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生成主义的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07:05

  本文关键词:认知生成主义的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成主义是认知科学中新兴的认知研究纲领。它萌芽于心智生态学,脱胎于认知生态学,成熟于生成认知科学,目前易发展为一个能与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相抗衡的研究纲领。它既是一种全新的认知科学范式,从根本上推进了认知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心智哲学理论,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的认知哲学观。本文旨在系统论证生成主义作为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重点阐述这一革命性纲领在哲学和认知研究层次上的洞见性。基于这一核心目的,文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第一章探究生成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目的在于历史地把握其思想脉络,为领会其核心观点和理论、进而构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外在于认知科学的哲学和控制论维度。哲学层面,揭示生成主义相比于传统认知哲学观的优越性,分析现象学在生成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控制论层面,探究长期被严重忽略、却最终塑造了生成认知科学的控制论根源。二是内在于认知科学的范式转变维度,对比分析生成主义与传统认知范式间的本质差别,从根本上揭示生成范式的优越性。第二章论证“生命与心智的连续性论题”作为生成认知科学核心工作假设的合理性,简要介绍生成认知科学的核心论题。具体分析连续性论题在认识论上的认知鸿沟,指出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是其产生的根因,强调社会性是弥合这一鸿沟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理论生物学和现象学的双向解决策略。最后,在分析生成认知科学的工作假设和核心论题的基础上,论述生成主义作为认知纲领的理论可能性,揭示其作为一种非表征框架的革命性意义。第三章构建生成主义的认识论原则,分析和解决其认识论问题。生成主义的认识论纲领为:自主性原则、意义建构原则、互规定性和共涌现性原则、具身行动原则和脑身经验结构原则。其认识论问题包括心身、他心和认知鸿沟问题。针对心身问题,分析认知主义所遭遇的困境,论述生成主义基于反表征立场的生物现象学视角。针对他心问题,从现象学视角,揭示社会性的本构作用和对他者前反思理解的第二人称视角;从生物学视角,论述延展身体假设对我们与他者共享体验的可能性,并援引参与式意义建构概念作为对他者前反思理解的基础。针对认知鸿沟问题,分析消解他心问题对弥合认知鸿沟的重要性,并讨论了一些具体的整合性方案。第四章构建生成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与认识论原则相对应)。生成认知科学拓宽了传统认知科学的方法论范围。一方面,在第三人称方法论(主要吸纳了生物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基础上,它将探究经验或意识的第一人称方法论纳入认知科学中。这些方法主要来自西方的科学心理学、现象学传统和东方的佛学传统。另一方面,为了有效沟通科学的心智和经验的心智,或者实现二者间彼此增益的相互循环,它试图在一三人称方法论的基础上构建第二人称方法论,主要以丹尼特的异类现象学和瓦雷拉的神经现象学为代表。第五章围绕生成进路的拓展与修正展开。在分析生成进路应用于社会认知领域中的可能性基础上,提炼一种社会交互作用的生成进路。另一方面,考察超个人心理学和现象学领域中类似于生成进路中的世界构造的动力模式:参与式生成和先验性生成,认为这三种动力模式具有整合在一起的可能性。最后,以现象学为基底,整合这三种世界构造的动力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广义的生成理论,以期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角丰富和发展生成的内涵,促进认知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认知生成主义 反表征 现象学 认识论 方法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8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导论13-37
  • 0.1 选题意义与目的13-14
  • 0.2 核心概念界定14-19
  • 0.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19-34
  • 0.3.1 国内研究动态述评19-20
  • 0.3.2 国外研究动态述评20-34
  • 0.4 研究方法与思路34-36
  • 0.5 创新点与难点36-37
  • 第一章 认知生成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37-65
  • 1.1 认知生成主义的哲学根源37-46
  • 1.1.1 客观主义根源38-39
  • 1.1.2 主观主义根源39-43
  • 1.1.3 现象学根源43-46
  • 1.2 认知生成主义的控制论根源46-57
  • 1.2.1 控制论与生成认知科学47-49
  • 1.2.2 控制论对激进建构论和认知生物学的影响49-52
  • 1.2.3 控制论对实验的现象学的影响52-55
  • 1.2.4 控制论对具身-嵌入AI的影响55-57
  • 1.3 认知生成主义的认知科学根源57-65
  • 1.3.1 认知主义根源57-60
  • 1.3.2 联结主义根源60-61
  • 1.3.3 具身动力主义根源61-65
  • 第二章 认知生成主义的工作假设与核心论题65-97
  • 2.1 认知生成主义的工作假设65-77
  • 2.1.1 生命与心智的连续性论题66-67
  • 2.1.2 连续性论题所面临的问题67-70
  • 2.1.3 生成认知科学的解决策略70-77
  • 2.2 认知生成主义的核心论题77-86
  • 2.2.1 周遭世界与具身行动78-80
  • 2.2.2 自主性与认知变化80-81
  • 2.2.3 无根基性与非对应性81-82
  • 2.2.4 涌现性与自组织82-84
  • 2.2.5 意识与第一人称认知84
  • 2.2.6 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84-86
  • 2.3 认知生成主义作为认知纲领86-97
  • 2.3.1 生成主义作为认知生态学纲领86-88
  • 2.3.2 生成主义作为认知纲领的特征与要件88-90
  • 2.3.3 生成主义作为一种反表征框架90-97
  • 第三章 认知生成主义的认识论建构97-117
  • 3.1 认知生成主义的认识论原则97-107
  • 3.1.1 自主性原则97-99
  • 3.1.2 意义建构原则99-102
  • 3.1.3 互规定性和共涌现性原则102-103
  • 3.1.4 具身行动原则103-105
  • 3.1.5 脑身经验结构原则105-107
  • 3.2 认知生成主义的认识论问题107-117
  • 3.2.1 生成主义与心身问题107-112
  • 3.2.2 生成主义与他心问题112-115
  • 3.2.3 生成主义与认知鸿沟115-117
  • 第四章 认知生成主义的方法论建构117-143
  • 4.1 第一人称方法论117-125
  • 4.1.1 现象学方法121-123
  • 4.1.2 佛学静心修持方法123-125
  • 4.2 第三人称方法论125-135
  • 4.2.1 生物学方法126-131
  • 4.2.2 动力学方法131-135
  • 4.3 第二人称方法论:一三人称整合135-143
  • 4.3.1 一三人称整合的逻辑必然135-137
  • 4.3.2 一三人称整合的实现途径137-139
  • 4.3.3 第二人称方法论例举139-143
  • 第五章 认知生成主义的拓展与修正143-170
  • 5.1 拓展:社会认知研究的生成进路143-161
  • 5.1.1 社会认知研究的生成转向143-144
  • 5.1.2 社会交互作用的生成说明144-158
  • 5.1.3 文化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158-161
  • 5.2 修正:作为一种广义的生成理论161-170
  • 5.2.1 超个人研究中的参与式生成162-165
  • 5.2.2 现象学视域中的先验性生成165-167
  • 5.2.3 整合世界构造的三种基本模式167-170
  • 结束语170-172
  • 参考文献172-19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90-191
  • 致谢191-193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193-194
  • 承诺书194-195

  本文关键词:认知生成主义的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02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