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对照与执行意向对目标追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24 11:10

  本文关键词:心理对照与执行意向对目标追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计划行为理论认为目标意向是影响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然而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和元分析均发现目标与行动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鸿沟,目标意向并不能保障目标达成。后继很多研究者试图去寻找缩小目标意向与目标达成之间鸿沟的策略,,其中Oettingen提出的心理对照(Mental Contrasting,简称MC)和Gollwitzer提出的执行意向(Implementation Intention,简称II)是影响较为广泛的两个策略。心理对照是指个体清晰地构造出关于目标实现以后的收获以及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的心理表征。执行意向是指将情境线索与有效反应联系起来的“如果-那么”计划,其结构为“如果情境Y出现,我就启动行为Z以达成目标X”。执行意向包含行动计划和应对计划两种:行动计划是关于在何时何地如何做何种目标相关行为的计划;应对计划是关于如何应对在目标追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的计划。目前有关心理对照和执行意向(简称MCII策略)的研究主要针对有无MCII策略对目标追寻的影响。虽然多数研究发现诱导形成的MCII策略对目标追寻有促进效果,但仍有部分研究未发现MCII策略的促进效果。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导致MCII策略无效呢?本文假设有两种可能原因:一是控制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形成心理对照或执行意向,而且自发形成的心理对照和执行意向都能促进目标达成;二是实验组被试在诱导下形成的MCII策略的特征各不相同,若被试形成的MCII策略质量较低,就可能造成MCII策略无效。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一和研究二来证明:在无诱导情况下,个体会自发使用心理对照与执行意向,而且自发的心理对照与执行意向能促进目标达成。本文通过研究三、四和五考察诱导形成的MCII策略对目标达成的作用,并探索影响MCII策略效果的特征因素(数量、质量和内容特征)。 研究一考察了在无诱导情况下,大学生自发形成心理对照的比例及其对目标达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无诱导情况下,13%的大学生会自发形成心理对照,同时自发形成心理对照的被试的目标承诺高于自发使用其他自我调节思维策略(空想、驻足和反转对照)被试的目标承诺。 研究二考察了在无诱导情况下,大学生自发形成执行意向的倾向和水平及其对目标达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无诱导情况下,91%的大学生会自发形成行动计划,82%的大学生会自发形成应对计划。进一步分析发现,被试自发形成的执行意向水平(尤其是应对计划)能显著地预测目标达成。 研究三采用实验者设定目标(艺术类书籍阅读)的方式考察了诱导形成的MCII策略及其数量和质量特征对目标追寻的影响。结果未发现MCII组被试的阅读投入和成绩好于控制组被试的阅读投入和成绩,但发现MCII策略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对阅读投入和成绩有影响,尤其是心理对照中关于收获之想象的具体性能显著预测阅读投入和成绩。 研究四采用被试自主设置的目标(暑假目标)考察了诱导形成的MCII策略及其数量、质量和内容特征对目标追寻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MCII组大学生的暑假目标达成好于控制组大学生的暑假目标达成;第二,MCII策略的数量和质量特征能预测大学生暑假自主目标达成。具体表现在:(1)被试在MCII作业中预想到的收获和障碍越多越不利于暑假目标达成;(2)MCII作业的认真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暑假目标达成;(3)严格刻板的行动计划不利于暑假目标达成;(4)障碍预想的具体性(即应对计划线索的具体性)有利于暑假目标达成。 研究五采用被试自主设置且领域相同的目标(体育锻炼目标)考察了诱导形成的MCII策略及其数量、质量和内容特征对目标追寻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MCII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在干预后显著增高,而控制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无显著变化;第二,MCII策略的数量和内容特征能预测大学生身体锻炼目标达成。具体表现在:(1)被试预想的收获越多,越不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目标达成;(2)被试预想到的障碍越多越不利于体育锻炼目标达成,但是被试形成的应对计划越多,其体育锻炼行为也越多;(3)MCII作业的认真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体育锻炼目标达成;(4)预想到可控的外在障碍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做出更多的体育锻炼行为。 根据研究一至研究五的研究结果,本文做出以下结论: 第一,以往有关MCII策略效果的研究分歧部分源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在无诱导情况下,少数被试会自发形成心理对照,多数被试会自发形成执行意向,且自发形成的MCII策略对目标达成有积极的促进效果;另一方面,在有诱导的情况下,被试形成的MCII策略的特征也不尽相同,且MCII策略的特征会影响目标达成。 第二,为了更好地发挥MCII策略的效果,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提高MCII策略的质量,而不是简单地比较有无MCII策略的区别。 第三,MCII策略的数量、质量和内容特征能影响目标达成。过多的收获预期和障碍预期,刻板的行动计划,不利于目标达成;而收获预期的具体性、MCII作业认真程度,障碍预期的可控性、外在性和具体性,越多的应对计划,有助于目标达成。因此,在进行MCII策略诱导时,应让被试认真集中于想象主要收获,最关键的、可控的、外在的、具体的障碍,然后形成多个应对计划,最后要考虑需要对计划进行灵活调整的情况。
【关键词】:自我调节 目标意向 心理对照 执行意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12-33
  • 1.1 计划行为理论的局限12-14
  • 1.2 执行意向的研究进展14-25
  • 1.2.1 执行意向的理论基础及概念14-16
  • 1.2.2 执行意向与目标追寻16-17
  • 1.2.3 执行意向的作用机制17-18
