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07:06

  本文关键词: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地位,是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出现的新的哲学高峰。就学术思想和理论思维而言,宋明理学是儒、释、道长期冲突融合的产物,不仅有哲学的正统思想,还有佛学、道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的痕迹,对儒家伦理道德学说进行了思辨化的改造和哲学论证,是本体论、伦理学、认识论高度统一的思想学说,对儒学的复兴和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宋明理学较前代儒家学派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将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扩展至更为广阔的范畴——人与自然,对天地万物进行了一个伦理的安排,以一种人文的视野来关照宇宙万物。可以说,这种道德关怀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更是人与万物的和谐统一,因而具有深邃的生态伦理意蕴。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对其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回望千年之前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生态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能够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生态问题发生、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脉络及发展规律,从而能够在理论上为当代生态伦理的建构,对丰富和完善当代生态伦理学体系,在实践上为生态问题的解决,促进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本文由导论、五章系统性的论述和结语构成。导论部分,简要分析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之处。第一章,对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总体概述。一方面,从社会背景维度对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做了分析;另一方面,从思想来源维度对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做了探讨;最后,从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类比外推的建构逻辑、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成己与成物的统一四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第二章,深入阐明了宋明理学的生态价值旨归。主要分析了“万物一体”作为宋明理学生态价值旨归的重要意蕴。首先,阐释了“万物一体”产生的本体论基础是宇宙本原论、天理本体论、心性本体论;其次,从心性论视域的向度探讨了“万物一体”的证成方式,通过仁爱之心的扩展、天地之心的德性、心之仁本的体认三个面向使得“万物一体”成为了一个完备缜密的思想学说;最后,从境界论的视域觉解本体,解析了“万物一体”是一种成就“大人”的生态理念、拯救社会的生态目标、救赎万物的生态责任。第三章,深刻探讨了宋明理学的生态道德境界。主要阐释了“孔颜乐处”作为宋明理学生态道德境界的重要内涵。首先,阐释了“孔颜乐处”是与天道合一的境界,是一种心泰无不足之乐、与天道合一之乐;其次,分析了“孔颜乐处”是浑然与物同体的境界,是一种万物一体之乐、自由闲适之乐;再次,探究了“孔颜乐处”是与理合一的境界,是一种己与理一之乐、浑然一理之乐;最后,探讨了“孔颜乐处”是与良知合一的境界,是一种自然之乐、良知本体之乐。第四章,深度解析了宋明理学的生态理想人格。主要探究了“圣贤气象”作为宋明理学生态理想人格的重要内蕴。首先,解读了“圣贤气象”是生态理想与生命理想的融合,是一种天地一体的仁者情怀、幽深远阔的生命情调;其次,分析了“圣贤气象”是生态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契合,是一种民胞物与的道德精神、物我兼照的伦理责任;最后,探讨了“圣贤气象”是社会理想与生命理想的统一,是一种心忧天下的关怀意识、闲适安乐的从容心态。第五章,将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生态伦理建构结合进行诠释探讨。一方面,辩证分析了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将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和当代社会结合分析其重要价值,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意识,生养万物与仁德好生的生态道德关怀,道德拓展模式的生态伦理论证方式,和谐用中与仁体万物的生态道德修养,天道与人道协调统一的生态道德信念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最后,深入探讨了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伦理构建的重要启示。分析了当代生态伦理的构建要从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生态世界观,人类对自然合理利用的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道德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规范,精神完善与环境关切结合的生态实践观五个方面进行。结语部分,探究了实现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研究结合的生态美德向度。
【关键词】:宋明理学 生态伦理 万物一体 孔颜乐处 圣贤气象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8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6
  • 导论16-28
  • 第一章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概述28-51
  • 1.1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社会背景28-31
  • 1.1.1 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29-30
  • 1.1.2 持续发展的科技经济30-31
