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视域下的北宋雅乐乐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20:06

  本文关键词:思想史视域下的北宋雅乐乐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北宋雅乐乐论为研究对象,讨论北宋雅乐乐论的文献情况、撰述语境、主导观念三个彼此关联且纵向深入的问题,最终试图解答:是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或信仰,影响、促成和支撑了作为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的北宋雅乐乐论。 全文由绪论、三章正文、结论构成。《绪论》中提出本文所希望解决的问题,确立课题作为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分析研究面临的困境,寻求理论借鉴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一章《北宋雅乐乐论文献的撰述类型与史料价值》是全文研究的基础与起点,参照文体类型对北宋雅乐乐论作不同门类的区分,对文献进行统计、梳理和分析文献特征,并在从文体出发的语境分析基础上提出书文撰著、制礼作乐、科考应试三种撰述空间。 第二章《论北宋雅乐乐论现象之特殊性》聚焦于雅乐乐论的生成/撰述这一动态的视角,将其视为一种特定时空下的音乐文化现象,阐述不同撰述空间下的雅乐乐论现象及其历史特殊性,并提出整合这一不同维度下的复合性的音乐文化现象的内在结构模式。 第三章《北宋雅乐乐论之主导观念及其现实影响》作横向的共时性分析,以思想与音乐人事的互动关系为核心,讨论政治、制度、学术不同维度下,乐为致治之本、与礼相须为用、重构性回向三代的北宋雅乐乐论主导观念,如何与音乐人事互动。 在《结论》中对全文的方法、思路和主要观点予以回顾,并重申课题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雅乐乐论 思想史 语境 礼乐 北宋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28
  • 一、研究对象及其概念7-10
  • 二、研究视角10-19
  • 三、研究现状综述19-25
  • 四、材料、方法与结构25-28
  • 第一章 北宋雅乐乐论文献的撰述类型与史料价值28-65
  • 第一节 宋元目录所载书目30-47
  • 一、撰著及留存情况简考33-44
  • 二、撰著特点及史料价值分析44-47
  • 第二节 公文类乐论47-51
  • 一、内容特征48-49
  • 二、文献属性及其研究价值49-51
  • 第三节 科举时文类乐论51-56
  • 一、留存情况概述51-53
  • 二、撰写特点与研究价值分析53-56
  • 第四节 书信类乐论56-62
  • 一、留存情况概述56
  • 二、撰写特点与研究价值分析56-62
  • 本章小结 北宋雅乐乐论的撰述空间62-65
  • 第二章 论北宋雅乐乐论现象之特殊性65-88
  • 第一节 乐制变迁中对礼乐关系的强化65-77
  • 一、唐《开元礼》与《郊祀录》中的吉礼用乐67-69
  • 二、北宋用乐礼典增多69-71
  • 三、北宋用乐仪节增加71-75
  • 四、北宋用乐的完善与细化75-77
  • 第二节 雅乐之学的勃兴77-81
  • 一、目录书中乐书比例的增长77-80
  • 二、乐书数目的主要增长点80-81
  • 第三节 科举对礼乐之治的关注81-86
  • 一、北宋初年科考中的礼乐命题81-82
  • 二、北宋策问中对礼乐之治的讨论82-86
  • 本章小结 北宋雅乐乐论现象的三重维度86-88
  • 第三章 北宋雅乐乐论之主导观念及其现实影响88-148
  • 第一节 致治之本:雅乐承载的政治理想88-102
  • 一、政治女性的身份象征——章献皇太后时期的雅乐讨论88-90
  • 二、守成之君的理想寄托——宋仁宗论乐90-96
  • 三、四朝元老忠君忧国的德学践履——范镇论乐96-102
  • 第二节 礼乐相须为用:礼制变迁下的用乐观念102-130
  • 一、空间转移之带动——以和岘改乐与乾德四年冬至大朝会为例104-110
  • 二、时间改换之引发——以阮逸、胡瑗改乐与皇yP三年明堂大礼为例110-118
  • 三、礼制改革之驱使——以神宗时期为例118-128
  • 四、信仰因素对礼乐关系的影响128-130
  • 第三节 重建学术传统:雅乐六改中的学理观念130-146
  • 一、太祖时期:承袭前朝130-131
  • 二、仁宗时期:依托汉制131-143
  • 三、神宗以后:扬弃累黍法143-146
  • 本章小结 政治、礼制、学术观念的制约关系146-148
  • 结论148-152
  • 参考文献152-159
  • 后记1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儒道合一:王安石学派的庄子学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2 杨建宏;略论司马光的礼学思想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杨朝亮;试论宋初“三先生”的政治思想[J];东岳论丛;2002年06期

4 李明;;论周敦颐礼乐思想的合理性及其局限[J];湘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杨建宏;;论张载的礼学思想及其实践[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张学强;理学音乐教育思想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刘欣;吕亚军;;司马光文化人格及其成因探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李宏图;语境·概念·修辞———昆廷·斯金纳与思想史研究[J];世界历史;2005年04期

9 喻意志;;北宋时礼乐观影响下的乐书分类观念的改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黄敏学;;沈括音乐美学思想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高凡;宋代明堂礼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袁宏;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思想史视域下的北宋雅乐乐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3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53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