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诗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10:09

  本文关键词:王夫之《诗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思想家。他治《诗经》,博采众长,却不墨守陈规,勇于打破传统经学研究的模式,独立思考,见解深刻。他的《诗经》学在研究方法、诗学观、美学观等方面均有建树。尤其是他于《诗经》研究中所阐发的思想,在《诗经》学史、乃至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他对清代《诗经》学的振兴以及新学风的开创,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目前,学界对于王夫之《诗经》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尚有不足。本文力图对王夫之《诗经》学展开较全面的探讨,尝试对王夫之《诗经》学所蕴含的诗学观、美学观、方法论以及思想内涵,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发掘其《诗经》学在学术思想方面的重要价值,以期对王夫之《诗经》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以尽绵薄之力。本文除绪论外,由六章构成,主要内容简括如下: 第一章介绍王夫之《诗经》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其一,丰富的《诗经》学成果。《诗经》学自先秦诞生以来,绵延数千年,成就卓越。王夫之汲取《诗经》学的养分,融入时代精神和个性特质,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鲜明的《诗经》学特色。其二,易代之际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思潮。明代自中期以来,政治腐败,社会风气衰退,士风不振,加之心学末流的影响,学术界出现虚浮现象,王夫之以经典研究为阵地,以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纠正不良之风。满清贵族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实施了一系列压制汉民族的政策,激起了强烈的反抗情绪,清初严酷的文化氛围,是王夫之《诗经》学极富批判性和思想性的原因之一。 第二章探讨王夫之《诗经》学的宗旨。王夫之于《诗经》研究,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为宗旨,立足经典,探究《诗经》的文学特色,阐发深刻的思想,于《诗经》研究多有开创性意义。本章从精神实质、文化渊源及其《诗经》学的创新等方面,论述其《诗经》学的宗旨。 第三章总结归纳王夫之研究《诗经》的基本方法。王夫之以不主常故为学术旨趣,在别开生面的学术研究中,能够融通文史,探索了一些有益的治学方法,主要有专题研究式、科学归纳、以诗解《诗》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使他的《诗经》学独具特色,且成就卓越。对王夫之《诗经》学基本方法的探究,不仅有益于《诗经》研究,也有益于其他学科的研究。 第四章阐述王夫之《诗经》学的诗学观。主要对“诗际幽明”与“诗以道情”两大诗学观展开论述。“诗际幽明”是王夫之基于《诗经》祭祀诗歌的研究,提炼出的诗学观,即“诗者,幽明之际也”,在这一诗学观的指导下,他对《诗经》的祭歌进行深入研究,揭橥《诗经》迥异的诗歌特色,展示《诗经》独特的魅力。“诗以道情”是王夫之诠释《诗经》抒情性的诗论,他结合文本,从多层面论述情感在诗歌中的地位和对诗人达情的要求。 第五章论述王夫之《诗经》学的美学思想。主要对“诗乐合一”和“兴观群怨”两大美学观展开论述。王夫之在研究中,提出了以律度为本的美学观,并对“诗乐合一”予以全新的阐释,展示《诗经》独具风貌的音乐美。“兴观群怨”是一个古老的美学命题,王夫之基于横向与纵向的再讨论,认为“兴观群怨”是表现人类情感的基本方式,也是四种情感类型,这是对传统阐释的新突破。 第六章探讨王夫之《诗经》学所表现出的生命情怀。立足于《诗广传》,剖析蕴涵于其中的忧怀家国的情感指向、重视人格的精神取向、重建秩序的美政理想等,充分论述王夫之在《诗经》研究中,寄予的情感诉求。这王夫之《诗经》学最富魅力之处,也是与众不同之处。
【关键词】:王夫之 《诗经》学 诗学观 美学思想 生命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30
  • 一、研究缘起与概念界定10-15
  • 二、研究现状评述15-27
  • 三、选题意义及思路方法27-30
  • 第一章 王夫之《诗经》学产生的文化背景30-50
  • 第一节 历代《诗经》学的发展30-40
  • 一、《诗经》学的学术积淀30-37
  • 二、《诗经》学的时代要求37-40
  • 第二节 明清之际的时代特征40-50
  • 一、明末社会风气与思想动态40-45
  • 二、清初政治环境与学术思潮45-50
  • 第二章 王夫之《诗经》学的宗旨50-94
  • 第一节 “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精神实质50-63
  • 一、“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内涵51-55
  • 二、“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学术意义55-63
  • 第二节 “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渊源63-74
  • 一、文武名世的家学渊源63-67
  • 二、充满险阻的人生磨难67-70
  • 三、归去故园的生命诉求70-74
  • 第三节 王夫之《诗经》学的创新74-94
  • 一、抒情写志的“广传”74-79
  • 二、独具一格的“稗疏”79-86
  • 三、别有性灵的“诗绎”86-94
  • 第三章 王夫之《诗经》学的基本方法94-134
  • 第一节 不主常故的学术旨趣94-101
  • 一、超然世外的研究心态94-97
  • 二、独立自主的学术品格97-101
  • 第二节 融通文史的研究方法101-134
  • 一、出入文史 贯通古今101-103
  • 二、专题研究 以呈全貌103-110
  • 三、旁征博引 科学归纳110-116
  • 四、以诗解《诗》 探究诗意116-134
  • 第四章 王夫之《诗经》学的诗学观134-190
  • 第一节 诗际幽明134-160
  • 一、诗际幽明的哲学基础134-139
  • 二、诗际幽明的诗学内涵139-148
  • 三、诗象其心的诗学意义148-160
  • 第二节 “诗以道情”160-190
  • 一、“诗以道情”的提出160-165
  • 二、“诗以道情”的基本内涵165-179
  • 三、对传统诗学观的补充与修正179-190
  • 第五章 王夫之《诗经》学的美学思想190-230
  • 第一节 对“诗乐合一”的新阐释190-208
  • 一、“诗乐合一”被淡化的原因考察190-192
  • 二、“诗乐合一”的经典意义192-196
  • 三、声情合一的美学观196-201
  • 四、视域融合中对“诗乐合一”的阐释201-208
  • 第二节 对“兴观群怨”的再讨论208-230
  • 一、历代对“兴观群怨”的阐释208-213
  • 二、王夫之对“兴观群怨”的发展213-230
  • 第六章 王夫之《诗经》学的生命情怀230-274
  • 第一节 忧怀家国的情感指向230-241
  • 一、以孤心书家国之忧230-235
  • 二、以经典释遗民之恨235-241
  • 第二节 重视人格的精神取向241-257
  • 一、对圣人之德的仰慕241-247
  • 二、对君子人格的追求247-257
  • 第三节 重建秩序的美政理想257-274
  • 一、对君主制的批判257-260
  • 二、以民为本的君道260-265
  • 三、进退有度的臣道265-274
  • 结语274-278
  • 参考文献278-288
  • 致谢288-29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2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朗;王夫之的美学体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2 姚爱斌;;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的症候式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刘东;;论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独特发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赵庆麟;;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J];船山学报;1988年02期

5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王夫之美学思想摭论[J];船山学刊;1997年01期

6 刘青松;王夫之与叶音说──《叶韵辨》解析[J];船山学刊;1998年02期

7 袁愈宗;从《诗广传》看王夫之的诗情观[J];船山学刊;2005年02期

8 陶水平;试析王夫之诗学“诗乐一理”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魏菊英;;浅谈王夫之从文学角度对《诗经》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0年24期

10 李新飞;刘彦华;;王夫之《诗经稗疏》的训诂成就管窥[J];古汉语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春春;船山诗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王夫之《诗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62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