化心态及其现代性指涉100-108
  • 第二节 青年文化性的影像书写108-118
  • 第五章 新时期以来都市电影的受众分析118-138
  • 第一节 都市欲望与本土观看118-123
  • 第二节 梦幻体验与自我角色的影像认同123-132
  • 第三节 消遣娱乐与意义焦虑的博弈132-138
  • 第六章 新世纪以来我国都市电影创作的危机与转机138-172
  • 第一节 我国都市电影的产业现状探析138-147
  • 第二节 浮华背后的隐忧——都市电影的创作危机147-158
  • 第三节 异军突起——新世纪都市电影的转机与创新发展策略158-172
  • 结语172-175
  • 主要参考中国都市电影目录175-181
  • 参考文献181-187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187-188
  • 后记188-1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光;“第六代”电影的青年文化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吴琼;电影类型:作为惯例和经验的系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陈捷;;宁浩的类型与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周星;寻找社会现实和艺术理想的契合点——黄建新导演艺术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路春艳;类型电影概念及特征[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6 路春艳;;中国类型电影的生存与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7 路春艳;;城市电影:关于城市的想象与记忆[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路春艳;王占利;;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电影中的草根形象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李陀,陈犀禾,郝大铮,孔都,姚晓o

本文编号:395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95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3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