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8:05

  本文关键词:史沫特莱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史沫特莱出生于美国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来中国之前,她经历了贫困潦倒的童年生活、艰辛曲折的求学之路。早年的曲折经历造就了她坚韧不拔、反抗压迫的性格。她同情人民民主革命和民族主义运动,1928年底作为记者来到中国。之后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革命之中,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史沫特莱来到中国不久,即与共产国际和中共建立了联系。她曾多次参与共产国际远东局在上海的秘密活动,帮助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情报工作。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下,她以特殊的身份、特殊的方式,掩护、救助中共地下工作者,并千方百计为中共筹集医药物资,积极帮助中共在隐蔽战线的斗争。在“左联”成立之后,她同鲁迅、茅盾、夏衍等左翼作家密切交往,推动了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在上海,史沫特莱成为一名中共的党外“交通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史沫特莱终于获得了进入“红区”的机会。在延安,她以极大的热情采访中共领袖和红军指战员,掀起了外国记者访问延安的第一个高潮。她参与创建延安的两座图书馆,发起健康运动,传播交际舞等西方的娱乐方式。对于刚刚落脚陕北的中共中央来说,史沫特莱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善延安单调枯燥的生活。她为延安了解外部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成为延安“新生活”的积极推动者。抗日战争期间,史沫特莱深入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战场,从而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1937年10月到1938年1月,史沫特莱奔走于山西境内,采访报道八路军的抗日战况。1938年1月到10月,她往来于武汉、长沙等地,参加集会、发表演讲为八路军募集捐款、呼吁医疗援助。在她的呼吁下,社会各界踊跃捐款,国际友人也伸出援助之手。1938年11月到1940年3月,史沫特莱奔波于新四军华中敌后根据地,宣传报道在游击区的见闻,为新四军募集医药、救治伤员,并呼吁外界援助新四军。1941年5月,史沫特莱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美国。她到处参加演讲、发表文章以告诉美国同胞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并呼吁援助中国抗战。她常常作为中国问题专家被邀请演讲,但每次都将所有收入寄到中国以救济战灾孤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援华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史沫特莱依然坚持支持中共,呼吁美国政府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由此,她不但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和陆军部的调查,还受到美国主流媒体的排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邀请她前来中国,在转道伦敦途中因病逝世。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国际友人,不忘他们在中国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沫特莱在英国逝世后,中共将其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并召开隆重的追悼会,《人民日报》也连续刊文以示悼念。改革开放后,在中共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三S研究会”(三S即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以研究他们的事迹及作品,并定期举行纪念活动。这些活动既是对史沫特莱的纪念,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关键词】:史沫特莱 中国共产党 交流关系 国际友人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31;K837.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绪论13-30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13-17
  • 一 选题缘起13-15
  • 二 研究意义15-17
  •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研究思路17-27
  • 一 研究综述17-26
  • 二 研究思路26-27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7-28
  • 一 研究内容27-28
  • 二 研究方法28
  •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存在不足28-30
  • 一 创新之处28-29
  • 二 存在不足29-30
  • 第一章 史沫特莱的早年履历30-48
  • 第一节 艰苦的求学生活之路30-34
  • 第二节 参加美国社会主义运动34-36
  • 第三节 坚定的女权主义者36-42
  • 一 主张女性独立自主37-39
  • 二 提倡节制生育39-42
  • 第四节 参与印度民族主义运动42-46
  • 一 与印度民族主义者结缘42-44
  • 二 在柏林从事印度民族主义运动44-46
  • 第五节 早年生活对史沫特莱的影响46-48
  • 第二章 中共城市工作的党外“交通员”48-104
  • 第一节 初到中国的政治感悟48-56
  • 一 对日本侵略渗透东北的敏锐察觉48-50
  • 二 劳工、妇女群体地位的低下50-53
  • 三 “共产党人是值得支持的”53-56
  • 第二节 共产国际的外围“联络员”56-65
  • 一 受共产国际之命来华56-60
  • 二 协助佐尔格从事情报工作60-63
  • 三 营救牛兰夫妇63-65
  • 第三节 掩护、救助中共地下工作者65-81
  • 一 “左”倾路线对中共城市工作的破坏66-68
  • 二 帮助革命者离沪避难与运送医药品68-75
  • 三 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75-81
  • 第四节 推动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81-104
  • 一 和左翼作家结下的深厚友谊82-86
  • 二 控诉国民党屠杀“左联”五烈士86-91
  • 三 创办刊物宣传中国苏维埃革命91-100
  • 四 传达共产国际与中共的讯息100-104
  • 第三章 中共延安“新生活”的积极推动者104-128
  • 第一节 中共中央落脚陕北后的艰苦生活104-107
  • 第二节 延安生活的一股新风107-124
  • 一 外国记者访问延安的第一个高潮108-110
  • 二 参与创建延安的图书馆110-114
  • 三 发起健康运动114-121
  • 四 传播西方的娱乐方式121-124
  • 第三节 延安“新生活”与革命妇女124-128
  • 第四章 中共的战地记者与“卫生员”128-177
  • 第一节 报道八路军抗战128-141
  • 一 从太原到晋北的采访128-132
  • 二 报道八路军对民众的动员132-136
  • 三 报道八路军的游击战136-141
  • 第二节 报道八路军的敌军工作141-146
  • 一 报道日军俘虏对侵华战争的认识141-143
  • 二 报道八路军对敌政治工作143-146
  • 第三节 呼吁对八路军实施医疗援助146-154
  • 一 八路军伤兵救护的“信使”146-151
  • 二 促使印度医疗队来华工作151-154
  • 第四节 在新四军敌后根据地154-177
  • 一 对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的贡献155-166
  • 二 报道敌后根据地的民主建设166-169
  • 三 报道敌后根据地的国共摩擦169-172
  • 四 呼吁世界人民援助新四军172-177
  • 第五章 返美之后中共的宣传员177-206
  • 第一节 因宣传中共遭到迫害177-189
  • 一 返回美国的原因177-179
  • 二 宣传中共的三个阶段179-186
  • 三 共产主义立场所累186-189
  • 第二节 撰写《伟大的道路》189-206
  • 一 撰写《伟大的道路》的动因190-191
  • 二 《伟大的道路》的资料来源191-194
  • 三 《伟大的道路》的主要内容194-203
  • 四 《伟大的道路》的出版与影响203-206
  • 第六章 中共对史沫特莱的介绍与评价206-218
  • 第一节 从新闻记者到“政治人物”206-210
  • 第二节 国际友人的身份定位210-214
  • 第三节 关于史沫特莱的纪念活动214-218
  • 结语218-220
  • 参考文献220-232
  • 个人简历及博士期间科研成果232-234
  • 致谢234-23

  本文关键词:史沫特莱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07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c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