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现代文学教育”的发生

发布时间:2017-06-22 09:16

  本文关键词:晚清民初“现代文学教育”的发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通过船舰、火炮的方式输入中国。知识分子在对传统文化体系的质疑中动摇了“忠君”“尊孔”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现代文学教育”应运而生,并且见证了昔日封建制度的衰落与新生政权的确立。可以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现代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育制度的革新与发展,同时也是文学告别封建传统,开启具有现代性的学术机制、社会实践、文学思想、研究价值的重要过程。 本文研究的“现代文学教育”是兼具现代学科性质、教育意义的审美认识活动。它是现代性发生的历史产物,藉由晚清民初中国社会巨大变动的时代,成就了“泛文学”教育走向“文学科”的多种知识结构与课程形态。一批批知识分子在内外交困的历史语境下,进一步拉近了文学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关联,并在中与西、传统与现代思想碰撞中开启了思想解放、人格培养的现代性重构。 本文通过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教育制度、课程形态、文学思潮的研究,试图为“现代文学教育”由酝酿到发生,梳理出清晰的历史脉络,并以此审视现代性、文学教育、社会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具体为:首先,考察晚清时期与文学教育现代性萌发的相关历史事件。其次,综合影响文学教育发展的,如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元素,分析这些元素与学科性质、课程形态、知识结构、价值诉求的关系。此外,整理“现代文学教育”对思想、文化、社会的再生产价值,从而对今天的文学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现状与意义。 第一部分,阐述“现代文学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主要表明这种具有现代性的文学教育是晚清民初时期教育语境内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是符合文学发展规律的,并且受到了国家性质、社会结构、文化心理、民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部分,描述“现代文学教育”走入人们视野的历史背景。晚清“西学”的入侵,传统文化价值观受到了来自外部世界的冲击,古代以经史子集、八股习文为主的“泛文学”教育受到内外的多重质疑。这种质疑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通过兴新学、发展出版事业、知识分子的探索、制度学术的革新等,为“文学科”的独立,白话俗语、主权意识的普及提供了适宜空间,具有现代性的文学教育实践拉开了帷幕。 第三部分,描述了民初以来历经全国性的教育制度改革之后,“现代文学教育”的基本形态。总体来说,一方面体现在文学教科书的编写上,另一方面在教育内容上表现为古典与现代的并存。这一阶段的“现代文学教育”出现了系统的白话内容与知情结合的教育意义。 第四部分,是对“现代文学教育”精深化发展的考察。由于北京作为晚清民初政治、文化发展的重心,它是传统与现代多元思想矛盾与统一的集合。因而,以文学课程形态为线索,考察了北京诸多高等教育机构的文学系建设。这些院系中聚集了胡适、陈独秀、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大批文人学者,他们的研究成为了文学教育现代性发生的重要动力。这群知识分子着眼于中国社会的现实窘迫,立足于文学的实用性与文学性,试图通过文学“增人感”的特性,,提高国民的智识,培养全新的人格。 第五部分,分析“现代文学教育”的再生产价值。通过对帝制末与世纪初知识分子心理的分析,以及他们对现代性经验获得的考量,阐释“现代文学教育”的内向与外化的两种功能诉求。 结语部分,重点讨论“现代文学教育”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验与价值,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学反思。
【关键词】:晚清民初 文学教育 现代性 社会变革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一、 选题缘由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意义12-14
  • 第一章 何谓“现代文学教育”14-28
  • 第一节 “现代文学教育”的基本界定15-19
  • 第二节 “现代文学教育”的生成语境19-23
  • (一) 独立的文学教育空间19-20
  • (二) 流转的文学传播平台20-21
  • (三) 制度内的教育场域21-23
  • 第三节 “现代文学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23-25
  • 第四节 “现代文学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25-28
  • 第二章 晚清“现代文学教育”的酝酿28-70
  • 第一节 “西学”的强烈冲击28-41
  • (一) 兴学:从实业到人文的过渡29-32
  • (二) 教会学校:现代教育组织的模型32-36
  • (三) 出版刊行的“东风”36-41
  • 第二节 “新型”知识分子的学术动力41-56
  • (一) 留学的思想给养41-46
  • (二) 道器论辩的平衡46-50
  • (三) 文学教育的专业化探索50-56
  • 第三节 学制变革后的文学科56-70
  • (一) 后科举时代的文学选择56-61
  • (二) 文学教育的现代步伐61-65
  • (三) 文学教育的主权意识65-70
  • 第三章 民初“现代文学教育”的基本面貌70-108
  • 第一节 民初“现代文学教育”的宗旨71-85
  • (一) “壬子癸丑学制”与“国文要旨”71-77
  • (二) 教育意义的重构77-82
  • (三) 文学性的旨归82-85
  • 第二节 民初“现代文学教育”的内容85-99
  • (一) 国语教科书中的文辞转向85-92
  • (二) 校园语境中的文学思辨92-99
  • 第三节 “现代文学教育”的价值取向99-108
  • (一) 认识论的文学思维方式100-104
  • (二) 知情结合的审美情调104-108
  • 第四章 民初北京高校中的“现代文学教育”考察108-146
  • 第一节 北京大学与“新文艺”思潮109-121
  • (一) 打破枷锁的修习与研究109-113
  • (二) 注重实感与实践的“新文艺”课堂113-117
  • (三) 多样的“现代文学教育”思想117-121
  • 第二节 清华大学与“新文学”试验121-131
  • (一) 祛弊革新的中国文学系121-124
  • (二) “学术并重”的新文学试验124-128
  • (三) 史论结合的现代文学研究128-131
  • 第三节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新文学”课131-140
  • (一) 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的国文部132-135
  • (二) 鲁迅的文学教育活动135-140
  • 第四节 燕京大学开放的新文学观140-146
  • (一) 关注近世的文学教育观140-143
  • (二) 新文艺创作观143-146
  • 第五章 “现代文学教育”的再生产机制146-171
  • 第一节 摇摆的“过渡人”146-155
  • (一) “长袍马褂”后的反思147-151
  • (二) 由忍耐走向抗争151-155
  • 第二节 现代性体验的生成155-163
  • (一) 古典价值的剖析155-160
  • (二) 文学人格的重建160-163
  • 第三节 “现代文学教育”的功能163-171
  • (一) 走向启蒙163-167
  • (二) 观照社会167-171
  • 结语171-184
  • (一) 新时期的文学整合171-181
  • (二) 当下的文学反思181-184
  • 参考文献184-191
  • 附录191-225
  • 后记225-227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2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话语空间的拓展与话语秩序的建构——论文艺学学科体系中的教学目标设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朱成甲;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兼论北大与教育救国、文化救国思潮的内在联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陈平原;;晚清辞书视野中的“文学”——以黄人的编纂活动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上)——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李坚怀;朱晓进;;废墟上的修补:论清末文学革新运动[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6 郭绍虞;;再论文言白话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7 王本朝;文学知识、文学组织和审美信念──晚清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赖瑞云;鲁迅“不用之用”文学教育理论内涵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罗振亚;;1898—1949:现代中国文学概观[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10 王本朝;文学制度与文学的现代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晚清民初“现代文学教育”的发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1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71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4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