  • 1.1.3 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31
  • 1.2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思想资源31-43
  • 1.2.1 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32-36
  • 1.2.2 汉代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36-38
  • 1.2.3 儒释道生态伦理思想的融合38-43
  • 1.3.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43-51
  • 1.3.1 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43-45
  • 1.3.2 类比外推的建构逻辑45-47
  • 1.3.3 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47-49
  • 1.3.4 成己与成物的统一49-51
  • 第二章 万物一体——宋明理学的生态价值旨归51-72
  • 2.1 本体论的维度52-59
  • 2.1.1 宇宙本原论52-55
  • 2.1.2 天理本体论55-57
  • 2.1.3 心性本体论57-59
  • 2.2 心性论的方式59-65
  • 2.2.1 仁爱之心的扩展59-61
  • 2.2.2 天地之心的德性61-63
  • 2.2.3 心之仁本的体认63-65
  • 2.3 境界论的视阂65-72
  • 2.3.1 成就“大人”的生态理念65-66
  • 2.3.2 拯救社会的生态目标66-69
  • 2.3.3 救赎万物的生态责任69-72
  • 第三章 孔颜乐处——宋明理学的生态道德境界72-85
  • 3.1 诚中之乐:与天道合一的境界72-75
  • 3.1.1 心泰无不足之乐72-74
  • 3.1.2 与天道合一之乐74-75
  • 3.2 仁者之乐:浑然与物同体的境界75-78
  • 3.2.1 万物一体之乐75-77
  • 3.2.2 自由闲适之乐77-78
  • 3.3 循理之乐:与理合一的境界78-81
  • 3.3.1 己与理一之乐78-80
  • 3.3.2 浑然一理之乐80-81
  • 3.4 心安之乐:与良知合一的境界81-85
  • 3.4.1 自然之乐82-83
  • 3.4.2 良知本体之乐83-85
  • 第四章 圣贤气象——宋明理学的生态理想人格85-109
  • 4.1 生态理想与生命理想的融合86-94
  • 4.1.1 天地一体的仁者情怀86-89
  • 4.1.2 幽深远阔的生命情调89-94
  • 4.2 社会理想与生态理想的契合94-102
  • 4.2.1 民胞物与的道德精神95-100
  • 4.2.2 物我兼照的伦理责任100-102
  • 4.3 社会理想与生命理想的交汇102-109
  • 4.3.1 心忧天下的关怀意识102-105
  • 4.3.2 闲适安乐的从容心态105-109
  • 第五章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生态伦理构建109-130
  • 5.1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评析109-116
  • 5.1.1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合理性110-113
  • 5.1.2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局限性113-116
  • 5.2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116-122
  • 5.2.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意识116-117
  • 5.2.2 生养万物与仁德好生的生态道德关怀117-119
  • 5.2.3 道德拓展模式的生态伦理论证方式119-120
  • 5.2.4 和谐用中与仁体万物的生态道德修养120-121
  • 5.2.5 天道与人道协调统一的生态道德信念121-122
  • 5.3. 对构建当代生态伦理的启示122-130
  • 5.3.1 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生态世界观122-124
  • 5.3.2 人类对自然合理利用的生态价值观124-125
  • 5.3.3 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道德原则125-127
  • 5.3.4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规范127-128
  • 5.3.5 精神完善与环境关切结合的生态实践观128-130
  • 结语130-132
  • 参考文献132-14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42-143
  • 致谢143-144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144-145
  • 承诺书145-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振江;;试论王阳明“万物一体”观中的心物关系——从存在本体论视域出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郭继民;;新儒家“生态本体论”思想阐微[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处辉,宣朝庆;张载社会视觉中的“民胞物与”理想及其时代性[J];南开学报;2004年01期

4 高建立;简析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J];洛阳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温海明;;从认识论角度看宋明理学的哲学突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陈来;;朱子思想中的四德论[J];哲学研究;2011年01期

7 郝海燕;;儒家的“天人合一”与人和自然的和谐[J];哲学研究;2012年05期

8 白奚;儒家的人类中心论及其生态学意义——兼与西方人类中心论比较[J];中国哲学史;2004年02期

9 林乐昌;;论张载对道家思想资源的借鉴与融通——以天道论为中心[J];哲学研究;2013年02期

10 梅珍生;;《二程遗书》中的易学问题[J];中国哲学史;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俊华;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1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31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c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