  • 1.2.4 执行意向效果的影响因素18-23
  • 1.2.5 执行意向的干预应用研究23-24
  • 1.2.6 与动机阶段干预相结合的应用研究24-25
  • 1.3 心理对照的研究进展25-30
  • 1.3.1 心理对照的理论基础及概念26-27
  • 1.3.2 心理对照与目标追寻27-28
  • 1.3.3 心理对照的作用机制28-30
  • 1.3.4 心理对照的干预应用研究30
  • 1.4 心理对照与执行意向(MCII 策略)的结合30-33
  • 1.4.1 心理对照与执行意向相结合的效果30-31
  • 1.4.2 心理对照与执行意向相结合的干预应用研究31-33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33-37
  • 2.1 问题提出33-34
  • 2.2 总体研究设计34-35
  • 2.3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35-37
  • 3 研究一 自发形成的心理对照对目标追寻的影响37-46
  • 3.1 研究目的37
  • 3.2 研究方法37-40
  • 3.2.1 被试37
  • 3.2.2 研究程序37-38
  • 3.2.3 测量工具38
  • 3.2.4 自发自我调节思维策略的分类38-40
  • 3.3 结果分析40-43
  • 3.3.1 自发自我调节思维策略的人数比例40
  • 3.3.2 自发自我调节思维策略对目标达成的影响40-43
  • 3.4 讨论43-45
  • 3.5 结论45-46
  • 4 研究二 自发形成的执行意向对目标追寻的影响46-53
  • 4.1 研究目的46
  • 4.2 研究方法46-47
  • 4.2.1 被试46
  • 4.2.2 研究程序46-47
  • 4.2.3 测量工具47
  • 4.3 结果分析47-51
  • 4.3.1 自发形成执行意向的人数比例47-49
  • 4.3.3 自发形成的执行意向对目标达成的影响49-51
  • 4.4 讨论51-52
  • 4.5 结论52-53
  • 5 研究三 诱导形成的 MCII 策略对实验者分配的外源性目标追寻的影响53-66
  • 5.1 研究目的53
  • 5.2 研究方法53-56
  • 5.2.1 被试53
  • 5.2.2 研究程序及干预53-55
  • 5.2.3 测试工具55
  • 5.2.4 MCII 策略特征分析55-56
  • 5.3 结果分析56-64
  • 5.3.1 随机化检验56-57
  • 5.3.2 有无 MCII 策略对目标达成的影响57-61
  • 5.3.3 MCII 策略特征对目标达成的影响61-64
  • 5.4 讨论64-65
  • 5.5 结论65-66
  • 6 研究四 诱导形成的 MCII 策略对不同领域自主目标追寻的影响66-81
  • 6.1 研究目的66-67
  • 6.2 研究方法67-69
  • 6.2.1 被试67
  • 6.2.2 研究程序及干预67-68
  • 6.2.3 测试工具68
  • 6.2.4 MCII 策略特征分析68-69
  • 6.3 结果分析69-78
  • 6.3.1 随机化检验70
  • 6.3.2 有无 MCII 策略对目标达成的影响70-72
  • 6.3.3 MCII 策略特征对目标达成的影响72-78
  • 6.4 讨论78-80
  • 6.5 结论80-81
  • 7 研究五 诱导形成的 MCII 策略对相同领域自主目标追寻的影响81-97
  • 7.1 研究目的81
  • 7.2 研究方法81-85
  • 7.2.1 被试81-82
  • 7.2.2 研究程序及干预82-83
  • 7.2.3 测试工具83-84
  • 7.2.4 MCII 策略特征分析84-85
  • 7.3 结果分析85-94
  • 7.3.1 随机化检验85
  • 7.3.2 有无 MCII 策略对目标达成的影响85-87
  • 7.3.3 MCII 策略特征对目标达成的影响87-94
  • 7.4 讨论94-95
  • 7.5 结论95-97
  • 8 总讨论97-102
  • 8.1 研究主要发现97-100
  • 8.2 研究结果启示100-101
  • 8.3 本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101-102
  • 9 总结论102-103
  • 参考文献103-113
  • 附录113-130
  • 后记130-131
  • 致谢131-132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3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东;姚晓莲;周小虎;;基于自我效能感调节的创业“意愿-计划-行为”模型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年06期

2 任锴;张力为;;自我损耗理论在运动领域的应用[J];体育学刊;2014年05期

3 冯玉娟;毛志雄;;高中生身体活动意向和行为的促进策略:自我决定动机对TPB的贡献[J];体育科学;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丽娟;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晓溪;女大学生防治肥胖行动心理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3 凌斌;组织变革决策的前瞻性特征与多源启动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莹;选择对自我控制影响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琼梅;自我调节学习中意志控制的作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鹏;未来指挥所双手触摸式自然交互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刘陆芳;多动机网格技术的信度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莹;执行意向对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罗善欢;阈下相似负性情绪的启动效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妮;无意识积极目标启动对来访者初次咨询效果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解婧;注意水平、执行意向对基于活动前瞻记忆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3年

9 江雷;心智游移与前瞻记忆的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10 窦凯;自我损耗影响决策倾向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心理对照与执行意向对目标追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77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c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